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暑假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断片”,请这样修复

语文榕

144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断片”这个词,很形象。百科上给出五种解释:一指不相联属的、零碎的片段,二指影片放映时中断,三指思维短路或失忆症,四指跳过记忆,五指一种岩石种类。我们这回说的不是石头,是学生的学习,和前四种有关。

理解“断片”不难。

比如说,看电影的时候,有一段影片由于故障播不出来,这就是断片。

再比如说,因为脑部遭受意外,某段记忆完全丢失,就好像完整的记忆链条断了一样。

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断片,指的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是暑假中要进行修复呢?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阅读是一篇一篇地学,学得支离破碎;写作是一篇一篇地写,写得零零散散。只是积累了量,而忽略了能力的提升。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能力的提升有明确的指标,但最后得到落实的,大多是量,例如:每学年习作不少于16次;阅读不少于400万字等。

量上去了,不代表能力也水涨船高。

在阅读与写作这两件事情上,学生获得的能力训练,还可能是不成体系,不够系统的。于是,也就无法综合、融洽、统整成为一个人的素养。能力的缺乏与素养的缺失,使学生形成了能力应对的“近视”效应——只能应对眼前的,带有样本性质的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无法应对生活中百变的,复杂的,陌生的阅读与写作任务。

这样的“近视”,也属于“断片”。而暑假,正是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断片”修复的绝佳时期。

之所以将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合起来谈论,正是因为这二者可以在修复中实现同步完善。暑假的时间长、自由度高,正是父母统筹、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完成断片修复的大好时机,具体说有以下三个简单的修复步骤。

01

努力参与行走与介入

暑假里,建议父母带子女走出户外,感受自然,接触生活中花样的真实。这对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的创意能力,都是最重要的支撑力。

明代评论家金圣叹在谈到水浒的创作时曾经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夫以一手而画数面,则将有兄弟之形;一口吹数声,斯不免再吷也。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笔而写百千万人,固不以为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施耐庵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长期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推理,而实现了融会贯通。这才使得他的创作获得成功。

清代的王夫之也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请注意,王夫之把所经历,所看见的生活,当作是创作的“铁门限”,也就是创作的“铁律”,足以看出经历、体验、具身介入对阅读和写作的重大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提出的创作“模仿”理论,西方文创界提出的“镜映”理论,都是大同小异,都主张要多接触实物,要“格物”,要充分面对客观真实。

相比在学校里的一个学期,学生学到的写作技法、阅读策略等,属于知识的摄入,但毕竟是纸上谈兵。而阅读与写作都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应该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02

想法设法提升练习量

日常学习,科目较多。仅以语文学科为例,还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真正分配到阅读与写作的时间并不多。而暑假的时间优势,使得父母可以让子女坚持“每日百字”,把练笔的数量增加;坚持“每日阅读”,把阅读的积累增厚。虽说这是最为简单的叠加,但确实属于能力提升的断片修复手段之一。

道理很通俗,一说就记住——

只有读过一本又一本的书,才能知道如何去读书。我们一直试图从单篇阅读中去掌握阅读能方法。获取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这是可行的,是理想化的建构路径。实际上,没有经过一定量的积累,是不能达到质的改变。因此,暑假时间,一本又一本地读,就是修复。

写作也是如此,我们一直教给学生写单篇,或者写局部段落的实用技法,教给学生“一用就变”的招数。实际上,这些技法与招数都是“虚拟”的,只要写作的条件发生变化,如:不是这一类的结构段;不是这一类的写作内容;不是这一类的技法迁移等,就不能应对更多元,更真实的读与写的任务。

而真正的读写实践中,类似“课文”这样极具样板色彩的篇章是不多见的,那些准备好的套路,根本用不上。这就像你上了拳台,准备好的招式不管用,因为对手“不按照你的套路出招”。更多的时候,学生面对的是复杂的,无规律的读写对象,只能够在积累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储备。

这点,与大师级象棋高手的做法是一样的。大师级高手,大脑中储备的“棋局”大大超过新手,这才使得在面临新棋局时,能快速反应。

03

多留时间思考与体验

学过就是学习?当然不是!

日常学习,行色匆匆,节奏很快,没有留给学生反思反刍。在暑假,不妨自觉做一些复习、反刍的工作,留给学生反复琢磨的时间。

这会让学生的“心理场”更丰富。实际上,阅读也好,写作也罢,都由两个因素综合产生作用:一个是物理境,一个是心理场。而物理境,就是我们看到的真实事物,是读与写的物料准备;所谓心理场,就是我们的内心,面对这些情景所产生的体验、感受,这是支撑读与写的核心力量。“物理境”要转化为“心理场”,才能输出为文章,也才能吸收文章中的精华。

文章写得好不好,文章能不能读得懂,文字背后的密码能不能发现得了,就看你的感悟力强不强,说白了,看你的心理场是否足够丰富、活跃。而这样的丰富与活跃,应该从留给心理活动的时间中去索取:有时间好好琢磨,有时间好好体会,才有时间不断让心理感受更加丰富。

鲁迅提出了创作的“影印”说。他说:“我以为文艺大概是由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变化,影印到文艺上去的。”鲁迅先生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要写肚子饿,首先要有肚子饿的感受和体验,然后才能把肚子饿的感受和体验影印到文学作品中去。所谓的“影印”,就是把感受的生活情境,尽可能真实地用文字展现出来。感受、体验,反思、咀嚼、回味……都是读和写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

说实在的,方法方式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只说三个。

一来,暑假并不是语文学习的专有时间,而是各学科学习的共有时间,时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多;二来,我们说的三个步骤,不仅与阅读、写作能力的断片修复有关,也与“学习”这件事有关,化繁为简说三样,记得住才用得上。

但愿,阅读这篇文章,这有利于学习,有助于激活你的思维吧。

(作者: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何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