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墨作品 I “邂逅”徐朝夫和他的《无梦的河流》
“一切等待不再是等待,我的一生就选择了你,遇上你是我的缘守望你是我的歌……”正听着央兰金泽的歌,邮差推开门说,签收邮件,说话间递给我一份沉甸甸的包裹,我道了声谢,邮差便原路退出,重启他的邮程。
邮件外包装是牛皮纸大号信封,是印有“《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字样,撕开邮件封口从里面滑出一本书来,是徐朝夫先生的新书《无梦的河流》。扉页上赫然写着“李长新先生存,徐朝夫,2010年6月18日”。对于作家徐朝夫先生,此前我与他并不熟悉,也从未谋面过。“邂逅”徐朝夫和他的书,我颇感意外和惊喜,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家居宜兴的文友翰墨缘,翰墨缘是个才女,她不仅会读会写会画会书法还精通篆刻和财务。在介绍她家乡时,她说她的家乡在宜兴杨巷,说起宜兴杨巷你也许不知道,但说起我的邻居——杨巷农民作家徐朝夫你一定会知道,我家就在他家旁边。说到作家徐朝夫,我说,知道,知道,我还读过他的不少文章呢!她带着怀疑的口气说,真的吗,我顽皮回答道,必须的。
我从2003年12月开始在无锡“停泊”,平时喜欢读书阅报,偶尔舞文弄墨也码码“豆腐块”,出于对文学的偏好,所以我常忙里偷闲翻翻《太湖》,看看日报晚报副刊,在这些地方我常与徐朝夫“有缘”起来。
她说,她跟徐朝夫非常熟稔,就像他的闺女,他也常叫她丫头,她也时常偷偷称徐朝夫为老头子。他是真正的农民作家,也是杨巷的骄傲,他只读过两年半书却写出了许多文学作品,他认识好多文化名人,他很会喝酒也很能喝酒……说起徐朝夫,她眉飞色舞,娓娓道来。我说,我也会喝酒也能喝酒哦,你什么时候给我“穿针引线”,让我一睹大作家徐朝夫的风采吧!她说,好啊好啊,等我忙完这阵子,就“做媒”让你俩正式“约会”!
忙碌中,我几乎把这事给忘记了,翰墨缘却牢牢记在心上。没几天她便在网上跟我说,我跟老头子推荐了你这个文友,老头子说他看过你的作品,也乐意交你这个朋友,他还答应寄书给你呢,你给我详细我让他把书寄给你。我说谢谢你,谢谢未谋面的“老头子”。也许是他们彼此间很熟稔很亲近的缘故,翰墨缘总是偷偷的昵称徐朝夫为老头子,我猜想他们间一定不是父女胜似父女吧!
当时,我给了翰墨缘联系方式,不几日便收到了徐朝夫亲笔签名的《无梦的河流》,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因为先前在报刊上“邂逅”了徐朝夫和他的一些作品,所以也觉得对徐朝夫和他的作品是熟识的,加上翰墨缘如数家珍的介绍,我也自以为比较了解徐朝夫和他的作品了,但在看了他的散文体自传小说集《无梦的河流》后,才知道我错了。
这本近四十万字的《无梦的河流》,在不到一周时间,我就看完了。
下面,我就说说,我是如何“读”《无梦的河流》的。首先声明我不是专业的文学评论家,我“读”《无梦的河流》也是从我肤浅的观点出发轻语浅说,略表我的阅读,我的感悟,我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愉悦,作家的匠心独具,文章的返朴归真,作家绳灰线影的多姿生活,让我的梦想也随作家的梦想在《无梦的河流》中静静地流淌……
不管作者怎么定位自己的作品,也不管别人是如何勘定《无梦的河流》的体裁,我认为《无梦的河流》是一部散文体自传小说,《无梦的河流》悄然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集中了小说和散文的优点,自成一体,令人耳目一新。说其是散文体自传小说是因为《无梦的河流》的全部章节均以散文的笔触呈现,以第一人称为切入点,以小说的章法谋篇布局。在《无梦的河流》的三十二章里,它们既一脉相承,也单独为篇,串起来是一副精美的项链,散落了则是一颗颗珍珠。说一脉相承是因为这三十二篇连贯起来构成了一副跨越历史的长卷,说单独为篇是因为每篇皆可单独阅读自成一篇,且篇篇都具有散文的特性,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别有情趣。
《无梦的河流》为我翻摊开了一卷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人物在演绎着最真实最普通最浪漫最自然的精彩,真名实姓显然、家乡住处确凿、人脉关系错综、活动范围明晰,或相逢相知,或相遇相亲,或相仇相怨,或相恨相妒,或相帮相助,或生死相交。通过一个个有血有姓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一个个真真切切的故事,把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悲欢离合、世间的冷暖炎凉、众生的善恶美丑通透真实的勾画渲染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悟……
一石激起千层浪,震撼来自浪尖上。《无梦的河流》以极强的故事性叙述,记录了作家徐朝夫坎坷、曲折而又为文学理想不懈努力的一生,形象生动逼真具体的截取了其人生精彩片段,纵观全局后组成这部大散文小说。《无梦的河流》里充满了震撼、精彩和陶醉,书中汇聚了大量的故事和细节,极其真实地刻画出了作家几十年经历和见闻。战友的生死拥抱,朋友的举杯相庆,政治的诡秘惊骇,生活的艰辛曲折,环境的风云梦幻,友情的地久天长,爱情的亘古绵久,酒香的馥郁浓烈。这些一一鲜活在读者面前,舞蹈在读者心间。作者的人品、文品、酒品,作品也在这点点滴滴的真实中悄然汇聚,无声流淌。
《无梦的河流》也在带领你我走进历史,足迹过去。在剖析作者心路历程之间,让我们纵观历史,探究人生,品读岁月,回首记忆,寻找真谛。作品以作家经历为经,以往昔作品为纬,客观、真实、公正地展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两年半的学习、父亡母嫁、自己病怏怏,老板娘不硬朗、广播站的马桶、大儿子的残疾、鸭子遭瘟疫几乎死光、不敢谈对象的窘迫、三间破房一家人二十多年的蜗居、造房遭到层层阻挠,搬家几经周折细雨飘飘,入了饭局又被“安排”出去等等等等,这些“大实话”“大实情”无不都是在揭自己的短,述自己的尴尬,挖自己的难堪,这需要作家有何等的勇气和胸襟啊!但也正是这些短、尴尬和难堪成就了作家本身的伟大人格魅力!与那些“冠冕堂皇”仍需要不断“自圆其说”的作家、学者、绅士相比,作家徐朝夫是何等的笨拙和憨朴,其又是何等的坦荡和率真!
