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王曰辉丨散文/交公粮

作者简介

王曰辉,笔名榴莲,山西汾阳人,爱徒步、写作。

交公粮

作者王曰辉

我的老家在山西汾阳,我是80后,打我有记忆的时候,夏收和秋收之后都要交公粮,夏收主要交麦子,秋收主要交玉米和高粱。

交粮的多少按家里承包土地的多少算,一亩地交多少任务。庄稼收割后不久,村里就开始动员村民交粮,先是大喇叭里广播,让大家准备好粮食,最近这么一两天就派人下去拉;接着是队长挨家挨户的做工作,交粮是一种义务,自觉交粮光荣,多交粮完任务。

那会村里有大队,大队在村中央,大队里院子大,很宽敞。大队里有戏台,戏台坐南朝北,赶集的时候在戏台上唱戏,收粮的时候就在戏台上储粮。戏台的两侧是办公大楼,村长、支书在大队里办公。

那会大队下面有小队,我们村有四个小队,小队有队长,多数是退伍军人,负责管理各队的队员,丈量土地,协调生产,但主要的工作实则是负责收粮。

夏收,秋收的时候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交粮的时候也甚是热闹,大队里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讨价还价的,赶车吆喝的,讨论收成的,联络感情的,嘈杂声不绝于耳。

早期有印象的时候,收粮都是用马车,马车都是本村人自己的,用马车是要记工分的,一辆辆马车从大队里出来,分开来去不同的队里。装粮用的都是麻袋和尼龙袋子。一般,一辆马车配备一个车夫和一两个帮忙的(兴许是治安),挨家挨户去村民院子里拉公粮。主人一般是要跟着到大队去称重的,有的小孩子会跟着大人坐着马车一起去。最早的记忆中,自行车都特别少,能坐会马车对小孩来说是超开心的一件事,当然也包括我,尽管交了粮是要走着回去的。

粮食需要过秤。大队里有一个大秤(机械磅秤),大称主要有秤砣、带有刻度的标尺和游砣组成。秤砣,就是一个个大小厚薄不一的圆铁饼,每个圆饼上有个缺口,平时不用的时候,秤砣的缺口处插在大称最上面一个横档的地方,防止秤砣滚丢。秤砣上按照大小规格写着50KG 到5KG不等的字样。游砣在标尺上滑动,用于指示重量。标尺就像杠杆一样可在一个小范围内摆动,摆动的幅度被一个矩形小框框着,不会像杠称一样上挑着眼睛和下坠砸着脚。

粮食放到秤上,收粮的人会用一根长长的带尖的空心的金属杆杵进麻袋里,铁杵拔出来的时候就会带出来一杵粮食,铁杵很长,几乎可以横跨整个麻袋,这种检测方法也算公平。主要看粮食的质量,看麻袋中间有没有藏劣质粮食,看看皮多不多,有没有瘪的,有没有碜石子,干不干,湿不湿,有没有发霉变质,是不是旧粮。我记得有时候收粮的人会把粮食放嘴里嚼一嚼。就根据这一抽查,一袋子就要扣掉多少斤重的粮食,所以就有了讨价还价,有了人情世故。

过秤的时候就增减秤砣,拨动游砣,先看标尺在框内摆动,标尺慢慢停留在框内的中间,再看游砣在标尺上的位置确定重量。

那个时候机械磅秤特别少,交粮时,大多数人都想趁机称称自己的体重。就和收粮的人打个招呼,站在磅秤上面,自己拨动游砣。眼看着标尺都触底框了,游砣还往外拨。

油水少的年代没人怕自己是个胖子。

称重完的粮食就有专人倒在戏台上,堆成山。

拉多了的粮食可以先记账,明年少交。

马车拉粮的时间最长,后来就改用三轮车了,不过没几年,到2006年,农业税全部取消后,就不再交公粮了。

大队里的人除了村长,支书外,队长们也都精简了。

不记得哪一年以后,村里人种麦子的少了,种谷子,糜子,绿豆的也少了。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灵璧记忆】交公粮

    记忆中的交公粮 文/乡村农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夏收夏种已搞定,整晾小麦粮站送:家家户户把粮交,爱国情操成尚风.说起交公粮,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说过,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60后,对以前的每年交公 ...

