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曼珍禽!翅展如虹、飞翔如波的双角犀鸟

纷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妙曼珍禽!翅展如虹、飞翔如波的双角犀鸟

文/张涛拉罕

每年的晚春和多雨的夏季,热带雨林就脱下鲜亮美丽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为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不间断的降雨令方圆数公里内的大气湿度骤然上升,此时选择提脚踏入热带雨林的人都是一顶一的勇士。

Welcome to the rainforest!

因为等待着他们的,是不断积累的坏情绪,破口大骂般恶毒的抱怨,以及无穷无尽的“扑通、扑通”。

毋庸置疑,勇士们的脚常常会陷入泥沼,导致鞋底鞋周慢慢累积起一圈又一圈烦人的泥浆,干涸后的泥浆难以清除,不仅令鞋子的重量大大增加,而且勇士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体力进行艰难的移动——坏情绪不断积累,最后导致恶毒的抱怨破口而出。

热带雨林恰似植物的盛宴,知名的、不知名的、繁盛而壮硕的、贫瘠而矮小的,各种植物齐聚一堂,直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神秘莫测的雨林,深邃又幽静

雨林的地表,时高时低,蜿蜒崎岖,地势复杂;勇士们前一秒刚为小土丘上覆满青苔的苍天大树大声喝彩,后一秒就“扑通”一声,失足落入低矮植物覆盖着的暗沟里去。

即便是在平坦易行的大道上,伏地生长的长长草叶也常手牵着手,组成一道道肉眼难以侦测的“绊人绳”;勇士们无论多小心,依然频频脚下一紧,心中暗道一声“不好!”,随即双手高抬,失去重心,“扑通”地连背包带人重重摔落地面。

偶尔,勇士们在雨林中行进时,会听到头顶远处响起“滋溜”一声,紧接着一道白色物质自高大乔木上以抛物线角度倾泻而下。一眨眼的功夫,只听“啪叽”一声,一位勇士便被这白色物质击中,头上身上背包上俯拾皆是质地油腻、半液半固的白色物质,勇士又惊又俱,驻足原地、张开双手、不知所措,正所谓束手无策,同时又显得狼狈至极。

有多狼狈?和这小家伙差不多

哈哈,这样的场面,着实可谓难得一见。而那白色物质,如诸位所想,正是鸟粪。这次,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些鸟粪的主人——双角犀鸟。

头上生双角,展翅美如虹

双角犀鸟,又名大斑犀鸟、印度大犀鸟,是佛法僧目犀鸟科角犀鸟属下的物种。属大型鸟类,体长1.2-1.3米,翼展可至1.6米,重约2-4kg;它们可算鸟中老寿星,最长可存活约50年。

这就是双角犀鸟惊艳的庐山真面目

但凡犀鸟,大致有以下数个特征,即喙部粗大、质地厚实、形似象牙;许多品种的犀鸟喙上还长有被称为“盔突”的骨质突起物,盔突像一把小锤,能帮助犀鸟击碎坚果的外壳、采摘浆果,甚至捕捉小猎物,是一种方便实用的工具。

双角犀鸟呢,盔突特别大,如喙上戴了一顶钢盔,且中部微凹,左右顶端呈双角状突起,神似犀牛角,故名“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有一个向两边伸出的盔突

它们的整个鸟喙就像两根向下弯曲的大香蕉被胶水粘在一起,长达30cm的鸟喙约占其体长的四分之一,就比例来说非常巨硕;盔突和鸟喙颜色亮丽,上半部分鲜黄,略微偏橙红,下半部分则是乳白色,在雨林植被中尤其醒目,一见便知。

双角犀鸟的颜面部覆黑色羽毛,两性异形则体现在盔突大小及眼瞳虹膜上,雄性盔突大而虹膜深红;雌性盔突小,虹膜呈亮白色。值得一提的是,双角犀鸟无论雌雄,皆长有粗长睫毛,这在鸟类中实属罕见,也算它们的一大特征。

