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久病成医,民医才秀,名噪一方

导语:一个好的中医,就是什么病都能看。因为他特别擅长治疗牛皮癣,很多人误以为他只会治牛皮癣。现在,看过病的人都说:“人家什么病都能看,外地都来找他。”老木匠见找他看病的人那么多,给他做了一个药柜。从正式坐堂至今,名声越来越响。

学医,有家传的;有科班出身的;有自学成才的……他是自身患病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后,发奋自学医书而自学成才的。他对中医经典的酷爱比很多中医院校学子掌握得还多,领悟得还深。通过努力,他拿到了中医文凭。

他是个农民,深知农民看病的艰难,学成之后,全心全意为乡亲防病治病。

有一年,要去采访一位血液病专家,朋友交待说这个专家脾气特大,你说话要谨慎。我说,为什么脾气大?朋友说,人家有技术啊!

前几天看书,过去有位老中医患者找他看病前,他要问一下“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就看,“坏人”就不看。

有一个大夫,患者看病只需要把手脖子放在脉枕上,不需要你说话,即可诊病。如果在他诊病过程中说话,他就会狠狠地瞪你一眼。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民间中医,是山东沂蒙山区的赵海波,他不仅医术了得,而且讲究医德,不管你是财商巨贾,还是升斗小民,凡是找到他看病,一视同仁,绝不马虎。

他把自己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愈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己的姑娘跳不得神。

每一个有造诣的才俊,都有从奴隶到将军的历程。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充满了艰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日日夜夜,所遭受的磨难,只有寻找光明者才能体验。赵海波学医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能受天磨真铁汉”。

赵海波是地道的沂蒙山区人,祖祖辈辈的淳朴也写在他的脸上,内心的善良凸显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他和他的乡邻一样,都是靠种地为生,家里只有几亩薄地,父母也不会经商,家中基本没有什么收入。

为改变家里的现状,让全家人日子过得好一点,初中毕业后,他和村里的同伴一起外出打工谋生。

他在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菜市场卖菜。卖菜五六年,起早贪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是风餐露宿,什么是辛苦劳累。几年的奔波,不但没有赚到多少钱。却不知不觉患上了严重的腿病,这对一个外来靠卖菜为生的农民工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1997年秋天,25岁的赵海波患上了关节炎,右踝关节疼痛难忍,渐渐发展到不能走路。如果在上海大医院治疗,确实很方便,可是高昂的医疗费根本付不起,只好回老家治疗。

一个漫长的寻医过程像梦魇一样开始了。

刚开始看病的时候,他觉得应该去大医院找那些著名的专家教授,再通过科学的仪器检查诊断,把病搞清楚,才能治好病。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虽然诊断结果是类风湿关节炎,但是服用了很多西药,打针输液,却没有一点效果。随着关节出现肿胀,他对西医也失去了信心。

这种情况下,如果换到其他人,很可能一直这样在无效的治疗中煎熬下去,或因无钱治疗回家不治,或以最后花光了积蓄而告终。

西医无法治愈,他把治愈的希望寄托给了中医。

他先后在周围县城找了七八位中医,有的现场翻书抄方,有的是装模作样的把脉,侃侃而谈,开的药没有半点效果。可气的是,还遇到两个中医骗子。

西医不能治愈,中医也无可奈何。两条路都堵上了,一时间让他一筹莫展。

后来,赵海波经过一番思考,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又看不到未来的决定:自学中医,自己救自己。

“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有恒心,世界上就没有攻破不了的困难。

人都是逼出来的。于是,他开始在一个陌生的学科开始进行探索。

他首先从针灸学起,买来了山东中医学院主编的《简易针灸学》,和《针灸大成》,《郑魁山针灸全集》,《石学敏针灸学》等等针灸专著,根据人体经络、穴位、功能、主治,一边看书,一边在自己身上找穴位针灸。“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实践证明,先从针灸学起的选择是正确的。

针灸掌握的差不多了,他便开始阅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等,看累了就背诵《中药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诀》等。