  • 【散文】杨治钊/一杆秤

    作者:杨治钊编辑:日歌月吟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杆秤文/杨治钊过去在我农村老家堂屋的墙壁上挂着一杆秤,我经常看见父母用这秤称粮食或畜牲甚至还有称人的重量.小时候我觉得非常稀奇好玩,围着那杆秤看来看去,在小 ...

  • 缴公粮的岁月

    有一首歌曲<扬鞭催马送粮忙>,描写是上个世纪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送公粮的场景.何谓公粮,即征购任务,是指农业税征收和粮食统购的总称.征与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征"是农民向国 ...

  • 杨双牛作品《忆那些年难忘的公交粮》(备选作品)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故事:老汉赶车去交公粮,半路有人影拦车,他抡起鞭子一顿抽

    戏说古今奇闻趣事,传递世间真情善意.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643期,如果您喜欢,不妨点个关注. 作者/小田 今天笔者给大家带来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一则民间小故事.故事情节有些离奇,看官们 ...

  • 小时候跟着爸爸一起去交公粮,80后们还有没有印象了

    生活在农村80后们,经历了许多的变化,现在种地不用交农业税,反而还有补贴呢,但即使这样,年轻一代种地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不禁让我想到三十年前,那时候的80后们还都只是个几岁的小孩,那时候还需要交农业税, ...

  • “算黄算割”,天籁般流传在我生存过的土地上

    "算黄算割"开始叫了.我忘了新冠,忘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忘了眼前.哦不,眼前只有童年. 农庄的麦子黄了.山梁,沟茆,川道,麦浪风帆.土墙上,石灰水刚刚刷了几条标语:"麦熟 ...

  • 那些排队“交公粮”的日子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我于1980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 从我记事的那天起,我的脑海中便有了一个我无法完全理解的词汇.它与我们这些农村家庭相依相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的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赵红耀丨小说 /幸运币

    作者简介 赵红耀,男,1970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襄汾县,现工作于山西省永济监狱.业余时间喜爱文学写作,作品在<黄河晨报><山西监狱报><芝兰园>等报纸.微平台发表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郭庆娟丨诗歌 /铜矿赞(组诗)

    作者简介 郭庆娟:垣曲县作协会员,爱好文字和诗词,有作品发表于<东方散文><舜乡><垣曲人家><作家新干线><作家在线><江山文学网&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江双乐丨诗歌 /这部大书

    作者简介   江双乐:笔名郎中.安徽芜湖人.执业医师.大型三甲公立医院高管.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芜湖市作协会员. 这部大书 作者:江双乐 这是一部大书,一部奇书. 始作于一九七八年. 无论是风和日丽,还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呼琴琴 丨散文/热炕头

    作者简介 呼琴琴,笔名:麦子,山西省石楼人,现就职于石楼县南城初中.喜欢文学,喜欢用文字来记录人情冷暖,为世界留下我们来过的痕迹. 热炕头 作者:呼琴琴    小时候的冬天,最享受的就是盘坐在后炕上玩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周永胜丨诗歌 /诗歌集锦

    作者简介 周永胜:山西五台人,山西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工作.喜欢小说,散文,诗歌,爱看电影,爱旅游,爱摄影.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太原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诗歌集锦 作者:周永胜 三代巷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杨晓燕丨散文/那年,那月,那小村

    作者简介 杨晓燕,系吕梁市岚县城关学校教师.工作之余爱好写作,喜欢穿行于文字中,领悟生活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常有散文.诗作发表于杂志及网络. 那年,那月,那小村 作者:杨晓燕 大姐在美国定居多年,常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宿非珍 丨纪实文学/舜乡流“金”

    作者简介 宿非珍,太钢作协会员,在当地刊物发表作品数篇. 舜乡流"金" 作者:宿非珍 时值深秋,湛蓝的天空高远而寥廓,树叶漫天飞舞,穷尽身姿寻根问祖,冷风中向世间轻轻咏叹秋的绵密,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玉荷丨散文/退休的大瓮

    作者简介 玉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在<人民文学><清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安徽文学><湖南文学><北方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荼蘼花丨散文/八千里路

    作者简介 荼蘼花,山西吕梁交口人,写诗也写散文,作品偶见报纸和平台. 八千里路 作者:荼蘼花 娘又在打袼褙了. 院子里,五间平房安静整齐地沐浴在阳光里,一棵苹果树树影婆娑,竹砧板横放在石桌上,娘搬来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