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本海硕的秋招历险记

Nov.
8
无论最后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希望都能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作者 | 张丽丽

01
在兵荒马乱的十月之后,我的秋招季也基本宣告结束。回想起来,倒也没那么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也不那么风平浪静波澜无惊,想了想还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一下吧~
在我正式参加秋招之前,其实听过不少别人秋招的故事,无不充满着艰难曲折。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我很想亲身体验一下“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的感觉,因此最初还对秋招充满了期待。
跟身边同龄人比起来,我一直都属于偏“佛系”的性格。
8月上旬当其他人已经开始广撒网投简历的时候,我和朋友在云南旅游,等旅游结束回去后,才慢慢开始投简历。
当时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互联网非技术岗的秋招在8月基本就结束了”,我不以为然,觉得她又在危言耸听,结果后来一刷求职网站,怎么都开始面试了,甚至都有人收到offer了?这不是才提前批吗?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每个批次都会录取人数,不必赶最早的批次,作为一个习惯赶DDL的人,不到截止日期都没有动力去填写复杂的网申。
然而现实告诉我,互联网真的结束得很早,虽然后续也在断断续续捞人,但招人的高峰期早就过了,尤其我首选base上海的岗位,能选择的大厂就更少了。
互联网不行,还有地产。记得去年从地产实习结束后,我告诉自己,明年秋招再也不会投地产了,年底那几个月,同事密集的加班劝退了我,毕竟我理想的工作是955。
然而谁能想到,我这个秋招季主投的就是地产。因为没得选。
除了几家头部的互联网,不知道还能投什么,只能把方向转向自己还有点熟悉的地产。
9月一直都是陆续投简历的状态,期间接到过几个面试,无一例外,都是一面挂。
是我不配吗?我在心里想。
我去找朋友们诉苦,得到了如下安慰:

02
后来简历有没有投够100份不知道,但的确经历了一面挂到二面挂再到慢慢挺进终面的过程。
面试密集安排在10月。十一那个假期结束后,我基本上都处于每天在面试的状态,不过特别神奇且幸运的是,我那么多面试,没有一场时间相撞的,完美地错开了。

