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红尘、重遇他时,不复花身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蓝字”关注


高阳台 法源寺丁香
孟依依
凉鬓吹青,单衣试紫,一年春到空门。悄立听经,维摩花雨缤纷。因缘自结繁华外,背条风、不领春恩。谢东邻、蝶使蜂媒,蜜语殷勤。
若教净业真修得,问今生芳树,来世何人?却恐关情,清狂再付沈沦。淡眉细眼深深记,认腮边、一点啼痕。怕红尘、重遇他时,不复花身。




怕红尘、重遇他时,不复花身
若兰
(一)
高阳台,词牌名。由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故事而来。法源寺的丁香也很有名,开放时节周围遍香,被称为“香雪海””。2000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躁,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颇得咏物风神,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笔触细腻,“不外于物”;曲尽其妙,也“不滞于物”。且以不加雕琢、平淡如话见长,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句子。
词的上片四平韵,凉鬓吹青,单衣试紫,一年春到空门。开头一韵,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既交代了地点清净,又摄丁香之色,这里一“吹”一“试”,炼字极好,人鬓发如丝也罢,花紫色如烟也好,只“一年春到空门”总有些安静,或者清冷,甚至不合春来的意图,此处为下韵不领春恩埋下伏笔。第二韵,悄立听经,维摩花雨缤纷。”维摩,即《维摩诘经》。此韵承上韵空门展开,明白地把丁香人格化,人花合一,浑化无迹,不但写出丁香花雨落的静美,又让读者透过濛濛细雨,隐约可见作者的影子。因缘自结繁华外,背条风、不领春恩。条风,东风。一名明庶风,主春分四十五日。此韵为全词风骨所在,亦伤心所在。法源寺的丁香,虽远离尘世繁华,但并非得不到春天的眷顾,只草木有本心,有所待而已。尾韵谢东邻、蝶使蜂媒,蜜语殷勤。既写出丁香心境宽蔼温厚,也道出作者的处世态度。
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愈转愈深,生动描摹,重点是设想、议论。首韵问:若教净业真修得,问今生芳树,来世何人?作者扣住佛缘说轮回,如果真能修得净业,忘了红尘,那么今生是花是人,来世还会是吗?有些疑问迷惘。第二韵一转,却恐关情,清狂再付沈沦。只怕是仍被情所累,这一世的放逸又付红尘繁华,再度沈沦。第三韵又有些矛盾:“淡眉细眼深深记,认腮边、一点啼痕。”来世渺不可知,那么还是记住我现在的模样吧,尤其要记得我淡眉颦蹙、细眼温存的神态。尾韵再荡开一笔,着一“怕”字,如寒荷照影,心理微妙之处全在了。包含了许多潜台词,日后的我不是现在的我,彼日的丁香也非此日的丁香,花与人还能互相欣赏吗?
大凡咏物抒情,调的煞拍尤为吃紧。写好了,画龙点睛,写不好画蛇添足。张炎在《词源·咏物》条下也说:“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清人周济也说:“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这些都道出词家结撰之甘苦。以之分析此词,亦颇中肯。上片花品人品,下片怅花怅己,一句“怕红尘、重遇他时,不复花身”,词到,意到,然词未尽,意也未尽,是此词之筋骨。
整首词,清淡疏远,层层深入,曲折婉转,跌宕多姿。写景处,景中有情,写情处,情中见人,作者在丁香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情景相协,物我一体,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
昨日风大,开半扇窗,入夜,枕上似临千峰,床下犹藏万壑,懒得起身,任风姨吹雨,恍惚睡去,又过一天。
晨起却好,宋人说:柳条毕竟如儿女,一夜东风眼便娇。杨柳泛青,月季着紫,青葱带雨,就连门前的丁香也是半酣娇眼,点点微红。想不久枝头会是梦幻般的紫,不禁有些愣怔。
倾蓝紫的在她的《不如不遇倾城色》中,说:“这世上,能担当紫的,不多。屈原算一个,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君子挟兰而来。”我想,灵均的紫色,是一种贵气吧,是厚重和狷洁。他是如琢如磨的君子,他心中自有朗世清明,但做兰和做人不能两全,所以,他选择汨罗江作为归宿。
忽然想起孟依依,想起那个“不须蜂蝶频频顾,只向春风淡淡开”的传奇女子,想起她的词《法源寺丁香》,仿佛一袭紫衣的绝色女子,飘然而至。
她被誉为网络第一女诗人,网络诗词界的扫眉才子,天资之聪慧,灵性之高雅,作品之隽秀,贯及古今。然孟依依似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只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在2008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上,她获得偶像奖,却神龙见首不见尾,无人一睹真容。她的扑朔迷离,成为当代诗坛的一个神话。孟依依也是能够担当紫的,她有自己做色的婉转。因懂得妥协,懂得将出尘和入俗拿捏得恰到好处,懂得在浮华中守望着一种纯净的人生、一方精神的自由,于是着意淡,淡成雪青,甚至更淡,浅浅的紫,梦幻般的紫,紫丁香的紫,自信却不张扬,孤傲而非自怜,清高难说矫情。
读这词,让我想起许多故事,许多猜得着开头,却料不到结局的故事。丁香的前世该是个女子,是戴望舒诗中结着愁怨的姑娘。或许她的徘徊是一种无力的折磨,而归宿,终是化为空门一树。法源寺,她悄立听经,残阳疏窗,花雨缤纷。
想前生,人比疏花还寂寞,那时不会相信,誓约会有无法实现的一天。一切似乎都在眼前,她牵他的手,“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亦或是黄昏小路,邂逅,他的逆光侧影,淡眉细眼和佯作不识的心跳。一直是,她即使有沁入血骨的深悔,却仍旧爱的精致,丝毫不曾潦草。可惜时间如水,中间有河,宽阔,她,过不去。
要感谢还有轮回,原先微薄的生命有了希望,对他难解的痴缠,也可以自解,是上一辈欠了的。凭东君再度殷勤,只情感几经开谢,姿态早已收敛成熟。心静天地皆静,心空万事皆明,静,还是静!
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
谁又是谁的谁?
不如,做一棵开花的树。
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不思量,自思量。“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可是,来生,她,还是一棵树吗?若早知与他只是有缘无分的一场花事,或许,初相见,就该按捺住灵魂的激动,否则,她不会郁郁而死。
只一句情深不寿,便会问懵了苍生。
悔?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
诗歌主编:王翠红
诗词主编:田玉竹
动态主编:梁淑艳
投稿须知:
1、本平台 唯一投稿邮箱:
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半月发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