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遗址(33)

本篇要目:

******************************************

321.舞钢冶铁遗址群

战国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

322.宜阳韩都故城

战国、秦、汉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323.汉霸二王城

秦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324.新安函谷关

西汉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325.铁生沟冶铁遗址

汉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

326.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

汉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327.柘城故城

汉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328.汉魏许都故城

汉、魏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

329.沙门城址

汉、宋、金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330.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

隋至宋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

321.舞钢冶铁遗址群


根据史书记载,舞钢市辖境,春秋为柏子国,公元前531年左右被楚所灭,楚国在此铸剑,秦灭楚后在这是军事工业的基地,《战国策》列的八个名剑产地其中有五个(合伯、龙泉、太阿、干将、莫邪)就在这里。西汉在此设有铁官,冶铁兴盛,到西晋末,冶铁业衰,唐至明又兴盛起来。舞钢古代冶铁业上溯到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冶金基地,这些遗址在中国冶铁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舞钢市冶铁遗址群,包括许沟、沟头赵、翟庄、圪铛赵、石门郭冶铁遗址和尖山古采矿遗址六处。许沟位于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梁岗村许沟自然村南,面积1万平方米。

舞钢市冶铁遗址群是从战国到西汉年间的综合冶铁铸造场地。舞钢冶铁遗址群发现有大量的矿石、炼渣、炉壁、铁块等,还有从战国到汉代的遗物,甚至有晋代遗物,说明冶铁业始于战国直到汉代,有的延续到西晋。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金史、军事史、工业史、经济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沟头赵冶铁遗址


翟庄冶铁遗址

2013年3月,舞钢市冶铁遗址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2.宜阳韩都故城


宜阳韩都故城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阳县城西25公里的韩城镇东侧,是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宜阳故城位于宜阳县城关镇。城南为锦屏山,城北为洛河。现仅存挹秀门(即南门)、通贤门(小南门)和凝瑞门(西侧偏门)等三座城门和南门西侧的一段土城墙。挹秀门仅存下半部,上部已经后世改建。通贤门保存较完好,由单拱青砖筑成,面阔12.9米,拱门宽3.2米,进深10.4米,南有护城河。

凝瑞门破坏严重,上有同治年间书“凝瑞门”三字,城墙由夯土筑成,夯层厚0.12米—0.15米,夯土中夹杂有碎石。该遗址规模巨大,布局完整,结构严谨,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是东周时期韩国历史沿革的客观见证,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建筑艺术、丧葬习俗、社会风俗以及古代都城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2013年3月,宜阳韩都故城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3.汉霸二王城


汉霸二王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西北约17公里的广武山上。两座城址中隔鸿沟,遥遥相对。秦汉之际,刘邦与项羽对垒,修筑东、西广武城以为相持。西城为刘邦所筑,称汉王城;东城为项羽所筑,称霸王城。


二城中隔广武涧(一说即战国时期的鸿沟),涧深200米,宽100米,口宽约800米,南北走向。此涧即“楚河汉界”。二城之北紧靠黄河,西南万山丛错,形势险要。现存的汉、霸二王城,由于黄河的不断冲刷侵蚀,早已失去原貌,特别是二城的北墙已塌入水中。据1980年实测,残存汉王城东西长530米,南北长190米,墙宽30米,高约6米,最高处10米;霸王城东西长400米,南北长340米,墙宽28米,高约7米,最高处约15米。二城夯层基本相同,均系平夯,用土呈黄褐色。

汉王城西另有一夯土城,据传为张良所居之“子房城”。汉霸二王城以楚河汉界为背景的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楚河汉界”以其独特的历史见证留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是两千多年前那楚汉战争的鲜活的见证。


