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31

《灵台秘苑》:保存《步天歌》的功臣

此书由庾季才撰成。庾季才,是北周至隋时的著名星象家,所撰《灵台秘苑》,是隋以前仅存的星象学专著。原书据史书称有110、115、120卷三种记载,现存者仅15卷,是经北宋的天监丞于大吉、司天中官丁洵、轻车都尉欧阳发、翰林学士王安礼等人重修过的,收在《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中。

参加重修的这些官员都是当时的星象专家,如于、丁二人是司天监专职官员。欧阳发是欧阳修的长子,史称其天文地理无不悉究。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弟弟,曾撰《天文书》十六卷,可见亦是行家里手。

《秘苑》一书本身已具相当水准,更经这批专家重修,质量更加精当。钱曾《读书敏求记》称此书考核精确,非聊尔成书者。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如朱彝尊就以为此书在季才完书之时必多奥义,经诸人芟削,仅摘十分之一,好象制酒去其浆而仅存糟璃一样,精华尽失,而糟粕存之。

《四库全书》收录此书时,评价说:“大抵颇涉占验之说,不尽可凭。又笃信分野次舍,以州郡强为分析,亦失之穿凿附会。然其所条列首尾详贯,亦尚能成一家之言。”又说:“虽祥小术,不足言观文察变之道,顾《隋志》所载天象诸书今无一存,此书既据季才所撰为兰本,则周以前古帙,尚借以略见大凡,存为考证之资,亦无不可也。”

综观诸家评说,应如何去取呢?我们认为,《四库》作者的评说从儒家意见和清代考证学观点出发,为隔山打炮,虽有其自身的道理,但并未能说出该书在星象学上的价值,且其意见不无崇儒鄙术之意,故不足取。惟其论该书首尾详贯,能成一家之言,尚不失公允。朱氏的意见,可能只是他的感觉,不知他根据什么说宋人重修后去精华留糟粕?他并不能看到季才原书,又无当时同类著作可以参照,则其感觉不大可靠。难道一批专家的选择不如一位并不精通星象的儒学者吗?归根结底,朱氏也未能摆脱外行人的限制。

相比之下,我们更相信于大吉等一批专家的选择,虽然篇幅仅为原书的十分之一强,但对照《开元占经》,可知此书更为精练,并非仅存糟醨。那么,《秘苑》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以下我们略加介绍。

卷一为著名的《步天歌》,并配以图。《步天歌》是一首通俗星象记忆诗歌,据说为隋代丹元子所撰,今人研究为唐初期作品。以往学习天文星象,《步天歌》是入门基础课程,即便今天学天文星象,能按《步天歌》指示识别和记忆天空星区和星宿位置名称,也仍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故历代传之而不废。

古时该诗歌被列为天文秘学之一,不许普通人学习,故列入《秘苑》。到今天,已无这种限制,只要有兴趣,都可来学习背诵它,这对普及天文星象知识,也很有价值。

《步天歌》以歌谣体写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它主要介绍了东、西、南、北四象二十八宿及其周围的星宿和紫微、太微、天市三垣的星宿。《秘苑》为它配上图,图文对照,更易掌握。《秘苑》保存此歌,在中国天文学星象学的历史上,是一大功绩。

卷一在《步天歌》后又列出《占例》,即占星术的基本要领。这是对隋以前繁多占星著作的精练概括,有此一篇《占例》在胸,融合贯通,再去读占星之书,自会得心应手。前人的星占之术颇多,但都不为初学提供基本要领,故使人不得入门。《步天歌》加上《占例》,简明易记,首先教给你基本范围和要领,然后就可登堂入室,循序渐进了。《秘苑》及其重修者的这一安排,可谓深得人心及教学关键,这一点也是该书重要特点之一。

卷二为“星总”,总叙全天星宿及其星占意义,亦按紫微、太微、天市三垣及四方二十八宿划分,这是观星的纲领,故在入门之后予以简要总叙,进一步了解星宿在占星术中的意义和地位。

卷三为“十二分野”。只知道星的位置分布及星占意义和体例还不能用于人事的占测,还必须与地上的地域划分分布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天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继之以分野知识。《秘苑》列十二分野,即按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十二次来对应地上的区域,并将二十八宿、十二子分配进去。十二分野之后,又附十干和十二支分野以及各地用土圭影测方位距离的方法。十二次分野与干支分野,应配合使用,土圭影法则是天文测量中不可缺乏的一项内容。

卷四为气占、云气占、雾气占、虹蜺占、候气法,此类占象包括其形状、色彩、方位、时间等等因素,而所谓气等名称,实际包括极光、云气、雾气等,内容也很复杂。

卷五为风占,包括候风法、八卦八风、五行用事内八风、正朔八风、八方暴风、五音候风、六情候风、干支风以及与各种具体事物相关的风,如兵胜风、兵负风、攻城风、敌兵起退风、伏兵风、边夷风等。