(某一周的面试安排)
互联网企业中,我错过了携程的笔试时间,无后文。
美团前后捞过我两次,无奈都是一面凉。第一次是境外站点的运营,境外的吃喝玩乐,我擅长啊!接到电话那一刻我感觉这个岗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能力匹配,又高度契合我的兴趣,然而一通20分钟的电话过后再也没有后文了。第二次是美团地图,线下面试,我完全不熟悉的项目,跟业务的小姐姐聊了40多分钟后,依然十分懵逼,面试氛围异常尴尬,唉可能的确与美团无缘吧。
唯一走完面试全程的是拼多多。投递拼多多完全是出于对这款产品的热爱,从去年开始我就是PDD的忠实用户。拼多多的面试安排很紧凑,一天之内面完四轮,上午群面,下午两场业务面+一场HR面。
面试前刷求职论坛,看到不少吐槽,说什么要等一整天之类的。结果我又是比较幸运的那一类,全程等待的时间加起来没超过30分钟,因为住得比较近,中午吃完饭收到群面通过的短信后还回去睡了几个小时的午觉,睡醒后赶到面试点跟小伙伴唠了会嗑就被叫去面试,三轮几乎没有间隔。
面试结束后,我心情大好,觉得和每一位面试官都相谈甚欢,“这下应该稳了”,我心想,还忍不住跟几个亲近的好朋友炫耀。等了半个月后,收到了拼多多的意向书,看来这次的感觉的确没有错。
地产投了很多,但面试的也只有四家。其他要么是投递时间太晚,要么是错过笔试,不过这四家面试加起来也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
龙湖每一轮时间都非常短暂,第一轮面试十五分钟,第二轮就五六分钟,当面试官说“感谢你的时间”时,我还愣了几秒,这不刚开始吗?咋就结束了?怎么连常规的提问环节都没了?果不其然,二面凉。
世茂也是二面凉,不过收到二面未通过的消息时,还有点小小的意外。我跟二面的面试官聊了半个多小时,因为面试官比较nice,我的思维也就比较开阔,慷慨激昂说了非常多,又一次觉得相谈甚欢,没想到这次“反手被挂”。
金地商置三面凉。但是二面时,“商业管理”岗位群面的小伙伴,是我历次群面中队友实力最强的。5个人,除了我之外,其他4个都是同济的硕士,而且还都是男生。
听完他们几个的自我介绍,我就已经自惭形秽了。各种金奖、国奖、创业项目、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还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相比之下,我除了本科学历有一点点微弱的优势外,真的乏善可陈。论颜值气质、对地产行业的了解、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他们四个都远超过我,我一边听一边觉得,“他们比我更配得到这个岗位”,不得不服。
因为金地商置可以同时面好几个岗位,面完商管后,我又去面了营销岗。本来是2位面试官和5位候选人,但因为我在最后一组,只剩2个人了,所以面试变成了2V2。5个人的时间分给2个人用,每个人能说的就很多了,和我一起面试的是复旦历史系的一位同学。
最后面试官让我们互相评价一下对方面试的表现,在这样一个“商业互吹”的环节,我那天说的话也全都出自真心:他虽然没有专业背景,没有地产实习,甚至都没有营销策划类的实习,但我依然相信他能做好这份工作。他很有感染力,很会带动气氛,他在面试中表现出的那种松弛感、幽默感和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让我非常愿意和他共事,我很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同事。
二面结束后,我们又去跟商置的HRD聊了聊,他在最开始就说“不要说那些虚的没用的,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我以为这个面试官是个性情中人,因此跟他聊天的时候真的非常坦诚,我在历次面试中从未这么坦诚过,毫无掩饰毫无保留,结果emmmmm…
这天还发生了件有意思的事。我面试金地商置的时候,遇到一个本科校友,而且很巧的是我们还住在同一个地铁站附近,面试结束后我们一起回去,一起去吃了个晚饭。吃饭的时候,她看到同济地产求职群里有人发了张截图,问我那张截图是不是在说我,我一看,嘿这可不就是我吗?

果不其然,这张截图下面,同济的同学都在表示惊叹。如果我不明就里,看到这张图里的描述的话,也会觉得当事人很厉害。
但作为当事人本人的我,却知道事情的真相不!是!这!样!的!在这些看起来或许亮眼的标签之外,我实际上是个再也普通不过的人,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什么的都毫无关系。无论面试的时候我表现得自己多么有事业心,多么积极进取,我人生很多年的梦想其实都是过岁月静好的生活。
金地是我唯一走到终面的公司。别的地产基本都只有三四轮面试,金地却足足有六!轮!能在彩虹面里坚持到最后说实话也挺让我意外的。
金地的第一轮面试是群面,45分钟,群面结束后我当时就觉得要凉。因为我没想到群面正式开始前竟然还有个1分钟的即兴演讲,关键我还是我们那场第二个发言的人,在极度懵逼中站起来讲了1分钟,想到哪说到哪,时间到了我还没讲完,连个结语都没有。
大概是以前参加的群面氛围都非常友好,金地我们那组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相比之下就显得很不Love & Peace.场上的气氛一度非常紧张,有两个人都快吵起来了。有几个同学发言异常踊跃,这种时候就需要找准时机去抢话,自己讲话被突然打断或者刚有个提议就被diss的情况很常见。
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的我觉得自己无缘下一场面试了,有意思的是那天上午,我跟朋友聊天时还在说:“我群面还没被挂过”,早知道就不毒奶自己了。

