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救误小泻脾汤
相关推荐
-
一个治疗头痛欲裂的经典方剂,吴茱萸汤可以温胃暖肝,降浊止痛!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一个经典方剂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主治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的虚寒证.在临床上,吴茱萸汤不仅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还可用于内科其他系统疾病. ...
-
二十二、少阴病,吐利(烦燥)〔躁烦〕,四逆者,死。原文296
二十二.少阴病,吐利(烦燥)[躁烦],四逆者,死.原文296 [郑论] 按此条系吴茱萸汤证,何以前不言死,而此言死也,又见其四逆故也. [阐释] 此条与前12条吴茱萸汤证相同,何以前不言死,而此言死 ...
-
温中补虚汤 胃脘痛
温中补虚汤 [组成]人参7g,吴茱萸7g,大枣4枚,生姜切片18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降逆止嗳,温中补虚.适用于食谷欲呕,胃中虚寒,胃脘冷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 ...
-
汤液经法:救误小泻脾汤(13)
小泻脾汤: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肢冷,脉微者. 方:附子一枚,干姜,炙甘草各三两. 原方:救误小泻脾汤:治用冷寒法(指苦寒清热之类的治法,暗示胃部机能有被苦寒药物所伤以致胃中虚寒的情形),致生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救误泻脾汤;救误小泻肺汤(41)
伤寒论里面169条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老觉得心下这个地方胀满不通.心下痞闷但摸着不硬,濡就是柔软,里面没有实质的东西.就是气滞不通,关上浮就是心火大在上面,就出现了浮脉.心肺比较热,大黄黄 ...
-
王四进经方讲座-41-辅行诀之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救误泻脾汤;救误小泻肺汤
伤寒论里面169条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老觉得心下这个地方胀满不通.心下痞闷但摸着不硬,濡就是柔软,里面没有实质的东西.就是气滞不通,关上浮就是心火大在上面,就出现了浮脉.心肺比较热,大黄黄 ...
-
辅行诀:救误小泻肾汤
原方:救误小泻肾汤:治用汗法后,口渴,小便不利者(当有下肢水肿.肌肉振颤跳动悸动.小腹(膀胱)胀满之类的表现,才有用茯苓治水瘀的证据.否则,这种"用汗法后"(损伤津液)的" ...
-
辅行诀:救误小泻肺汤
原方:救误小泻肺汤:治用火法后(指火针.热瓦烫背.火烤火烘.艾灸之类的治法,仲景又称之为火逆.火邪,是古人的发汗法.温寒法之一.这里有暗示本证有内热.瘀热的意思),邪气结闭气分(指湿热.痰热的瘀结证) ...
-
辅行诀:救误大泻脾汤
原方:救误大泻脾汤:救误用冷寒(暗示有胃虚寒.里虚寒之类的证情).其人阴气素实(指病人平时就有里虚寒的表现): 卫气不通(一是指恶寒:二是指津血瘀滞不通,导致四肢逆冷之类),致腹中滞胀(指腹满时痛之类 ...
-
辅行诀:救误小泻肝汤
原方:救误小泻肝汤:治用吐法后(包括各种误治后所见的变证,并不拘泥于汗.吐.下中的任何一法.下同,仿此,不再赘解).其人气血壅阻(旨在说明有痰瘀.血瘀之类,是肠痈发作的根本原因),腹痛烦(烦于.以-- ...
-
辅行诀之黄芪建中汤,小阴旦汤治天行病
大阳旦汤治凡病,自汗出不止,气息怯怯,身劳无力,每恶凉风,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脉虚大者,更为切证.凡病是说不管它是外感天行,还是内伤杂症,凡是得病都能治.这种病出汗要比小阳旦汤程度要厉害一些 ...
-
汤液经法:救误小泻肾汤(15)
[病理病机]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髀胻足皆痛. 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