期间,由于腿痛,也不能出去闲逛,只好天天在家一门心思静心阅读。

学中医,如果没有一点文化,特别是没有一点国学基础,简直就像看天书。为什么很多中医药大学学生毕业后,一事无成,只能去药店卖药,就是因为没有学好中医经典。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学中医要有文化,要有国学功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赵海波喜欢国学,曾经也研究过《周易》,所以学起中医来没感觉多么难,书中讲的东西基本上都能明白。最吃力的是背诵,因此,他在背诵上下的功夫最多。

一边如饥似渴的学习中医,一边尝试给自己针灸治疗,边学边实践,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四年坚持不懈的针灸,终于把自己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愈了。

看到病人回去抓药不便,老木匠给他做了个药柜

有时候机遇来了,上帝都会帮你一把。在他自学期间,正赶上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收成人函授学习班,于是,他立刻报名学习,三年学习期满,他获得了中医中专文凭,并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2015年获得中医助理医师证书。

因为腿疾,他30岁才结婚。结婚后,他便开始对外应诊,先是用针灸给患者治病。后来,随着病号的增多,一位木匠师傅给他做了中药柜。一个全科诊所就这样开始了。

刚开业的时候,病人很少,一天甚至一两个人。他知道一个中医要想做得出色,必须在诊疗上下功夫。看病要仔细,开处方要对症,扎针要用心。不能如风之吹云,也要做到一针到位。

所以,在没有病人的时候,他就认真读书,尤其是古人医案,阅读的最多。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但只要多读多看,所有的疑难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多实践,技艺一定会从笨拙到熟练。古今凡称大医者,无一不是满腹诗书,学富五车的大儒。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读书让他尝到了甜头,读书武装了他的头脑。通过不断学习,知识越来越丰富,患者逐渐比以往多了起来。

赵海波看病一般不循常规,选方时不拘泥经方时方,根据病人的情况和疾病的特点,只要是适合所诊病症的处方,都会作为首要选择。

有时,经过辩证后,也经常自己组方。通过多年自己组方积累的经验看,四诊后,根据患者的脏腑虚实,气血多少,疾病性质,就可以自行组方,效果也是是很不错的。

一般认为,有经验的老中医开出的处方都能看出方根,或来自经方,或来自时方。这是因为,经方和时方都是经验之方,是经过无数前辈中医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剂,用这些方剂适当加减,可以少走弯路,契合病机,疗效显著。

但是,这些名方的起始,也是医生自己组织出来的,后经不断临床使用而被沉淀下来的。能够自己组方的中医比比皆是,自己组织的方剂胜过经方时方疗效的并不多。

赵海波自行组方,并且疗效高,这一点,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用方用药经验是很难做到的。

他认为,同样的病都有不同,很难以用几个方子包揽所有的疾病。要想有所成就,需要不断学习,干到老学到老。

近几年来,通过研读《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古籍,给他带来的启发很大。他认为,这两部经典中处方用药看起来庞杂,但是在治疗疑难疾病方面,效果很好。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学习的中医典籍,书中的许多方剂能够治疗很多西医无法治愈的疑难病症。

《千金要方》就是比千金还要重要的秘方。其中的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孔圣枕中丹、千金苇茎汤等,至今因其疗效斐然仍然备受青睐。

由于他在治疗牛皮癣方面颇有口碑,很多人误认为他只会治疗这个病。其实不然,作为一名真正的中医,通过四诊辨证论治,不管什么疾病都可以应对。

如今,赵海波从最初的治疗腰腿疼,已经扩展到其它一些复杂疾病,比如胃病,咳喘,肝胆疾病,中风,半身不遂,心悸,失眠,各种风湿类风湿病,皮肤病,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等等。

用当地人话说是“人家什么病都能看。”以前找他看病的都是本乡本土的,后来是外乡外县的,现在是外省的都来找他。

赵海波给我的印象是憨厚而内敛的,不事张扬。但在这种深沉的背后却是对患者的热忱和怜悯,对诊疗的细致和一丝不苟。

有的人巴不得一包药能买一辆车,而他则有时病用是药,从不把病人当成“摇钱树”。几十年来,他默默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心耕作,相信总有一天会万紫千红春满园。

