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7年,卫青夺取河套地区后,汉武...

公元前127年,卫青夺取河套地区后,汉武帝下令修筑朔方城,并计划从内陆移民十万屯垦戍边。当移民任务下达给诸侯王时,诸侯们阳奉阴违,移民迟迟不能到位。汉武帝很生气,便动了削藩的念头。主父偃诡秘地对汉武帝说:“臣有妙计,可使陛下一劳永逸!”汉武帝听后拍案叫绝。

主父偃的妙计就是推恩令。毫不夸张地讲,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推恩令是手段最高明的治藩国策,也被称为最厚黑的帝王心术,既是最狠毒的阴谋,也是最厉害的阳谋,不仅是一记重拳,还是一道化骨绵掌。主父偃是这样给汉武帝讲的:

“周亡天下,祸在诸侯。如今的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悖法纪,重则谋逆造反乱天下。若强行削藩,必重蹈七王之乱的覆辙。而诸侯王有子弟多人,除了嗣子,其他人都没有封地,既不符合仁道,也无法提倡孝道。陛下如果推恩分封,嗣子承王爵,其他子弟则裂土封侯,人人有份,皆大欢喜。诸侯国则化整为零,不削自弱,大汉便可长治久安,陛下则可高枕无忧! ”

能为汉武帝出此奇谋,主父偃确实有几把刷子,他也因此名声大噪、倍受宠信。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推恩令让主父偃迎来高光时刻,也让他引火烧身自取灭亡。事实上,主父偃是个有才无德的人,他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他贪财好色、没有底线,他恃才旷物,孤傲无友,好人坏人、忠臣奸佞都被他得罪完了。

就连东方朔,主父偃也没放在眼里。东方朔与主父偃都是齐国人,主父偃落魄时混迹长安街市,在酒馆偶遇了东方朔。东方朔念及同乡之情,把主父偃推荐到卫青府中当差,为主父偃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来东方朔让主父偃汉武帝上书言事,加上卫青的引荐,汉武帝便接见了主父偃,拜为郎中。

主父偃得势后嚣张跋扈,什么人都敢得罪,什么贿赂都敢收。东方朔看不过去了,就好言相劝:“你的富贵,来之不易。还是收起锋芒,谨慎一些为好!”主父偃嘲讽东方朔说:“哎!现在陛下一有大事决断,总喜欢先听听我的意见。作为臣子,哪能不竭力效忠呢?那些江郎才尽的人,肯定是嫉妒我吧!”主父偃一句话就把天聊死了,东方朔只好摇头作罢,叹声而去。

实质上,推恩令施行后,主父偃的好日子就不多了。主父偃曾经委托徐甲游说齐王,希望把女儿嫁给齐王为妃,但遭到了齐王母亲的拒绝。主父偃为泄私愤,就在汉武帝面前打小报告,说齐王姐弟淫乱,有辱宗室门风。

汉武帝派主父偃入齐为相,前来巴结他的人还真不少。主父偃把他的哥哥弟弟,亲戚朋友全召集过来,不屑地说:“当年你们都看不起我,没少遭受你们的白眼。如今我富贵发达了,你们又来巴结讨好我。我今天衣锦还乡,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这里有五百金,我洒在地上,你们每人捡一点,从此我们恩怨两清,就不要再来往了。”

主父偃就是这样尖酸刻薄,不留余地。他查实齐王乱伦之事后,齐王畏罪自杀了。主父偃回京后,又向汉武帝汇报燕王与女儿有染,燕王也畏罪自杀了。短短几个月,两个诸侯王相继自杀,让刘姓诸侯极为恐慌。赵王的家事也不干净,生怕主父偃查到自己身上,便先发制人,联合各诸侯王收集了很多主父偃受贿的证据。

赵王上书汉武帝,举报主父偃欺君罔上、贪污受贿、离间宗室、迫害同僚四宗罪,还把主父偃受贿的证据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汉武帝一开始不相信,派人一查,发现主父偃家里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不由怒火中烧,便把主父偃关进了监狱。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主父偃入狱后,他的政敌开始落井下石了。主父偃人品太差,树敌太多,没有一个替他求情说话的人。汉武帝本不想杀他,但御史大夫公孙弘给他来了最后一击。

公孙弘对汉武帝说:'齐王燕王自尽,诸侯震惊,他们都是陛下的骨肉至亲,理应安抚。推恩令已下,还要靠诸侯王继续配合, 不杀主父偃,无法给他们交代。再说推恩令已见成效,留着主父偃百害无一利!”汉武帝想了想,也觉得主父偃没有什么价值了,便点头同意了。

东方朔认为主父偃罪不至死,便没有出面求情,想着让他有个教训也不是坏事,没想到汉武帝真要杀了他。得知消息后,东方朔火速进宫求见汉武帝,说道:“陛下,主父偃还不能死,饶他一命吧!”汉武帝生气地说:“他恃宠而骄,贪墨甚巨,残害宗亲,罪不可赦呀!”

东方朔猜到主父偃已成了汉武帝的弃子,灵机一动,说道:“陛下,您还记得上林苑狩猎的那只猎犬吗?您让它开路,它便一冲而上。您让它逮兔,它便紧追不放。它所图的,无非就是几块肉骨头而已。猎犬若不听话,您关它几天便好。假如有一天,陛下想狩猎了,但没有了猎犬,陛下难道要亲自追兔不成!”

一语惊醒梦中人,汉武帝后悔了,说道:“东方朔,你怎么不早点来呀?这会儿主父偃怕是已经被杀了!”果然没过多久,公孙弘就来复命说主父偃已经伏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主父偃早年不得志,理应多参悟人生,累积善缘。然而小人得志便猖狂,他暴发户似的心态最终害了自己。再有才华的人,如不修身养德,就只会害人害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