《无梦的河流》为我们清晰、全面、系统的认识作家把握时代脉搏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作者当兵的的经历,在“扬州艺校”的经历,放鸭的经历、“打工”的经历,游历的经历,写作的经历,以及种地、砌房、造屋、搬家、十三级、副部级、成为知名作家等等。其间,王蒙、浩然、刘绍棠、刘恒、刘心武、吴冠中、黑陶、李中南、赵本夫、范小青、陆文夫等著名作家、文化名流也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故事走出来,让读者直击文化巨子,真切感受到了一个具体、生动、可感、全面、真实的作家综合形象,再现作家人生的传奇、精彩和波澜壮阔。
《无梦的河流》还大量运用了俚语、俗语和地方语言。比比皆是,信手拣来。如“鬼王头”,“出棚”,“放稻田”,“顺汤顺水”,“起哄”,“敲竹杠”,“小溜子”,“老板娘”,“呵口气”,“本儿本儿”,“焐心”,“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扒扒地”,“倒锚”,“攘妈妈的”,“拖油瓶”,“油瓶头”,“死皮赖脸”,“吃皇粮”,“吃瘪头”等等,这些轻松诙谐的俚语、俗语、地方语,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地方特色,为鲜活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重要作用。
《无梦的河流》像一叶扁舟,载我直达作者心灵的深处,分享作家的喜怒哀乐,体验作家的悲欢离合,彻悟作家生命的斑斓多姿,感受作家真诚乐观的心境,领略作家生活美好的绚丽。通过《无梦的河流》的“邂逅”,我读懂一个真情真意真心真爱的徐朝夫。徐朝夫是朴实的,生活琐事,人情往来,柴米油盐,在《无梦的河流》中纷至沓来;徐朝夫是勤勉的,从只读过两年半书凭一本字典努力奋斗到著名作家;徐朝夫是正直的,人间冷暖,世态万象,不避不讳正面直言;徐朝夫是乐观的,再苦他不言苦,再累他不喊累,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他总是积极乐观的面对现实,哪怕是被抛弃、被淘汰出局、被欺压阻挠、被病疾纠缠折磨,他总是乐观的坚信明天依然会阳光灿烂;徐朝夫是豁达善饮的,苦闷的酒、欢乐的酒、浓烈的酒、甜蜜的酒、珍贵的酒、豪放的酒、御寒的酒、绵长的酒、滴泪的酒、醉心的酒,他一一饮尽,无时不饮,无处不饮,且终生不忘!徐朝夫也是多情的,夫妻情,儿女情,手足情,朋友情,战友情,文友情,师生情,祖孙情,邻里情,情情浓郁,情情由衷,念念不忘,催人泪下;他甚至对鸡鸭鱼鸟风云雨雾山水路桥河流车船器具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情愫旖旎,豪迈挥洒……
白玉微瑕,不失其皎洁。金无足赤,仍彰显其华贵。《无梦的河流》也存在白玉微瑕的不足,我也发觉了两处。一处是第100页倒数第四行“尽管没能把木头捣烂,船工体上却是留下了许多疤痕”中多了一个“工”字;另一处是307页倒数第七行“集中了10多位作者的散文稿,我一一润湿……”中的“润湿”应该是“润色”,别了一个字。
行文至此,我与“老头子”徐朝夫的“邂逅”仍是我“一厢情愿”的事情,我期待着与徐朝夫先生的真正邂逅,因为我由衷欣赏他,敬爱他,钦佩他,敬重他。我想,有翰墨缘的“保媒”我与徐朝夫先生真正“约会”的日子一定不远了。
那时,我们将会一起共同举起手中的酒杯,干杯……
北墨2010年8月写苏州
纯文学,接地气,真善美
最前沿,最经典,最文艺
不媚俗,不迁就。只,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