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自己的“医者”

如影随形的自省

很认可这样一段话:

“习惯从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结果茫茫然;

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结果飘飘然;

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结果昏昏然。”

现在,很多人信奉“赞美之词,少逆耳之言”,不敢或不愿给别人挑毛病,所以指望别人给自己“医病”往往是收效甚微。

自身有问题,还需自己向内求,学会自己为自己“医病”。

学会为自己“医病”的人,才会对自己不虚美、不隐恶,对自己清晰的自我辨识。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为自己“医病”的过程,只能自己完成,别无选择。

图|源自网络|侵删

01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毛病”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每个都会犯错误的,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乔治·华盛顿小时侯,他的爸爸在果园里种了一棵品种极佳的樱桃树。

后来,华盛顿的爸爸买了一把斧子,华盛顿发现了就想试一试斧子锋利度,他抡起斧子砍向了樱桃树。

没想到,还是小树苗的樱桃树被一下子砍倒了。

华盛顿的爸爸发现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被砍了,十分生气,大声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坦白说是自己砍的。

爸爸听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还夸华盛顿诚实。

华盛顿知道自己做错事,选择面对,而不是隐瞒,承担了被爱骂的风险,反而得到了爸爸的谅解与夸赞。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然而,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点,还有一个故事。

袁绍,东汉末年,称雄冀北的袁绍,不听谋士田丰劝阻,贸然发动官渡之战,结果大败.袁绍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文过饰非,将田丰杀了.他固执地坚持错误,加上心胸狭隘,偏信谗言,使得士气涣散,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终为曹操所灭。

故事中袁绍有错不改,以致酿成更大错误,真是他的刚愎自用,遭来横祸。

发现“毛病”,及时修正,才会自我完善与提高。

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医好自己的“病”非常重的。

图|源自网络|侵删

02学会看到自己情绪的病

罗伯.怀特说过的话: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情绪有时会不好,只要我们懂得控制情绪,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人从外地送来一只很强壮的斗鸡给周宣王,他很高兴地将鸡交给纪浪子。

过了几天,周宣王便问道:“几天前交给你的斗鸡,你将训练得怎么样了?

可以上场比斗了吗”纪浪子说:“ 还可以,因为这只鸡血气方刚,斗志昂扬,还不宜上场。”

再过几天,急性的周宣王又问同样的问题,纪浪子回答说:“还不能上场。

因为这只鸡看到其它鸡的影子,就会冲动,所以还不能上场。”又过了几天,周宣王再问。

纪浪子便说:“可以了!因为当它看到其它斗鸡,听到它们的声音时,一动不动,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动。就象木鸡一样,现在可以上场了!”

于是,周宣王便用这只鸡去参加斗鸡,它一上场就稳稳站立,毫无摆动。

即使其它斗鸡在它身边百般挑衅,它仍然无动于衷,以眼睛注视对方,对方被吓得自然后退,没有一只鸡敢向它挑战。

我们要以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人,不要动不动就心浮气燥,以为别人都在与我们作对。

例如,当别人对我们的建议或言论提出以异议时,不要轻易动怒,应心平气和地聆听,有时则应大智若愚,发挥斗鸡的心理战术,以静制动,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源自网络|侵删

03自省是一种修养

有人说:

善于自省,在磨难中成长,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的必修课。

活在世上,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咄咄逼人;

多一些反思自省,少一些苛责挑剔。

自省是我们自己成长过程必修之路。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自省就是修心养性的过程,陆羽在禅师的点化下,不断自省变成一种心灵的升华,是内心的修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