2013年5月,汉霸二王城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4.新安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历史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秦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由于函谷关易守难攻,秦朝末年各地起义抗秦后,新立的楚怀王为尽快平息战乱,宣告谁先入关中,得为关中王,此处所指的关亦是函谷关。之后刘邦先入关中,不过并非直入函谷关,理由即是函谷关易守难攻,加上关内即是秦的首都咸阳,护守函谷关的秦军必是精锐,为避免攻坚,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绕道进入关内。不过,项羽不满刘邦先入关,设下鸿门宴,但又不愿违逆楚怀王当初的宣告,因此在册封时将刘邦封为巴王,之后封为汉王。虽然巴、汉两地也属于关中关内(函谷关以西),但当时为未开化的不毛之地,甚至是秦与秦朝专门用来流放罪犯的地方。不过刘邦仍然在汉中成功积蓄力量,最终在楚汉相争中战胜了项羽。

2013年3月,新安函谷关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5.铁生沟冶铁遗址


铁生沟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铁生沟村。1958年发现,1959年发掘,是已知的汉代冶铁遗址中出土物最丰富的一处。年代约西汉中晚期至东汉。这里是一处冶炼生铁、铸铁、脱碳退火(柔化处理)、制造铁器的综合性工场。出土的部分铁器上有“河三”铭文,推测这里应是汉代河南郡所辖的第三号制铁作坊。从出土的煤块、煤饼和煤渣看,我国西汉时期即已用煤冶铁,在国际上已引起高度的重视,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铁生沟冶铁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6.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


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城市芒砀山的主峰上发掘出一处汉代大型建筑基址。此建筑保存有平面近方形的石台基,南北长33.5、东西宽31.5米,面积为1055平方米,其东部已遭破坏。台基四边用凿制规整的条石垒砌成石墙,中间为原始岩体,顶部为夯土。建筑基址发现时顶部夯土已被推掉,裸露出岩体,台基四周遗迹也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岩体四周原有石墙围护,东、西两侧保存较好,部分石墙尚存。东侧残存25米,北部被一采石坑破坏,南端仅存用碎石夯筑的基槽,有的则直接将基岩凿平作为基槽;中部是用打制规整的条石砌成石墙,保存最好的部分有5层,高约2米,加上外侧倒塌散落的条石,推测石墙原有高度应不低于4米。西侧石墙保存有6层,高约2.3米,上部与岩体之间用条石、碎石、泥土等充填,推测此处石台高度原应在3.5米以上。


2013年3月,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7.柘城故城

柘城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柘城故城层叠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是豫东地区文化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2015年8月至10月的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柘城故城的城墙为战国时期筑成,还发现有汉代建筑夯土台基、战国和汉代及明代的古井。像柘城故城这样完整、大规模的城池在中原地区并不多见。这座故城从战国时期一直使用至明代达千年之久,城池比较具有延续性。柘城故城的探明发现对研究中国古城池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柘城故城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8.汉魏许都故城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8公里张番乡古城村,原系西周时许国都城。后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此。汉许都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系皇城,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有皇宫、御苑、相府等;外城蜿蜒起伏,状若小丘,环抱内城。皇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15米,广200米,是汉献帝祭天地之坛。汉魏故城遗址公园,主要是以原遗址为依托,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以观赏遗址原貌为主,建设具有汉魏风格的标志性城门楼阙;对毓秀台进行修复,呈现当年献帝祭天场景,以沙盘模型形式再现汉魏故都原貌;用特色树种、依当年故城功能设置进行绿化、美化、构筑景观轮廓,营造历史文化氛围,为游人提供一个汉魏历史遗址真迹的游览场所。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是汉魏时期的古城遗址,是东汉建安元年(196)至建安25年(220)的汉魏皇城所在地。汉魏许都故城遗址是东汉建安元年(196)至建安25年(220)的汉魏皇城所在地。故城分为内外两城,外城遗址依稀可见,外城周围约7.5公里,其城垣蜿蜒起伏,状如小丘。内城系皇城,坐落在外城的东南隅,呈方型,周围约1.5公里,轮廓分明,呈土丘状,高出地面约3米。现内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15米,面积500平方米,为汉献帝祭天之坛。据勘探,故城文化层堆积厚约6米,上层为汉文化层,中层为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层,下层为二里岗文化层,文化层内涵丰富。


