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反击匈奴第一战,30万大军马邑设伏,结果无功而返!
相关推荐
-
西汉战争:马邑之围,败在小人物手里的汉匈战争揭幕战
中国古代战争史 · 西汉篇07 白登之围后,汉朝鉴于军事上的弱势和国内经济的疲敝,不得不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通过联姻和岁币来换取边境的安宁.可毛教员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
-
汉匈之间的一场战役,汉武帝出动三十万大军,最终却徒劳无功!
对于西汉王朝而言,匈奴是其长期面临的严重边患.由于汉初经济凋敝,自高祖刘邦到景帝刘启,汉朝四代帝王均对匈奴采取了具有妥协性质的和亲政策.公元前14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凭借着历代先帝积累的 ...
-
马邑之谋因何失败,为何汉武帝要诛杀五将军之一的王恢,有何理由
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起于汉武帝,而马邑之谋就是汉武帝对战匈奴的第一战,很可惜汉朝无功而返,从此便正式揭开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百年战争,在此之前,汉朝从未主动进攻过匈奴,只有匈奴主动侵犯汉朝,从汉高祖白登之围 ...
-
汉武帝杀了“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是什么
一 汉武帝杀王恢,就是找个背黑锅的. 汉武帝上台后,民富国强,对匈奴开战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在朝廷大员中,主战派的领袖是大行令王恢.他强烈反对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并提议出兵攻打匈奴.王恢的主张,得到了朝野 ...
-
汉武帝为反击匈奴,策划马邑之围,为何一定要逼死主战的王恢?
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汉高祖就想要攻打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结果被匈奴人胖揍了一顿,围困在白登山之中,差点没出来.好在在谋士陈平的斡旋之下,走夫人路线,贿赂了匈奴单于的阏氏,才狼狈的从匈奴包围圈 ...
-
西夏和蒙古最终之战,30万大军对战10万,为什么还全军覆没?
在南宋末期,蒙古.西夏与金国三个国家,实力都比较强大,尤其是金国作为北宋时期就十分强大的国家,到了这个时期,国家人口已经高达5000多万,只是军队数量都高达100多万. 西夏比金国实力弱,不过西夏至少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大家都知道,赵国败于秦国.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也被秦国名将白起给屠杀殆尽.可是,按理经过说这样一场决定两国生死的战略决战后,赵国几乎是损失了全国将近八成的士兵,实力大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邯郸之战却在公元前257年,李牧痛扁匈奴大约在公元前245年.也就是说,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获得了3-15年的修复期. 长平之战硝烟未落,"人屠"白起立 ...
-
北宋30万大军征交趾之战:强弩破战象,富良江水被敌尸堵塞三天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九鱼亭 字数:2376,阅读时间:约5分钟 编者按:都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但事实上,北宋的军力和将领并非一无是处,在诸多战役中,军兵悍不畏死,将领们同样表 ...
-
三年没打过仗,回来就指挥30万大军,这一战为何非他不可
随着三年解放战争陆续结束,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陆续败退,除了沿海一部分岛屿仍被占据意外,基本上全国已经实现了解放,由于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之美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导致了我军解放进程不得不推迟, ...
-
黄兴与孙中山齐名,一度手握30万大军,却主动辞职解甲归田
来源 | 头条号史聃 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孙中山并未取得独尊地位,尽管他是革命党当仁不让的大头目,却还是有一人和他并驾齐驱,甚至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威望还要盖过他,这个人就是被戏称为& ...
-
此人与孙中山齐名,一度手握30万大军,却主动辞职解甲归田
聊历史那点事 历史风云,硝烟无声,谋略无形,诲汝谆谆.这里集智慧韬略.剑影刀光于一体,聊历史那点事,与君共忆往事. 公众号 来源:头条号史聃 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孙中山并未取得独尊 ...
-
核潜艇驶进波斯湾,伊朗:30万大军进入一级战备,必付惨痛代价
如今,随着美伊在中东地区的紧急对峙,也将双方向战争的边缘上越走越近.随着美国和伊朗的互相击落无人机事件后,又有伊朗和英国互相扣押油轮之后.先是美国又在向中东地区增派兵力,而做为盟友英国无兵可派,于是就 ...
-
韩信手握30万大军时,项羽仅10万、刘邦20万,他为何不自立为王?
引言 作为西汉立国猛将之一,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有着卓越军事才干和头脑的将军,韩信成就了刘邦,可是,最终却遭到怀疑被夷灭三族,狡兔死,走狗烹.人们在惋惜一代"兵仙"的悲惨结局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