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你我不同,但平等

一切烦恼皆源自人际关系,那幸福之源也将源自人际关系。

上一篇讲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烦恼,要做到“课题分离”。而“课题分离”并不是为了疏远他人,只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而终点将是“共同体感觉”

那什么是“共同体感觉”?在英语里叫做“socialinterest”,就是“对社会关心”。是一种什么感觉?就是“我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那什么是“共同体”?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国家等。而阿德勒却将共同体扩大到“无限大”。包括“宇宙”包括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

而最小的共同体就是“你与我”。在“我与你”的共同体里放下过剩的自我意识,转向关心他人。

拘泥于“自我中心”的人会越位到“世界以我为中心”。这样的人只关注别人给予了我什么,满足了我什么?从来不会考虑我可以给予了别人什么。人际关系将一团糟。而一味寻求“认可欲”的人其实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真正关心是别人眼里的自己。

作为个体的人,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这是个体与共同体的和谐关系。

而如何找到“我可以在这里”的共同体感觉呢?积极融入共同体,并为这个共同体做出贡献。那回过来看看工作,就不单单是为了工资,为了还贷了。而是你在这个共同体里做出了贡献。而人是一定要有工作的,阿德勒反对不工作,他认为不工作就是在逃避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而我也认可工作的必要性,那不工资多少的问题。是人在共同体将会保有一种上进的状态。

人将会有很多的共同体,越大的共同体越具有抗风险的能力。当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时,听听来自更大共同体的声音,就会发现那些挫折将会像“杯中风暴”了。例如,我给高三的孩子去做考前的辅导时,我会让孩子们想一想十年后自己再看看这一场高考会对自己说什么?孩子心里压力会明显减轻。之所以有些人屁大的事都会搞得鸡飞狗跳,那是他的共同体太小了。任何事都会是对他生命的一次大风暴。

人的很多烦恼都是将自己看得太大,太重要了。中国的山水画的迷人之处可以更在于山水之间人若微尘。人在宇宙自然中承认自己的小,也就放过了自己。

人与人关系应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纵向关系就是上下级的关系。横向就是“你我不同,但平等”。在中国文化里显然是纵向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纵向关系。阿德勒心理学主张横向的人际关系。就让我想起了《简爱》里那段:

“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上帝并没有这样做,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不卑不亢,是人最挺拔的姿态。

而在单位这里存在上下级的单位,如何发展横向关系呢?我想对上级表示尊重是必须的。另外在思想上一定要有平等这个意识。

说到人的关系的纵向与横向时,阿德勒又旗帜鲜明的反对“批评与表扬”,“批评与表扬”是在发展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意图在操纵对方。喜欢得到表扬的人往往也是放弃自己去迎合了别人。表扬也会让被表扬者形成“自己没有能力”的信念。而既不能表扬又不能批评,那怎么办呢?阿德勒给出了“答案”——用“谢谢,你真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用“我很高兴”来传达喜悦之情

在这里我深深的感谢我的父母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七八岁就会去田头帮大人的忙了。妈妈总是会对我说“真的谢谢你,你干了这点,我就可以少干一点。”那句话给了我无比的价值感,虽然我小,但我对家庭有贡献啊! 也正因为有价值,也生了很多的勇气。

而如何去评价“价值感”。阿德勒给了不以“行为”去评定,而是以“存在即价值”去看待。例如闲居在家的老人,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的存在给家庭一股强大的凝聚力,“父母在,家就在”。老人却常常会因为不能再创造价值而难过不已。那作为晚辈的“孝”就要及时用行动及语言告之父母。他们好好的,就是无限的价值。小小的婴儿给予家庭的是希望与喜悦。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也应如此,存在就表示感谢。不要先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完美的标准,去比对现实中孩子。这将两败俱伤。对所有存在着的朋友、同事表示感谢。感谢他们有存在,让你如此的踏实。

关注

扫描二维码

若你喜欢

(0)

相关推荐

  • 【父母必读】表扬和鼓励,有什么区别?90%的家长都用错了,这三步解锁正确的打开方式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表扬和鼓励,有什么区别? 90%的家长都用错了,这三步解锁正确的打开方式     关于表扬.批评和鼓励的话题,我们经常能收到家长们的提问:     ...

  • 心约读书会 | 3月31日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2)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3.31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批评不好,表扬 也不行?(2) 哲 ...

  • 自我解放从摘掉墨镜开始 ——《被讨厌的勇气》│ 书海遨游 No.19003

    书海遨游 No.19003 自我解放从摘掉墨镜开始 --<被讨厌的勇气> 推荐程度:**** (了解阿德勒心理学的很好入门,但切勿随意投射) 原书阅读:243分钟 本文字数:2,020 本 ...

  • 阿德勒的共同体感觉理论,应用于职场为何那么难?

    之前有几位书友来信,谈到自己不善于交往,不知道该怎么在职场中跟同事们建立共同体感觉,甚至感觉自己在被其他同事排挤,很是苦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职场中的共同体感觉这件事. 先说第一个问题,职场中能否建立共 ...

  • 所长荐读 | 被讨厌的勇气

    今天我们要一起共读的书,名字叫做<被讨厌的勇气>.是由二位阿德勒心理学的追随者,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共同编写的.这本书在日本颇受欢迎,富士电视台在2017年将书中内容改编成了同 ...

  • 教育孩子,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

    用电影的语言表达思想,用思考的力量逼近真相.大家好,这里是羊梨拆书之<被讨厌的勇气>系列节目第二十集.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赏罚教育",也是我认为在阿德勒心理学中,除了 ...

  • 共同体感觉

    第593天 昨天读到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今天的共同体感觉是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尝试解读一下,分离就是先区分出自我,共同体就是找到自我.分析问题其实也是这个思路,先找到问题,然后再解决.人际关系 ...

  • 心约读书会 | 4月3日 有鼓励才有勇气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4.3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有鼓励才 有勇气 青年:那么,具体应 ...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逐步信任隐含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过分认同并忠诚于 ...

  • 《被讨厌的勇气》内容篇

    动机在杭州推荐里的总结: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重要的不是过去,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