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迎着生命里的那束光好好活着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84

迎着生命里的那束光好好活着

原创/闫孟秋

题记:个体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是很渺小的,发出的声音也是微弱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迎着生命里的那束光,好好活着。

(1)

门口栽着两棵核桃树。门房是70年代的木料房,西边是老两口睡觉的房子,冬天也在房子炉子上做饭,东边空着,放着些杂物。紧连门房的是一间朝西的单边厦房,再后面紧连着一间灶房。厦房和灶房因时间长久风吹雨淋有的椽木露在外面,泥皮也脱落了很多。老两口70多岁,老太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正常情况下和普通人没有区别,而一旦犯病,说话不清楚,随意骂人,随便摔东西,没有是非辨别能力。两个人都没有劳动能力,因为各种我不知道的真实原因没有和孩子一起居住。信息登记时需要照相采集家庭成员信息。老太太看见我用手机咔嚓咔嚓照相,怯怯地低声问,那,那照片给我不给?我愣了一下,明白过来赶紧顺口答应说,没问题,没问题。在院子一棵枣树跟前我给老两口照了一张合照。隔了几天,我把洗出来的照片送到老太太手中,她眯着眼睛,仔细端详着,连连说,照的好!照的好!都多少年没照相了。老太太欢喜得脚步有点慌乱,赶紧拿着脸盆去水龙头打水。尽管我再三说不用洗,不用洗,她还是执意去打了水,嘴里不停说天热的很,天热的很!刚把脸盆放到地上又继续絮絮叨叨地说,我给咱杀个西瓜,我给咱杀个西瓜,天热的很,天热的很!老头是老牌高中毕业生,字写得遒劲有力。每次去问他话他才说话,更多的时候,一直站着,微微笑着,不说话。

(2)

不大的一座院子干净的没有一点杂物,炕上平展的没有一丝褶皱,东西摆置有序,穿着干净整齐,8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面部平和,常年挂着笑容。说话有条有理,没有哀怨,没有愤懑,没有忧伤。看到下乡的女同志,她嘴里不停说,看把娃惜惶的,天热成这还要到乡下忙活哩。

(3)

几个用过的塑料油桶子做了花盆,两盆臭绣球,筷子粗的枝条长到快两尺高,几朵花红的火辣火辣。三盆吊兰,其中两盆枝条刚接住地面,一盆垂到地上再散开到四周。院子靠东墙种了一大片太阳花,大红,粉红,浅黄,好几种颜色,在太阳下摇摇曳曳。丈夫有病去世,借遍了亲戚的钱。儿子在外打工三天换个单位,五天换个单位,回来不是看手机就是蒙头大睡。她一个人经管五亩果园,抽时间给别人做做零活。我说,你把院子收拾的干净很,花也漂亮很。她说,日子够苦了,种些花宽宽心。

(4)

前两年刚盖的房子还透着一股新气,院子的葡萄架收拾得干净整索,门庭空地各种农用家具俱全。目光迟滞,表情忧郁,曾经的风风火火被一场大病击毁,将近一米八的大个子掩盖不了那种从心底里涌动的悲伤和颓废,他的话里多是抱怨,抱怨老天爷叫他害了一场病,抱怨党的政策。他才50刚出头,高中文化程度,两个儿子成家在外打工,妻子干净利索。

(5)

院子杂草丛生。三间房子并排建在一个高台上。从大门口随意踏出一条通向房子的路。一辆报废的旧餐车胡乱停在同样长满荒草的一角。几把坏椅子随意扔在院子。几只鸡在院子你追我撵。三间房子门口从南到北凌乱堆放了很多杂物。墙面电线散落到半空。半截门帘搭拉在门上。住人的一件房子衣服乱七八糟窝了一床。做饭的一间各种灶具上蚊蝇乱飞。院子是别人废弃不用借给他住的。这是一个五十出头的男人和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组成的家庭。孩子早早辍学,女人有病,他成天在村上晃荡,偶尔打个零工。

(6)

我喜欢在农村那些废弃的老院子跟前转悠。

残垣,败壁,土墙,结满蜘蛛网的窗户,长满青苔的房顶,坍塌的梁柱,房前屋后的老树,画在墙上依稀可见的字迹和小孩涂鸦,等等,莫不令人感到荒凉,没落,伤感。

我不知道旧主人因什么原因离开了这里。也许是后来在外面有所发达,置了院子,安了家,过起了城里人的洋火日子。也许是儿女有了出息,把父母接了出去,和这里告了别,从此遗忘了这里。也许是因了天灾人祸,挣挣扎扎后再无回天之力,从此断代断后。但我想,每一个院子一定有一个长长的故事,一定有过热气腾腾,有过热热闹闹,也一定有过煎煎熬熬,有过风风雨雨。透过眼前一切,我似乎看见墙角盛开的石榴花,看见搭满绿被般的葡萄架,看见男人躺在长藤椅上静静地打盹,斑驳的影子晕晕地撒在他身上。看见女人微笑着忙前忙后,听见孩子们你追我打的欢笑声,还有牲口圈骡马牛羊的嘶叫声。我似乎看见门窗贴上红彤彤的大喜字,院子里张张罗罗的人群,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

什么是穷?是穷在物质的匮乏还是穷在精神的坍塌?是贫寒人家百事哀还是未曾清贫难成人?有人说,每家的锅底都是黑的。我想不论穷与富,关键是锅内是热气腾腾还是气息奄奄,是五颜六色还是单调无味。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拓宽和增加生命的韧性和宽度。纵使穷,我们也要迎着生命里那道光,好好活着,活出味道,活出颜色,活出响声。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想起我的图画王老师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食摞”门户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渭水秋涨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劝慰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苍穹之下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知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借得酒家一壶酒,年年清明年年殇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立秋(同题1)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在山里:听雨,赏竹,吃面
【大荔文学·黄河文化行·闫孟秋】黄河对岸的两个男人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淤泥说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你说的那些话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阳台私语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说“观复”与“嘟嘟 ——马未都《观复嘟嘟》读后感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六月最后的呢喃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闫孟秋】“黑帅”老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仲夏,想起冬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大荔文学·散文·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上)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又到清明,父母总是在某一瞬间跃入脑海,挥之不去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漠北行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东北之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走进西藏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诗歌八首记《红楼梦》人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做饭和写文章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上会走

作者简介

闫孟秋, 喜欢用文字记录平淡的生活。有文字在《检察日报》《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等媒体发表。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