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受过伤害的人,出现这些现象说明产生了心理障碍

GIF

人在经历重大挫折时,往往容易产生应激障碍。

人们在小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经常会受到伤害。当个体遭遇伤害后,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阴影。心理阴影会以某种方式内化为人格,形成一种因为受过伤害而产生的特殊的人格存在。在与这类人相处中你会很容易感受到,他们不怎么信任别人,对社交也没有多大的热情。当然,心理阴影有时候并非直接来自外界对身体的伤害,还有一些丧失经历。比如在年幼的时候,经历心里面最重要的人的离世,同样会产生心理阴影。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心理阴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五种现象,表明产生了应激障碍

创伤经历的重现

在脑海中反复重现曾经受伤害的经历,以至于大脑没有一时片刻是安静的状态。有时候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正常的作息,对个体的生活产生影响。严重一些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养成不良嗜好来麻痹自我。比如酗酒,或者频繁吸烟。此时他们已经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对脑海中频繁出现的创伤经历。仅仅是在脑海中重现的受伤经历,就足以让个体感到极大的挫败感、丧失感、无自尊感和无能为力感。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了。

安全感降低

内心安全感越来越低,进入新的环境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与人相处中总觉得别人不怀好意,担心别人欺骗自己。面对相同的场景(曾经受伤的场景)时,会变得格外紧张,甚至出现退缩行为。例如:某人曾经从扶梯上摔下来,之后这个人乘坐扶梯时会感到紧张,甚至不再选择乘坐扶梯。他们经历了创伤后,产生了一种难以消除的障碍,内心的安全感也就大大降低了。有时候安全感的降低,不仅仅表现在特定事件(例如扶梯)上,还有可能扩散到其他方面。

创伤经历的选择遗忘

经历过重大伤害的人,即便在脑海重现受伤的经历,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些碎片化的记忆了。这是因为他们将一些伤害更大的画面选择性遗忘了,只保留了一些连不到一起的画面。这些遗忘的画面可能包括:自尊心受伤的瞬间、可能觉得与自己有关的责任、面对伤害无能为力的时刻等等。这些被遗忘的画面,对个体造成的伤害可能要远远比创伤经历本身要大得多。如果你无法将曾经受过的伤害,以连续性的表述描绘出来,那么可能就形成了心理障碍了。

沉浸在沮丧感之中

经历过重大伤害的人,内在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停滞现象。个体的认知、态度、信念等,停留在受伤害的那个年龄。他们再也无法接纳现实,沉浸在沮丧感之中,也无法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在遭受创伤的那一刻,他们已经产生了一种刻板信念: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掌控感,陷入了深深的无助之中。他们甚至会出现退行现象,把原本已经掌握的生存技巧都放弃了,而是选择像小孩一样生活。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产生了应激障碍。

持续回避

经历过伤害的人,对于外界的兴趣会大大降低。原本很爱生活、爱旅行的人,在受到伤害后会出现回避的行为。无论是乐器、美术、书法,还是电影、逛街等等,都无法吸引他们。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他们会越来越疏远他人,潜意识里无法建立起信任的、可持续的人际关系。关闭了情感交流通道,对人变得越来越冷漠。逃避现实,对于现实发生的一切会有一种陌生感,走起路来像是在踩棉花一样。出现这些情况,说明产生了应激心理障碍。

如何缓解创伤后心理障碍?

有计划地回忆创伤经历

产生应激障碍之后,往往脑海中反复出现创伤画面。可是正如上文所讲,这些画面只是一些碎片化的记忆,并不是完全的经历。想要缓解创伤经历,要有计划地回忆创伤经历。为了保证回忆的完整性,尽可能用记录笔记的方式写下来。其中包括的内容要有事情发生前几天的事情,发生前的情绪变化;事情发生时的整个经历以及心态变化;事情发生后的行为表现以及情绪变化等等。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是越详细地记录当时的场景,越容易迈过那个障碍。

认知重建

经历重大创伤之后,个体会产生无能为力的认知观念。认为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结果就是导致个体放弃生活的一切努力,陷入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想要真正走出创伤障碍,就应该学会重建自我认知。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忘记过去,集中精力专注当下。想办法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当下所做的事情上来,然后运用一切手段解决当前的问题。一步一步重建自我效能感,重建自我认知,打破过去的刻板信念,重新找回自我。

总而言之,遭受重大创伤之后出现这些现象,说明产生了应激障碍。通过系统脱敏和认知重建,可以有效地缓解创伤体验。

作者:九霄云客

(0)

相关推荐

  • 创伤后应激障碍你了解吗?

