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
《非暴力沟通》第五章是感受的根源。书中首先叙述了面对生活中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批评他人;3.感受自己的需求;4.感受别人的需求。
书友认为这里阐释的是我们自己心智成长历程。似乎回忆起来,我们曾经都走了这样相同的路,达到了现在我们能够感受自己的需求。
而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字面上写得很清楚,“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我认为书中想要阐释的是,如果我们要实现感受根源的寻找,就必须看到生活中的这些选择。
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反应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不同的反应也会使事情发展有变化。甚至还有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那么,作为我们看到这本书的当下,我们要确认的是这四种选择都是广泛存在的,你希望事情有着一个什么样的走向,你就应该做出对应的选择。或者说,你做出了什么选择,你就得继续承担事情发展带来的不适或者是舒适。
昨天下午,几个同学约着吃饭玩了几把麻将。我坐上桌子不久,就接到了儿子焦急的电话:“你有没有看家长群里的信息。”
“我没看,是什么信息?”
“你那麻将声那么大。麻将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吗?你不知道打开微信群看呀!”儿子在电话里近乎于咆哮。
那声音都已经溢出手机了,怎么能不让人有点生气呢?这时候,我就面临着选择。责怪自己?批评他?感受自己的需要?感受他的需要?
我选择翻看了一下微信群,没有看到老师发的任何信息。倒是班主任单独发给了我一个信息:领毕业证。
我给他回了微信语音:家长群里没什么信息。老师单独发了信息,去领毕业证。你请同学给你带一下就可以了。
他秒回:是麻将重要,还是你娃儿学习重要?气势汹汹的。
我继续面临着选择,我此刻的需要是什么?我想他弄清楚这只是拿毕业证,我需要有一个愉快的情绪。所以,我继续用微信语音给他解释。当他自己弄明白事情,也解决了事情之后,一切都是愉悦的。不管是他还是我。
所以我更确信对于当下的我们看到这段话提示着我们,是自己主动去选择,并承担事情继续发展所带来的所有。树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而非表达情绪的思维。
诚然,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们更多的时候被情绪支配着前进。所以,阅读这一章,很有必要。你所有的感受根源都在于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并表达,才是更应该修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