它们脖颈细长,覆柔软、丰厚的黄白色颈羽;背部、腹部、双翼由黑色长羽覆盖;尾羽亮白,被一道黑色环状羽毛横切中央,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平日收束在后,恰似悬在半空的白色瀑布。

展翅翱翔的双角犀鸟

在天翱翔时,双角犀鸟双翅大开,内翅外翅赫然现出由白变黄、由黄变赤的条状间羽,宛如将天边彩虹裹夹在羽翼间,如此轻盈、华丽,恰似“美”这一形象在世间的具体化身,给人莫大冲击。观之赏之,简直妙不可言。

指天鸣叫如犬吠,波浪飞翔奇而美

双角犀鸟一般生活在热带地区,分布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各国,西至孟加拉、印度、不丹等国,我国唯有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才有分布,野生环境下胆小怕人,难得一见,可谓珍禽。

它们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脚地带,在常绿阔叶林及雨林的高大树木上活动;非常喜欢湍急的小溪,在密林中的沟谷地带也常可见它们觅食的身姿。

伸直脖颈的雄性双角犀鸟

它们鸣叫时,其身姿也与众不同——它们会向上抬头,鸟喙和盔突直指天空,伸直颈部后发出粗犷而响亮的叫声。那是一种类似犬吠的叫声,简短而频繁,又像摩托车反复催动的引擎轰鸣声,由低至高、由浅变深、往复循环、似无止息,着实令人感官一新,过耳难忘。

仰天长啸的雌性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飞行移动时姿态奇异,抬头、挺胸、伸颈,双翅平举,如在冰面运动的冰壶那样平滑地向前翱翔;它们能切身体会地球重力对它们的拉扯,同时也能感应到大气间风向、风速等微妙的差异,身体下坠时扇动翅膀,将身体提高至适宜飞行的高度后又举平双翼,用最精确的切入角滑进上升气流的顶端,之后进行平静而优美地滑翔作业,如此反复,直到飞临目的地。

飞行姿态美妙的双角犀鸟

它们的飞行方式恰似晃动海面的波浪,一波又一波,高低起伏、重叠交错,飞行速度不快也不慢,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专属于它们的节奏在掌控着一切。

荤素皆宜,来者不拒

双角犀鸟吃什么呢?它们以素食为主,各种植物的野果都是它们的心头好,果实成熟的季节,它们会在固定地点取食果实,直到周遭植物都被它们吃光抹尽后才会更换地点。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会采摘浆果食用,偶尔也吃坚果,它们会用盔突和象牙般的大嘴砸碎并剥开坚硬的果壳。

别看它们的长喙粗大,就认为那是笨重而不便的东西;实际使用起来,粗长的喙灵巧异常,即是剥开坚果的工具,又是用来捕捉猎物的武器。

在雨林中飞翔的双角犀鸟

你想啊,双角犀鸟个头那么大,相对地食量自然也大;一味吃素可填饱不了它们的肚子。所以它们也会捕捉各种动物来吃,长喙一阵胡敲乱打,草丛里的各种昆虫自是荤七八素、晕晕乎乎就被吃下肚中;而蜥蜴和蛇等爬行类动物,一直以来都是鸟类的食物,它们也逃不开被双角犀鸟吞下肚中的厄运。

就连老鼠等生性警觉、行动机敏的啮齿目动物,也常常逃不过双角犀鸟的追击——那占据身体四分之一长度的追命长喙,宛如恶鬼手中灵活自如的钢鞭,横削竖劈、上打下刺,只要挨上一下,命就丢了七八成,哪里还有老鼠逃出生天的活路在?