当年,毛泽东同罗章龙等人北上北平途经许昌时,曾专程到此游览,并留下《过魏都》诗篇。


2013年3月,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9.沙门城址

沙门城址地处黄河故道,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西北榆林乡沙门村东北2公里,东南距延津县城约18公里,西距新乡市区约20公里,南距黄河约35公里。历史上延津县长期位于黄河南岸,属开封府。历史上延津县长期位于黄河南岸,属开封府。宋金时期,沙门城址是由开封北上卫辉府的水陆交通要道,北宋时称为宜村,为黄河南岸一处重要的渡口。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黄河向南改道,宜村改处黄河北岸。


2013年3月,沙门城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30.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即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位于在商丘市睢阳区商柘公路与105国道之间,北岸占地约24.5万平方米,南岸占地约16.8万平方米。这是中国大运河考古首次也是唯一发现的城市河岸,堪比北宋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隋唐大运河在商丘境内长约200公里,在隋唐至南宋初期繁盛一时,宋室南迁至江南后,隋唐大运河商丘段逐渐萧条。至明代中期,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因河道淤塞被彻底废弃,后因黄河多次泛滥被掩埋于地下。

2013年3月,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河南放大招,“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激活文旅市场

    地盘说 蓝图之上,郑州已经昂起建设文旅强省的"龙头",乘势腾飞. ✍️ 撰文 | 赵灵儿 ☞ <地盘>特邀撰稿人 河南终于在文旅市场打出新的王牌. 日前,河南省文化旅游 ...

  • 畅享钢城山水,谱写出彩乐章

    青山绿水拥抱着古老而年轻的土地,红色圣地流淌着多彩而激情的音符.巍巍群山闪耀着古老舞钢的千年历史灵光,盈盈碧水演绎着现代舞钢新的时代传奇.这是一座人文与山水浸润的城市,舒展着它的绝代风华,这是一座充满 ...

  • 穿越一城山水,悦享醉美舞钢——2017舞钢环湖国际马拉松赛现场直播解说词

    观众朋友们,这里是由舞钢市人民政府.平顶山市体育局主办,舞钢市体育局.舞钢市旅游局.深圳市悦动阳光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舞钢市第二届环湖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以及香 ...

  • 舞钢:破茧成蝶谋发展 凝心聚力创伟业

    历史汇聚,人文交织,北国的雄奇与江南的灵秀完美结合,沧桑的农耕文化与蓬勃的现代文明融汇发展. 这里,初春百花争艳万般情:这里,盛夏锦霞飞渡鸥鹭鸣:这里,深秋千峰锁雾硕果香:这里,寒冬群峦负雪松柏翠. ...

  • 【心语】夜游泗县古运河遗址

    随领导出差路过泗县,白天忙完之后,晚上吃完饭后,在当地领导陪同下一起夜游了泗县古运河遗址公园. 说到泗县,也许你会想到汉高祖刘邦,因为刘邦曾担任泗水亭亭长,但是那个泗水亭并不是今天的泗县.古泗水亭在今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1)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国务院增补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

    本篇要目: *************************************** 11.南城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汉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12.涧沟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3)

    本篇要目: ************************************** 21.鹿城岗城址 东周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 22.固镇古城遗址 东周至东汉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本篇要目: ******************************************* 31.隆化土城子城址 北魏至元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 32.禅果寺遗址 南北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5)

    本篇要目: ******************************************* 41.西王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42.周家庄遗址 新石器时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6)

    本篇要目: ******************************************* 51.蘑菇山北遗址 旧石器时代          内蒙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 52.金斯太洞穴遗址 旧石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7)

    本篇要目: ****************************************** 61.马架子遗址 新石器时代.夏.商.周  内蒙赤峰市喀喇沁旗 62.三座店石城遗址 夏至商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8)

    本篇要目: ************************************** 71.豫州城遗址及墓地 辽               内蒙通辽市扎鲁特旗 72.韩州城遗址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9)

    本篇要目: ************************************** 81.后洼遗址 新石器时代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 82.沙锅屯遗址 新石器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