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点上方绿标收听【国学经典】主讲:国文
片尾曲:在此刻
作家冯骥才曾说:“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底线,是我们做人的尊严,更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底线看不见,摸不着,却植根于内心,影响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做人的这三条底线,一辈子都不能丢。
孟子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在相知,贵在知心。”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便是真心二字,做人,即使再贫穷,也不能背信弃义,出卖好友。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是同窗好友,他们共同学习兵法,情谊深厚,并且结拜为兄弟。后来,魏国招揽贤才,庞涓为谋求富贵,决定下山,孙膑则表示自己还需多加学习。几年后,学成之后的孙膑下山投奔庞涓,他的才华被魏王所赏识,并且封其职位为客卿。庞涓却日渐心生不满,嫉妒孙膑的才能,并且设计陷害于他,使其被处膑型和黥型。万幸,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得以逃脱,之后在桂陵之战中击败庞涓。人生在世,人品第一,朋友是为我们两肋插刀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因利益而陷害好友。真正的智者懂得互相帮助,只有小人才会利用自己的好友,最终害人害己。曾国藩是晚清一代重臣,但他的出身并非是名门世家,而是农耕家庭。他的成功之路也是十分坎坷,曾因读书慢而被小偷嘲笑,但他丝毫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最终凭借着满腹经纶和内心的坚韧,成为别人所钦佩的重臣。曾国藩曾写过一句话:“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前者代表心态的重要性,后者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骨气,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将骨气丢弃。人生在世,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切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饱满的稻谷总是低着头,真正的智者总是十分温和,做人低调总没有错。“纸上谈兵”的故事众所周知,战国时期,赵括自幼学习兵法,以为打仗天下第一。结果亲自上战场之后,只懂得根据兵法做事,不懂得变通,最终战死沙场。东汉的大才子杨修,觉得自己才识渊博,戳破曹操的“梦中杀人”和“鸡肋”军机,引来杀身之祸。纵观历史,凡是自以为是,锋芒毕露之人,越是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一个人若是以自我为中心,过于狂妄,最终会引火自焚。底线,是我们做人的基石,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人这一辈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三条底线丢弃。守住底线,就是守住我们的良心,守住未来和精彩人生!
*作者:国学生活(ID:gxsh789),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万国学爱好者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