结果面完的第二天收到了群面通过的邮件,flag没有倒,真是令人开心。

但是二面结束后,我又一次觉得要凉。
二面的面试官在听完我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后,直接说了句“你对房地产行业不了解”,哪怕我有尝试着再解释一下,还是没有改变他的这种定论。我和另一个候选人加起来也就聊了十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肯定没戏了。
收到金地三面通知时,我正在杭州的灵隐寺。又一次感到难以置信,灵隐寺不是求子的吗?这咋也还有求offer的功效?
金地的面试可能就是“欲扬先抑”吧~前期一直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后期回到了正轨,还顺利走到了终点。
互联网和地产之外,银行其实我也投了不少,毕竟这三个行业里,好像就银行最能符合我955的预期了。
然而谁又能想到,银行连个笔试都不愿意给我呢?我投了十几家银行,给我笔试的也就4家,还有的给的只是成都分行的笔试。而我又一次因为记错时间错过了农行的笔试,另外三家走到面试的也就只有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的面试“很有意思”,第一轮AI面,第二轮视频面,30秒之内回答三个问题,第三轮线下面试,自我介绍环节,面试官说:“三十秒时间,简单介绍下自己,学历实习那些就不用说了,着重介绍自己家庭背景…”这样的面试我还真没见过。然后三面挂。
以上大概就是我的秋招故事。既没有幸运到投一个简历就顺利拿到offer,也没有凄惨到海投了数百封连一个offer都没有,依然是一个普通人平凡的故事。
03
今年4月的时候,因为经历过在疫情时期回国的艰难(回国的航班同排乘客中有确诊的,回国后多次隔离,多次搭乘飞机被拒载),当时我觉得,2020年能健康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秋招压根就不是事儿。
然而真正到了这个时间点,还是会时不时焦虑,尤其是到了十月底还没offer的时候,一度以为自己今年的秋招要颗粒无收了。
在心情跌宕起伏的这几个月,很感谢身边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我的朋友们几乎全都沦为了我的秋招“工具人”,要么是提供秋招信息,要么是教我如何面试,要么是给我讲解笔试题目……


以前还总是戏称自己是“小镇做题家”,结果后来发现连做题都不擅长了。
还有一些朋友充当了“心理咨询师”,他们主要做的其实就是给我讲讲他们当年悲惨的秋招往事,让我寻求下心理平衡。
有学长说,他秋招那年,到了11月底宿舍几个人都还没有收到offer,于是在某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个人抱头痛哭;有同学在国外读书,为了参加个笔试,专门在周末坐国际航班回国,非常折腾;有同学好几次走到了终面,然而每次在二选一这种情境下成为落选的那个人……听起来我好像的确没他们那么惨,瞬间就平衡了!
但是,我上文提到的这几个人,他们最后都拿到了很好的offer,他们现在也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人生可能就是timing吧~
而今年各种外部因素叠加,让2020秋招季变成名副其实的“史上最难”,也再一次印证了“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我朋友在她本科毕业那边(2018年)收到了四大某家的审计offer,她拒了,选择去国外读书,结果今年再回来参加秋招,甚至连面试资格都拿不到了。
所以还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的心态跟别人比起来,还真算好的。因为想着:8月我可以去投互联网,9月投地产银行,10月投国企,12月还能考公务员,如果还是没offer那就参加明年的春招,再再再不济的话,还有2021年的秋招,留学生的应届生身份可以多保留一年。
只要能降低预期,就没什么能打击到你。
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面试了一圈下来,发现好像并没有一个是符合我的初心的。不过钱多事少离家近可能本来就是不可能三角,而且我们实际上想要的还更多:行业有发展潜力;工作内容有趣;公司氛围好;同事友好不作妖;个人有成长。
没有一项工作能满足所有预期,所以某种意义上,压根就不存在理想的offer,最后只是在个人能选择的范围内,权衡利弊选出当下理解中的最优解。
另一个让我心怀惶恐的点是,面试要求你必须要在人群中闪耀,要求你被面试官记住,要求你能脱颖而出。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其实更希望自己不受到太多关注,就默默地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大多时候也的确在扮演“成全他人”的角色。
为此我一度非常迷茫,leadership真的那么不可或缺吗?总不能每个人都当领导吧,我去配合和支持我的同事不好吗?然而当我在某个心理测试中,如实在每个带有“领导力”的选项中选了“最不符合”后,心理测评竟然挂了……还是不太能做真实的自己呢~
无论如何,还是很感谢给我发offer的那几家公司,无论最后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希望都能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