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军”炸弹如雨,韩先楚阻敌23天,敌人哀叹“甚为凶悍”

文图:史三猪

韩先楚(1913.02-1986.10),开国上将,40军首任军长

诸葛亮曾说:“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先以身作则,再要求部下,则士兵无不勇者。上将韩先楚一生身经百战,少有败绩,正是因为这种“身先士卒,与士兵安危与共”的指挥艺术,极大地激励士兵舍生忘死的勇气,从而取得战争胜利。

▼韩先楚

拿“最后一战”海南战役来说。虽然当时口号喊得震天动地,但面对汪洋大海,部队还是不免产生恐惧心理。面对这种情况,韩先楚毅然决定亲率部队发起攻击,指挥船冲在部队最前头。在离岸50米左右时,韩先楚就跳下水,如旋风般,率领部队冲锋。

当时在北京总参谋室的聂荣臻打断一位处长的汇报,问道:“韩先楚在什么位置?”处长说;“已经上岛。”聂荣臻重重地坐在椅子上说道:“有这一句就够了。”

韩先楚的挥戈如虹,不是简单的勇猛,而是与智慧结合起来的神勇,所谓“勇怯在乎法,成败在乎智” 。韩先楚征战疆场,少有败绩,便是因为他好战而不轻战,善战而不盲战。因此,聂荣臻听闻韩先楚的率战之行后,表示大大的放心。

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韩先楚的指挥艺术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国解放后,罗荣桓提出了中南军区司令员等3个职务,韩先楚说:“我是打仗的人, 还是到有仗打的地方去锻炼吧。”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韩先楚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他再次启航,将为自己打下赫赫威名。

海南徐闻海边,上将韩先楚(左三)和战士们在一起

“韩先楚率领精干的前线指挥所,直接指挥西线志愿军部队战。”

根据彭德怀的指示,韩先楚深入前线,就近指挥志愿军西部军队。面对彭德怀的信任,韩先楚倍感压力,但不负所望。韩先楚充分发挥志愿军的运动战优势,指挥部队连续突击,不断占领先机。

韩先楚主要跟随的40军,更是取得了不凡战绩,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

“10月25日至30日, 志愿军第40军部队连战皆捷, 连续取得了两水洞战斗、龟头洞战斗、龙谷洞战斗等作战的胜利,共歼敌1400余人, 完成志愿军总部所赋予的任务。”

为此,总指挥部特地颁发嘉奖令,表扬第40军不顾疲劳,不惧敌机轰炸,勇敢作战的精神。但在第一次战役中,韩先楚有一个遗憾,素来能打“硬战”的第38军穿插熙川以南不利,导致敌人死里逃生,而被彭德怀大骂“主力个鸟”。

韩先楚和毛泽东

韩先楚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刚刚转入休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就准备再次北犯,并还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志愿军总部立即决定开启第二次战役,采取“诱敌深入,突然反击”的方针。

战役分东、西两线。在西路战场,韩先楚被委以重任,统一指挥第38军和第42军,负责歼灭南朝鲜第2军团,威胁美军第8军团右翼。此时,一次战役中出师不利的第38军,情绪激昂,求战心切。韩先楚理解第38军此刻心情,毅然决定:

“同意你军包打德川。”

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指挥者用兵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敌、因时、因情而灵活用兵。此时,韩先楚便敢于因情用兵。

1951年,志愿军第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左一)与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副军长邓岳、参谋长叶荫庭在朝鲜战场

本来应是第42军配合第38军攻打德川,现在被第38军单独包揽。第38军的担子可谓不小,但打得十分痛快,当天战斗至下午7点,基本全歼德川之敌,在“联合国军”阵线上撕开缺口。

为扩大战果。志愿军总部立马调整部署,第38军、第42军对敌内外迂回,最后在三所里、肃川、顺川形成堵截敌人逃跑的三块“铁砧”。

时间就是战机,在“绝不让敌人跑掉”的口号下,第38军113师14小时疾驰70余公里,用双腿跑赢了敌人的轮子,切断了“联合国军”南退北援之路。至12月1日,经过7昼夜作战,志愿军彻底让敌军“圣诞节前结束”的叫嚣成了梦幻泡影。至12月24日,志愿军几乎收复“三八线”以北全部失地。

战后,对于第38军的上乘表现,志愿军签发嘉奖令。当时,彭德怀意犹未尽,在嘉奖令最后填了一句:“第38军万岁!”自此,第38军以“万岁军”扬名天下。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韩先楚的“督师”,第38军才从“主力个鸟”打成了“万岁军”。

▼韩先楚(中) 和朝鲜人民军高级将领在前线

“联合国军”退守三八线后,贼心不死,志愿军决定发起第三次战役。根据部署,韩先楚指挥军队突破三八线,直捣汉城。知道消息后的陈云笑着说:“看来这个麦克阿瑟要栽在我们韩将军的手里了。”而期间,韩先楚指挥果断,深受彭德怀欣赏。为了方便韩先楚机断处事,彭德怀常指示“具体由韩部署之”。

战争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的提高了决策的风险,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而只有明辨形势,敢于决策,敢于担当,才能抓住战机,韩先楚便有着这种优秀指挥员特有的敢战之魄。

第三次战役后,因为对战争形势的不同认识,部队中出现了轻敌速胜的情绪。韩先楚清晰地认识到,这种情绪会影响后面作战的准备和实施,于是在中朝高干会议上做出了《战术问题》的报告,明确否定了各种速战论,支持彭德怀持久制胜的观点,指出敌人的反扑是不可避免的。

果不其然,敌人的反扑速度很快。1951年1月,“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官李奇微再次集结25万余人,开始了第四次战役。志愿军立马采取“西定东放”的防御战,并十分重视汉江南岸阵地,以作为下一次战役的前进基地。

出发前,韩先楚还被彭德怀叮嘱:“尽量多争取一些时间,不要很快收缩。”要知道,“联合国军”火力极强,每天炸弹如雨下,战士普遍反应“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韩先楚的任务可谓十分艰巨。

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左)、副司令陈赓(右)和副政治委员泗淇(中)

由于出色指挥,将士敢于用命,韩先楚成功将敌人阻于汉江以南,让敌人14昼夜只前进18公里。后来,韩先楚指挥部队在汉江南岸,仅依靠一般工事,就阻敌23天,长达552个钟头,成功完成艰巨任务。对于韩先楚的指挥,敌人哀叹“甚为凶悍”。

4月21日,志愿军成功阻敌于三八线附近,结束第四次战役。4月22日,第五次战役前打响,韩先楚重点指导的第40军,突入敌人纵深30公里,“前出到加平东北沐洞里地区,完成战役割裂任务”。至此,韩先楚的西线战场的前指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对于韩先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写道:“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均在前线指挥作战。”是的,在抗美援朝期间,韩先楚是唯一全程在前线指挥的志愿军总部领导,这也让他成为整个战役中的最大亮点,并让其“几无败绩”的赫赫威名再次彰显。

▼1978年, 韩先楚和家人在新疆

韩先楚在海南

韩先楚等在海南岛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