几乎天天都有留言询问哪里有好中医的,这就是好中医。如果您有认识的好中医也可以予以推荐,让更多求医无门的患者得到救治。

赵海波医案

泛发性牛皮癣3个月治愈

李左,40岁,磨山镇人。患牛皮癣3年,曾经多处治疗无效。患者无家族遗传史,自述十年前醉卧湿地,感冒,后来不知不接身上就有了几处小皮损,以后皮损逐渐增大,现在遍及全身,皮损厚,外敷白色皮屑,手臂以及前胸后背,双腿都有,舌苔白而厚腻。脉沉缓细,略滑。

此为阳气不足,寒湿郁结,治疗应温阳燥湿,病始能愈。

遂处制附子,白术,白芍,干姜,茯苓,全苏(苏梗和苏叶),豨莶草,茜草,皂角刺,防风,白薇,羌活,藁本,服药以后,病情向愈,以后以温通经络,燥湿祛风的思路予以处方拿药,患者前后服用三个多月,终于治愈。

4个月治愈泛发性牛皮癣牛皮癣

韩左,27岁,枣庄市人,患牛皮癣十年。自述无家族遗传史,自感和感冒有关,高中时曾经反复感冒,挂水治疗,每次愈后又会复发,反复多次,后来,发现皮肤有小片皮损长出,而后面积逐渐扩大。虽然经过各种疗法医治,仍然没有控制,皮损面积逐渐扩大,现在头上以及前胸后背,双腿都有,并且皮损白厚,皮损较硬。自感恶寒,易困倦,脉象沉细。

初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蛇床子,红花、金刚刺、蝉蜕与之,效果颇佳,皮损消退很快,人也精神抖擞。继续用此方思路调治,渐渐不效,仔细推敲,发现患者还是有恶寒,脉沉细,属于阳气仍然不足,便用真武汤,服用七八天后,阳气始欲转回,再以葛根汤加荆芥、牛蒡子、苍耳子、升麻等,外透表邪,始得邪去正安,皮损全部消退。

文字记述看来很简单,患者吃了大概有四个月的药,病才痊愈。

全身泛发性牛皮癣

王右,55岁,家居庄坞镇,患者年幼即有此病,初是头上先有少许,后来遍延全身,尤其是双腿严重,皮损连接成片,如有一层外壳,覆盖小腿,患者久治不愈,已经丧失信心。偶然听邻村亲戚在我这里治愈,就找到我给他治疗。

患者无家族遗传史,得病原因自己也不知道,皮损都比较厚,痒的厉害时,都搔挠出血,自感痛苦万分。以前治疗都是用外涂药,配合服用激素,虽见效比较快,但是反弹也很快,并且,反弹以后,浑身起的皮损更多,病情更重,所以患者害怕吃药,也没听人说过,服用中药可以治疗牛皮癣。听亲戚说服用中药治疗牛皮癣感觉很惊奇。脉象和缓,舌苔白腻。此患者凭脉舌看,近乎平人。然看证可知为脾阳不足,寒湿客于皮肤,郁结不散,应暖脾散湿,调和营卫,使脾健湿去,营卫调和,血脉通达,病自可愈。

处方:制附子,白术,党参,炙甘草,桂枝,白芍,豨莶草,老鹳草,苍耳子,蛇床子,生姜,大枣。十剂。

复诊时,患者感觉皮损反有增多之势,其实这是寒湿外达之象,遂安慰患者,不需要有顾虑,继续服药即可慢慢退去,此病治疗当中需经过数次反复,病才痊愈。以后治疗处方,皆以此思路调治,服用中药四个月痊愈。

80老翁虚弱至极,血压高脉结代

薛右,83岁,长城镇人,2020年7月10日初诊。近三日突然发作心悸胸闷,头晕,走路欲跌倒,身上时时欲汗。患者素来身体瘦弱,脉结代,虽有力道,然非脏强之相,实虚弱至极之兆。自述血压也高,昨日在西医门诊测量高压180,认为高血压所致,但是患者否认,自言高血压已经几十年,未曾有头晕心慌感觉,即使血压过190,也没有如此难受。西医欲给予降血压治疗,患者不能认同,所以回家,来我门诊治疗。

