徂徕书院:尊经明道 启发后学
相关推荐
-
论语:君子无所争(3-7)
礼乐是周代贵族一切活动的规范,从乡射之礼就可以看出周礼的完备礼制及其教化功能.孔子特别重视传授射礼的内涵,以此教化弟子学会彼此谦让.相互尊重,通过射礼而修身.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
-
论语:道之以政(2—3)
孔子反复强调政德,认为政令.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而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高明,既能使人守规矩,又能令人知羞耻.孔子列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德治的重要性. ...
-
鄢一龙:“公天下”之治 --中国传统善治观及其当代意义 4 德主刑辅礼法合治
五.德主刑辅,礼法合治 "公天下"之治的第四条准则是"德主刑辅,礼法合治".治理本末次序是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德礼为治本,而政法为治道之末 ...
-
志·礼乐志(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读荀恨晚
瓷版画"八圣人"中的荀子.新华社资料片 王蒙 荀子曾经与孟子齐名.前者主张性恶,后者主张性善.当然,孟子衔居"亚圣",荀子在后世的影响比不上人家,这与时间的先后 ...
-
徂徕书院
徂徕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曾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宋宰相范成大<骖鸾录>首举徂徕书院,在历史上,范成大最早的提出了古代四大书院之说:"诸郡未命教时,天下书院四:徂 ...
-
五岳之尊泰山的姊妹山——徂徕山
徂徕山,又称 龙徕山 ,位于山东泰山东南,属泰山支脉,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与 泰山 隔牟汶河河谷平原遥望,东望山东济南莲花山风景区. 徂徕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 ...
-
姜广富:月落乌啼奔徂徕山
月落乌啼奔徂徕山 山东 姜广富 话说泰山脚下有个徐家楼村,村里有个财主叫徐福贵,开着油坊.酒店酱菜厂,富甲一方.这徐福贵和泰安知县是拜把子兄弟,官商勾结,使徐福贵肆无忌惮,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
-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阳明
纪录片<王阳明>全集 浙江大学公开课:<阳明心学>全集 百家讲坛: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合集 百家讲堂:<奇人王阳明>全集(附: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王 ...
-
【散文美刊】初夏的徂徕山 | 朱绪厚(诵读:苡子)
初 夏 的 徂 徕 山( 散文) 作者/朱绪厚 诵读/苡子 编辑/紫烟 时值初夏,大山披着翠绿的单衣,清脆靓丽,婀娜多姿. 走进山里,我被滴翠的山色染绿了,被盛开的山花陶醉了,被红透的山果映红了. ...
-
经典文言文《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原文·译文·赏析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 ...
-
小说专栏‖ 抗日歌声依然回荡在徂徕山上 文/朱旭
抗日歌声依然回荡在徂徕山上 作者:朱绪厚 作者简介: 朱绪厚 笔名:朱旭,微信名:泰山松.山东省泰安市徂汶景区徂徕镇人.泰安市作协会员.早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自幼酷爱文学,喜欢写散文.故事.小说 ...
-
徂徕先生与封峦寺
在封峦寺有一通宋代的碑刻,此碑记述了封峦寺的历史与发展,是研究封峦寺历史难得的文献史料,同时此碑为宋代思想家石介撰文,使这块刻石碑文更加珍贵.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 ...
-
【文耕不染】泰山姊妹山——徂徕山
儒家不讲轮回,只说其由来者渐矣!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不周山是天地的发源地,盘古开天地,最后化为不周山,托住天地不再合:不周山也是人类的发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