封闭洞穴,喷射鸟粪

恩,双角犀鸟是一种昼行性动物,平常成群而居,每年的3-6月,也就是开头所说的晚春和多雨的夏季,是双角犀鸟的繁殖期。只在繁殖期到来时它们才离开大群体,和爱侣双宿双栖。

双宿双栖的双角犀鸟夫妻

这时它们会选择有天然树洞的高大乔木筑窝营巢,这些树洞采光透气良好,洞内空间宽敞,只需稍加修整即可拎包入住;雌鸟每窝产卵1-3枚,多数情况下为2枚,产下鸟蛋后,雌鸟便一屁股坐在树洞中负责孵育下一代,大约一月有余,小宝宝们破壳而出。

新婚燕尔的双角犀鸟夫妻,即便在孵化期间也不会闲着,它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筑并封闭洞穴,以减少猛禽、蛇类等天敌的威胁。

由于雄鸟并不参与孵化小宝宝的工作,于是能在洞外自由活动,如此一来,它便自然承担起了“素材收集者”的角色。雄鸟会从各处衔来泥沙和细小木枝,之后捣碎果实、种子等物,用它们的浆液制作简易粘合剂,将泥沙和木枝、木屑等遮蔽物封在洞口外侧。

而雌鸟呢,在洞内的它会用自己吃剩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的粪便混合成一种黏性胶水,一点点地涂抹在洞口,起到二次粘合雄鸟遮蔽物的作用。最后完工的洞穴仅留一个小小的出口,刚好够雌鸟把鸟喙伸出伸入,方便雄鸟给雌鸟及破壳而出的小宝宝们喂食。

从洞中伸出鸟喙的雌鸟(非双角犀鸟,仅为示意图)

还记得开头所言从天而降的鸟粪吗?那些鸟粪就是在洞中生活的雌性双角犀鸟,抑或雏鸟的。这些小洞的另一个妙用,没错,就是排便。

排便时,雌鸟和雏鸟会将肛门对准洞口,使劲全身力气,“滋溜”一声,油腻腻、黏糊糊、半液半固态的白色鸟粪便一股脑儿喷将出去。这白色鸟粪一路上越过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树枝树叶,最终“啪叽”一声击中何人的几率简直微乎其微,所以我才说这样的场面着实难得一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雌鸟要等到小宝宝孵化,直至换羽后才和小鸟一起出洞。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雄鸟都要为妻子和孩子们提供3-4人份的食物,这可累坏了雄鸟啦。

为妻子衣食奔忙的雄鸟

在整个繁殖期内,雄鸟一次又一次不知疲惫的飞出飞回,衔来无数果实和猎物喂养妻子和孩子们,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上面,最后弄得精疲力尽、消瘦异常,宛如生了一场重病,令人痛心疾首。

养尊处优的贵妇,雌性双角犀鸟

反观雌鸟和雏鸟,在密闭的树洞中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日子,没多久就变得肥肥胖胖的;羽毛颜色越来越鲜艳,还油亮油亮闪烁着动人的光泽,加之精神饱满,动作敏捷,活像去哪儿度过了一个舒心怡情、无忧无虑的长假。

所以,这就是双角犀鸟的科普了,你还喜欢吗?

1、松貂:会变色的“戴口水兜的貂”

2、锡嘴雀:跳着马步的作物小偷

3、睫角守宫:睫毛+蜥蜴,谁说爬行动物不浪漫?

4、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贪吃的珊瑚杀手

5、马上过年了,下定决心养只狗吧~

本文原创,写作不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  张涛拉罕,All Rights Reserved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鸟(86期)——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2018年5月拍摄于云南盈江红崩河中国犀鸟谷 双角犀鸟是犀鸟科犀鸟属的鸟类.体长达120厘米左右. 雄性成鸟长着一个30厘米长的大嘴和一个大而宽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 ...

  • 看图识鸟 (37) 犀鸟

    专注拍鸟 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 花冠皱盔犀鸟 印度冠斑犀鸟 南非弯嘴犀鸟 白喉犀鸟 淡喉皱盔犀鸟 蓝喉皱盔犀鸟

  • 跑者李军:爱情和责任是套餐

    无常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景色里去发现了解自己 旅行就是身体和心灵置身于路上 旅行的意义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片长 / 00分36秒 地点 / 云南德宏盈江洪崩河 类别 / 探寻自然 设备 / R ...