中医看类似疾病不从血压入手,此患者情况实为气血不足兼有郁阻所致,病属心悸。近年来经方家兴起,治疗气血不足之心悸,皆宗仲景炙甘草汤,然此治法非铁定之疗法,治疗疾病应寻根溯源,此种营卫不足之证,桂枝汤加味足矣。

桂枝15g,白芍25g,炙甘草15g,生姜15g,大枣6枚,黄芪15g,仙鹤草20g。三剂。一副药煎三次,一日服用三次。

二诊:心悸头晕大愈,出汗已止,惟胸中略闷。脉象已经变缓细,结代已经消除。

桂枝15g,白芍25g,炙甘草15g,生姜15g,大枣5枚,红景天15g,石菖蒲10g,红景天15g,仙鹤草20g。三剂。服用如上法。

一周后反馈,疾病已经治愈。

胆囊炎胆囊结石

丁左,43,江苏省邳州市邹庄乡丁滩子村。2017年7月1日初诊。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已年余,每在饥饿时胃及右胁肋疼痛,饮食过饱也疼。左关弦细滑,右关弦缓。治宜健脾和胃,理气通降,兼化结石。

炒白术15g,炙甘草12g,党参15g,茯苓15g,威灵仙15g,厚朴15g,陈皮12g,金钱草60g,木香12g,鸡内金12g,路路通15g,炒枳实12g,生姜12g。七剂。

二诊:饥饿时已经不感觉胃疼,胁肋也未难受。然左关尚有弦滑之意,仍宜治之。

白术15g,仙鹤草15g,麦芽18g,炙甘草12g,党参15g,陈皮12g,厚朴20g,金钱草60g,木香12g,路路通15g,炒枳实12g,大黄9g,草豆蔻10g,生姜12g。七剂。

三诊:服药期间只疼了一次,症状轻微,左关还微有弦滑之象,再与调治。

金钱草6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2g,黄芩12g,大腹皮15g,木香12g,甘草10g,枳壳12g,鸡内金12g,威灵仙15g,大黄9g,厚朴15g,生姜12g。七剂。

患者两月后微信告知,胆囊结石已经治愈,饮食正常。

按语: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来看,胆囊炎胆结石用中医疗法治疗效果很好,很多患者治愈后多年不复发。在胆囊炎急性疼痛时,可以先予针刺胆囊穴(阳陵泉下一寸附近,按压较痛者是真穴),或者刺合谷穴,第二掌骨侧之张颖清全息穴位,肝胆部位,可以单用一针,也可以两穴合用,大多数是针入痛止。这两穴位不单单是临时止疼,也有治疗效果,可以促进胆结石排出,中药配合针刺,疗效更好。总起来说,胆结石没有肾结石易排,所以在治疗时间上面,要比肾结石慢一些。患者在饮食方面也需要忌口,不吃黏腻的东西,猪头肉,猪蹄子,等下货,鸡蛋,汤圆,干硬的东西,这些食品不易消化,容易阻碍结石顺利排出。所以生活中严禁食用这类疾病。治胆囊疾病更要注意脾胃,很多胆囊疾病也和脾胃密切相关,疏肝常先须和胃,肝胃同治,病始得能去。

    6个月治好了乙肝

张左,26岁,兰陵县庄坞镇人,患者一年前去临沂某厂打工,在体检时,发现乙肝,厂里不予接收。患者回家以后心情低落,逐渐发展至浑身乏力,不思饮食,胃口全无,睡眠欠佳。左手关脉滑数,右关沉缓而滑,舌苔色黄厚腻。

此病中医称为肝病,古典医籍论述甚多,清代王旭高氏所论尤为精细,大要以疏肝,柔肝,养肝,健脾,化痰,活血,清热,解毒,滋肾,理气,用芳香燥湿,苦寒坚阴,辛香通络等等药物治之。总要四诊合参,再参考西医检查,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处方精确,疗效突出。