    在我国,自汶川地震之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这一词被大众所了解。很多人以为创伤性应激障碍与战争、自然灾害有关,其实许多生活中的案件如强奸、人际暴力、医疗事故等创伤性事件也会令人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

  • 青少年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

    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被笼统定义的青少年患者情感障碍,其产生与发展与压力有关,伴随焦虑.强迫症状,严重时有一系列自杀.破坏.纵欲等一系列非理性冲动,这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特征 ...

  • 杀人于无形的凶手—心理疾病

    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得到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长时间得不到疏解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防线很快就被击破,从而精神崩溃,从而走向极端. 心理疾病分为长期和短期,比如 ...

  • 心理的伤从未忘记:挣脱牢笼,才能活得自在

    发布时间:2021-03-28  1. 好想摆脱那些噩梦 远离伤害   有人说,要多大多久才能不会因为童年受到的伤害而难过? 你小时候受到过身体上的虐待吗? 你家里发生过暴力事件吗? 你妈妈受过家庭暴 ...

  • 无意目睹自杀事件,会带来多大意想不到的伤害?

    公共场所的自杀事件如何对旁观者造成伤害 How a Public Suicide Harms the People Who See It 原文作者:Alice Robb 去年三月的一个晚上,南希·培根 ...

  • 父母道歉后,孩子不接受?道歉也是需要掌握技巧的!

    "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我们一再强调,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遭受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其中有较大一部分往往是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 所以,如果想孩子的 ...

  •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在遭受着强烈的.突发性的.异乎寻常的威胁,或者是灾难性的生活事件以后,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或者是长期持续的一种精神障碍,导致创伤以后应激障碍的创伤原因可以来自于躯体的 ...

  • 《小舍得》里的南建龙:一人婚外情,伤害三代人

    作者 :苏心 来源:苏心(ID:suxin98498) 追<小舍得>到了三十集. 南俪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个好点的学校,就打算买一套学区房,她手里的钱不够,南建龙听了前妻的话后,就把自己 ...

  • 耶鲁校长: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怎样的?

    原耶鲁校长理查德·莱文:"大学有义务帮助社会,让这个社会像大学一样,成为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实现自己潜力的地方".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 ...

  • 残酷的社会现实:90%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在过着“低配人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城际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日益显现出来.在中国,这种表现尤其明显.媒体和人们往往以"X线城市"来划分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以及发展潜能.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年轻 ...

  • 心理学: 情商高的人, 说话大都有这个习惯

    点击加载图片 文/小微 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有的人说话,不管他说什么我们都觉得如沐春风,愿意听他继续说下去,也很容易赞同他的观点:而有的人一开口我们就头疼,想让他马上停下 ...

  • 奥斯卡神作!豆瓣8.9分:受过伤的人,都是没长大的孩子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将最佳男主角颁给了83岁的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 在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他饰演一个身患阿兹海默症的父亲.一边努力维持体面有尊严的父亲形象,一边被混乱的时间和记忆 ...

  • UC头条:心理学: 真正厉害的人, 往往“不闻不问”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论语·为政>中提到过:"沉默是金",这是一种行为处事的方式,一般沉稳的人会默默思考并取得成功,沉默不代表不说话,这是一个积累及酝酿的过程 ...

  • 心理学: 格局小的人, 比“穷人”更可怕

    格局是什么? <高情商养育>一书中这样解释道:格局就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一个格局高的人,眼光长远,不会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置友情.亲情于不顾. 他有宽广的胸襟 ...

  • 林语堂: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受过教育的人?

    美学夜听 ✅如何省思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美学',与你每晚听美学 公众号 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受过教育的人? 林语堂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 ...

  • 王者荣耀:李信上线8小时,取得双重第一,这件装备伤害没人看懂

    曼姐出品,必属优品.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的小曼姐.李信,这个三形态英雄,今天正式跟大家见面了.这个英雄可以有不同的定位,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分别是战士和刺客定位.当然了,这个新英雄刚上线8个小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