  • 「七彩云南:万物共生的奥秘」 双角犀鸟殉情的传说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选择在中国云南昆明举办,这与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密不可分.在云南,群山与河谷纵横交错,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各类珍稀动物.植物.微生物 ...

  • 【滋水 · 摄影随笔】臧晓博:一路向南 (观鸟之旅 三)

    黄鼬 出门时间长了,平时很在意计算日子的我,也慢慢变得没有时间观念了,现在只计划今天中午在那里,明天行驶到什么地方拍鸟,后天有可能到那住宿,再往后就没有规划,不考虑今天是几月几号或是星期几了. 到达犀 ...

  • 每日一鸟(85期)——冠斑犀鸟

    冠斑犀鸟2018年5月拍摄于云南红崩河中国犀鸟谷 冠斑犀鸟亦称"冠犀鸟",属佛法僧目,犀鸟科. 该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云南省的南部.西部以及广西省的西南部地区.斑犀鸟体形十分奇 ...

  • 身高1.1米,翅展2.2米,再加上它冷酷的外表,真想和它握握手

    热爱武侠剧的朋友一定看过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笔者很羡慕杨过和小龙女爱情,不过我更羡慕它们身边那只充满灵性的雕.很想试试坐着雕在天上飞是什么感觉,可惜那只是小说里的杜撰动物. 不过它还是 ...

  • 又是保山!云南惊现巨型“双蛇头”飞蛾,体长5cm,翅展却达25cm

    保山市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它位于云南省西部,东接大理州.临沧市,西连德宏州,西北和正南则都与缅甸接壤,总面积约19600平方公里. 据<保山市志>记载,保山古为哀牢地,因城在太保山下 ...

  • 是蛇还是蛾?25厘米翅展,竟然有蛇头图案!

    据报道,云南保山高黎贡山工作人员在大蒿坪管护站侧柏树附近,发现了两只巨大的飞蛾.说它是蛾子,但在它们的翅膀上,竟然有蛇头的图案,十分神奇,令人惊愕不已. 原来,这种飞蛾叫做冬青大蚕蛾,是世界上最大的飞 ...

  • 【入展专项发布】71幅书画 双庆贺礼|东方盛世杯全国书画大赛公益展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历经风风雨雨 屹立于世界之巅 值此建国71周年 国庆仲秋双庆 书画家网特举办 71幅书画双庆贺礼公益展 用笔墨赞歌祖国 以书画祝贺团圆 本次活动开展以来 在众多老师的 ...

  •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744)明 陆治-《梨花双燕图》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第1744期:明代画家陆治-<梨花双燕图> 梨花双燕图 明·陆治 [作品形式]纸本 设色 [作品尺幅]纵:98.6厘米 横:57.3厘米 [作品现状]天津博物馆藏 ...

  • 浮桥:虹卧江波见沧桑(徐霞客兰溪游线寻踪之二)

    公元1636年,大明王朝气数殆尽,大厦将倾,离它的寿终正寝只剩八年时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自成起义军已成燎原之势,自命"闯王",志在天下必得之势:后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国 ...

  • 无翅飞翔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 ...

  • 【三秦文学】张拴平:【飞翔的理由 ——观电影《无翅飞翔》有感】(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飞翔的理由 --观电影<无翅飞翔>有感 文/张拴平 地窑的坡道在银幕上拉伸,把失去双臂的刘文武(刘斌)引回了家,开门的当 ...

  • 听,草虫在振翅飞翔

    明前茶 一连五天,卖草编昆虫的盲人青年,戴着墨镜,腋下夹着一张小竹凳,带着一根叮当作响的拐杖,慢悠悠走来,坐在楼下小学校门口,等待放晚学的孩子们. 第一天,学校的保安急匆匆出来,打算赶他走.马上就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