柴胡根12g,炒麦芽18g,炒神曲18g,川厚朴20g,紫苏叶12g,绵茵陈30g,青连翘12g,旱半夏15g,大腹皮15g,广木香10g,车前草15g,生姜15g。15剂。

二诊:左关滑而有力之象大减,右关也渐渐有缓和之意,舌苔略薄,饮食增加,浑身乏力也已消失。再予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热解毒,补中健脾之法治疗。

柴胡根12g,炒枳壳12g,红皮甘草9g,蒙古赤芍12g,白花蛇草25g,郁金12g,绵茵陈30g,红藤18g,白豆蔻9g,炒麦芽18g,炒神曲18g,白茯苓18g,萹蓄15g。15剂。

三诊:脉证已大为好转,继续调方治疗。

柴胡苗15g,炒枳壳12g,紫苏叶12g,垂盆草18g,白豆蔻9g,石菖蒲9g,川木通12g,炒神曲18g,云茯苓15g,紫花地丁18g,绵茵陈30g,枯黄芩10g,红藤20g,生姜15g。15剂。

四诊:双手脉象转为缓和,细品,还有缓滑之象,此余毒未清之故。继续调方再进。

处方:柴胡苗15g,川郁金12g,炒枳壳12g,广木香12g,阳春砂仁10g,枯黄芩12g,绵茵陈30g,川木通12g,红藤30g,广藿香12g,大腹皮15g,生姜15g,15剂。

按语:患者前后治疗六七个月,方得痊愈。治疗乙肝无论对患者还是中医大夫,都是考验,患者需要持之以恒的配合大夫医治,坚持服药,中医大夫应该随时根据病情调整处方,固守一方最容易产生抗药性。我们的营养是从各种食物而来,治病也是这样,也是需要从各种同类的药物获得能力。还有,乙肝患者在治疗后期,症状基本消失的时候,还应该继续调治,作为医生不能仅仅凭四诊确定治愈与否,还需要借助当代西医的检查,需要检查报告单全部转为正常才能是痊愈,如果在古代中医来说,没有症状,脉象正常,就是平人,但是很显然,那是科技不发达的时候,我们过于自信,如今科技进步了,借助西医的诊断来帮我们诊治疾病也是必要的。

双手指、双踝、双膝关节,浑身关节痛痛

杨右,53岁,家居兰陵县芦柞镇杨庄村,浑身关节都疼,双手指肿痛,双膝并足踝肿痛,肩臂也疼,有时疼痛会移动,恶风怕凉,即使夏天也要穿毛衣(我们山东这里夏天很热),在医院检查为类风湿,病已20年,服用西药没有显效,并且长期服用西药,脾胃已经受损,时长胃痛,由于长期到处看病而没有效果,患者已经丧失信心,其侄女网球肘在我这里治愈,所以对我很信任,介绍来我这里医治。患者愁苦表情,自言病情深重,难以治愈,我随即开导说,我治疗过很多比你还严重的患者,都已经治愈,只要你有决心、信心、毅力,你的疾病会治愈的。脉诊,双手脉沉缓细,舌苔白腻。患者此病为阳气亏虚之时,感受风寒湿气,三邪结伴入侵,留恋经络,稽留关节,正气亏虚,难以驱逐,故邪气日益嚣张,治疗应温阳达表,搜风燥湿,通络舒筋。

麻黄、附子、白芍、黄芪、甘草、穿山龙、独活、知母、防风、老鹳草、青风藤、千年健、白茄根。十剂。

患者服用此方后,感觉身上时时汗出,汗后反快,原来身上感觉穿戴厚衣,沉重异常,现在感觉身体非常轻松,继续治疗的信心也大为增强。后继续以此方治疗,时有增减,或加补肾壮骨的药,或加健脾燥湿的药,或加搜风活血的药,病情日渐减轻,前后治疗五个月,病始得痊。按;此患者虽然是类风湿,所幸关节尚未变形,由于患者的意志力顽强坚决,能够坚持治疗,终克顽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