卷六为天占和地占,分别包括天裂、天鸣、天火、异雨、天气异常之占和地动、地裂、地火、山崩、山鸣等占。

卷七为太阳占,包括总叙、十辉气、日旁气、日瑞应、日凶变、日食诸占。

卷八为太阴占,包括总叙、月变异、月晕气、月晕五星、月食、月凌犯诸星等占。

卷九为五星占,包括岁星占、荧惑占、镇星占、太白占、辰星占、五星总占杂占、占期、五星期应、日月星期灾变应期杀符、二十八宿灾期、五星守犯列宿应期、流星犯五星诸占。

卷十为三垣占,包括北极诸星占、紫微垣诸星占、太微垣诸星占、天市垣诸星占。

卷十一至卷十四,为四方二十八宿及其周围诸星占,

卷十五为瑞星占、妖星占、流星占。

《步天歌》及其图示,后面还要专门解说,此处暂略。

(0)

相关推荐

  • 天文大成

    卷之一 天文志 天文全圖 九道圖 日至圖 天漢圖 經星之圖 天文緯星之圖 天文分野之圖 斗柄建寅之圖 律呂隔八相生圖 十二律二分損益圖 北極圖 日影土圭圖, 天變祥異圖 卷之二 占例 盖天圖說 渾天圖 ...

  • 天文星象类《甘石星经》最早天文著作,二十八星宿

    ·天文星象类-<甘石星经>最早天文著作,二十八星宿.全书为中国战国时期天文学及观测专著,全书记录了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规律,记载了百颗恒星名字,包含了二十八星宿,中宫和外宫.其最早介绍 ...

  • 畅游《星空帝国》,寻找失落的中国星象

    首部系统整理中国星座的图像式观星指南,首创以中国星官图像为内容的星图长卷,一部曾获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第九届吴大猷科学普及佳作奖的经典佳作.科学与文化并举,<星空帝国>全新呈现" ...

  • 二十八宿是天文星象學

    原文作者:凤麟 二十八宿是天文星象學,二十八宿是以北極星為中心,所定出之東.南.西.北的方位天象,北極星又稱「北斗星」,也是叫「北極紫微」. 所謂宿就是指星座而言的,二十八宿是指,天象的星座,東方稱「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09

    9.历史性的衰落(近代以后) 到明清时期,中国古老的星象学已发展得极为丰富成熟,并与八字推命.奇门道甲.太乙六壬乃至占梦堪舆等等术数发生甚深的牵连,成为一门异常复杂的学问和技术. 与之相应的是一大批内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07

    7.秦火之后的再兴(秦汉至隋朝)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兴盛发展,并躲过了秦火的厄难,中国古老的星象学伴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建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自秦汉到隋朝,这是星象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主要表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21

    星命学祖师:张果 以上这些人,都还是自古以来就流传沿用的星占术的专家,而唐代的星象学除此之外又衍生出一个新的分支一一星命学,这方面的专家,以张果为代表.与星命学相关的,有命理学大师李虚中.在介绍星命学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43

    星命学术语,续前 顺: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按自北向西向南向东再回到北的方向,沿着星宿的正向依次排列,同时又无其他星搀杂其间,这叫做顺,例如按上述方向,依次为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排列,这时它们正好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49

    西方七宿1 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共54个星官297颗星,组成了白虎图案,故称白虎七宿.观察西方七宿的时间是每年11月到次年1月的黄昏后,可在南方天空中看到他们.在十二星次中与之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55

    天市垣 下元一宫名天市,两扇垣墙二十二, 当门六个黑市楼,门左两星是车肆. 两个宗正四宗人,宗星一双亦依次. 帛度两星屠肆前,候星还在帝座边. 帝座一星常光明,四个微茫宦者星. 以次两星名列肆,斗斛帝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53

    太微垣(又称太微宫) 上元天庭太微宫,昭昭立象布苍穹, 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 门左皂衣一谒者,以次即是乌三公, 三黑九卿公背旁,五黑诸侯卿后行. 四个门西主轩屏,五帝内座于中正. 幸臣太子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57

    变星 除了恒星.行星,天上的星象主要为各种变星.古人关于变星分为多类,主要有流星.客星.妖星.彗星等. 流星即夜空中一划而过转瞬即逝之星,人们一般都较熟悉.但古人在星象学中对流星有细致的观察和区分,比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59

    月亮 古人已知月亮绕白道运行,白道即月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月亮运行速度比太阳快,一天平均十三度多,但并不均速,疾行时一天十四度多,迟行时一天十二度多,行一周天为27又3分之1日(现在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