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齋微书话|淘旧书与“救姻缘”
相关推荐
-
悦读丨石俊青:读旧书,品新意
苑广阔老师在他的文章<年轻人,怎能只囤书不读书>中提到"书倒组"里有些人,常趁"活动"时囤积各类书籍,淘来却只图了一时拥有的快乐,至于读不读就很难说 ...
-
深秋的另一种再版
自来读书不求甚解,又兼一目十行,所以青年时代会再三光顾临县县城的旧书市场.这些年在江淮,则每每关注新华书店的促销季,然后心安理得地提一大包名著回来,甘之如饴,通宵达旦.在印象里,至今有两部作品真正做到 ...
-
卖旧书如何实现赚钱养家?
作者 |落第书生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书店日记# 浅谈从业经验第一要热爱,拿起书能产生愉悦感,书不仅是商品,更多能从文化的角度找到与之久违的感觉.或许有人不认同,单从商品的角度去运作, ...
-
布衣书局胡同:我在何兆武先生家收旧书
5月28日,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何兆武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9岁.何兆武先生于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译作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 ...
-
阅读是一场邂逅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书也是老的好.遭遇一本旧书,合心的,就如同邂逅一位朋友,倾盖如故,流水高山. 邂逅一本旧书是需要缘分的.它可能躺在清冷街角拐弯处的旧书铺里,或是摆在一块塑料布的书摊上.主人或是及暮 ...
-
配书,救姻缘|齊齋微书话
在家里面放着一本王仲犖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上册,放了好几年了,一直配不到下册.因为是相关领域里面最权威的经典作品,所以一直没有舍得丢弃,心里总想着不一定啥时候会遇到另一本呢.结果昨天逛书 ...
-
齊齋微书话|文史资料——乡土文献的精神载体
这是由岐山县政协编辑出版的一套地方文史资料,对,没错,就是那个凤鸣岐山的岐山!岐山是周文化的发源地,是先周的周原,是周初第一次分封之后周公的封邑,是<诗经>十五国风中第1部分 ...
-
齊齋微书话|毕沅和他的关中——《关中胜迹图志》修订版简介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清代著名学者.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 ...
-
齊齋微书话|书比人长寿,死后书归何处?
书比人长寿,人死后书归何处?这个问题就像"那么多书你都看了吗"一样,经常有人提及.其实,是有个别比较幸运的,比如前一阶段,在网上买了两本史念海先生的签名本,发现卖家书 ...
-
齊齋微书话|谈谈张批《金瓶梅》
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素与金人瑞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陈士斌评<西游>.脂砚斋评<红楼>并称,特别是张批<金瓶梅&g ...
-
齊齋微书话|我相信一个懂得反思的民族是一个有未来的民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正如一个人的反思在人生中不可或缺一样,一个社会也是如此,故而我党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辩证统一. ...
-
齊齋微书话|汉画——“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称汉代砖画"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其内涵丰富,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生产生活无所不包,艺术风格写实.夸张,粗犷.稚 ...
-
齊齋微书话|有时候错过了,就真正错过了
周末有一个书友在孔网订购了一本侯仁之先生主编.顾颉刚.谭其骧.侯仁之.黄盛璋.任美锷五位先生合作的<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是书收录<禹贡><汉 ...
-
齊齋微书话|王子云和抗战期间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
王子云先生,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先驱,中国新美术运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参加者,中国美术考古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学派和美术考古学派的先驱.与其夫人,何正璜先生并称为考古学界的梁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