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伦教授讲儿童的健康与养生 - 幼儿健康、启蒙教育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导读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从孕育生命到孩子的教育父母倾注无限的心血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又能带给大家什么呢?本文樊正伦教授讲述儿童期的健康与养生,感恩樊老,感恩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如此多的智慧,让孩子得以健康的,心智完美的成长,也使得我们的民族优秀的延续!

婴幼儿期,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这个婴儿阶段是一岁,从一岁到三岁我们叫他婴幼儿阶段。

一岁多的小孩,开始蹒跚学步了,也开始学话了,这个阶段里边,作为爸爸妈妈,我个人认为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两件事。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因为孩子在这时候,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他是稚阴稚阳,就是他的阴阳气都很幼稚,就很小,所以要注意保护他。另外,在这个阶段,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因为他脾胃刚刚开始运化,他脾胃的功能,还没有完全进入那种,能够消化食物的那种状态,自身摄取食物的状态,中医把他这个阶段叫做脾常不足。

小儿脾常不足,易湿热酝积,密切关注大便

脾胃的消化能力比较弱,而生长的速度又比较快,就是一岁到三岁,保护孩子有一个好的脾胃,其实是这个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这时候就给他很多,高蛋白、高脂肪、营养的东西,他根本就运化不了,一旦运化不了以后,很快形成了一种湿和热,肠胃道一旦形成湿和热以后,脾胃就受伤了,一旦里面有湿和热之后,毛孔就张开了,这毛孔一张开,稍微受点风,就马上感冒了。所以一到三岁的孩子中上医院的机率就非常高,而且孩子,因为他的生长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是纯阳之体,纯阳是说他发育比较快,所以他一发烧就迅速进入三十九度、四十度。

一定要注意,这时候的孩子,每天的大便必须看,大便干或者大便特别臭,或者大便特别粘腻,说明孩子肚子里就有湿热了。这时候,要想办法把他的湿热清掉,让他里面从热水变成凉水。

你要不把他从热水变成凉水的话,他感冒的机率就提高了。当爸爸妈妈的这时候,让小孩就养成个习惯,只要一蹲痰桶,就叫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他的大便反映他消化道的状态。

关注天气预报,寒着点更健康

第二个,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第二天天气变化的情况,什么时候带孩子出去,给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因为孩子自己没有办法,我觉得在这个阶段里边,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冷暖和饮食。

我们中医学把它归纳出这个阶段,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为什么要寒着一点呢?因为孩子这时候发育非常快,他非常容易化热。

他本身有着勃勃的生机,如果你老拿东西去捂着他,他的毛孔就非常容易张开,他的毛孔长期处在张开的状态,稍微一受风就感冒了。

规律喂养,防治食积疳积

不要等着孩子病了你再抱去医院,你不要怕孩子饿着,孩子在这阶段里面,生长速度比较快,你可以给他三顿饭到四顿饭。但是尽量不要给零食,三顿饭、四顿饭就是,就是要他的胃不要老动,有动的时候,有歇的时候,这样的话,他才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脾胃运化的规律。

有一个词叫:小儿疳积就是消化不了,运化不了。小儿疳积实际上就是由于我们对小儿喂养不当所造成的,吃得太好。

小儿疳积,这样的孩子,他常常表现是什么呢?肚子特别大,四肢特别大,脑瓜特别大,小儿疳积从角度看,他是因为脾气重度受伤以后的反映。所以我希望我们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三岁以内要养好孩子的脾胃,让他少感冒。夏天的时候,从一岁到三岁的时候,最好给孩子带上肚兜。

肚腹防寒需谨记,食复发热必要防

肚脐不要受凉,别的地方都不怕,因为孩子是纯阳之体,这儿怕凉,所以您看我们小的时候,一个是肚脐,一个是屁股帘,冬天带屁股帘,这是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为了保护,他的肚腹这两个部位。

不要把孩子总拿羽绒服整个给捂上,你知道越悟他的毛孔就越张,他的毛孔开合也是一个锻炼,他的毛孔如果经常能处在开合有度的状态,他感冒的机率就明显减少了。

我个人认为,一岁到三岁的这个阶段,我们的情况是什么呢?这时候孩子最容易得病,而且一得病就是高烧,一高烧爸爸妈妈就马上送医院,现在我们到医院,只要高烧马上就挂点滴,本来孩子脾胃就比较弱,他一高烧后,体能又受到了消耗。所以回来之后,孩子就没能食欲,不烧了,孩子没有食欲,这时候家长就舍不得了,赶快得给孩子好好的吃,这一吃,问题就来了,他脾胃本来受伤以后就所弱,中医叫做“食复”。

这时候孩子一吃之后,过三天马上又烧起来了,所以这种情况,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多了。

而且在这时候,你不很好地调养的话,不很好地注意的话,很多小孩的疾病就形成了。

气管炎,肺炎甚至哮喘——必备三样药

气管炎,肺炎甚至哮喘,就是这个阶段,我建议家里要必备三样药。

第一是王氏保赤丸、肥儿药

就是一岁到三岁的时候,第一是王氏保赤丸,王氏保赤丸是我们著名儿科医生的一个秘方,是王绵之老师祖父的秘方。这个方子,它那个药非常好吃,颗粒特别小,如果孩子大便特别干,或者孩子大便特别臭,就说明孩子肠胃有积滞了,这时侯就要给孩子吃一点王氏保赤丸。我们现在的孩子,更多的不是营养不良,是营养过剩了。

那么,王氏保赤丸,我现在给有些孩子他不病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王氏保赤丸的好处。就是几个月的吃几粒,半岁的吃几粒,而且它那个粒特别小,就像我们六神丸那么小,孩子非常容易喂,你给他吃点,你放在馒头里边,他就吃进去了。
要不然你给他汤药他不喝,星期一给一次,星期四给一次,这样的话经常保持大便的通畅,他感冒的机率就极少了。

其实我们中国过去还有一种药,叫做肥儿药,它其实不是补药,黄色小药丸,它是一个泻药,它是把你体内那个积滞的东西,泻下去。名字好听,但是你看它的药物配伍,它是一种攻下的药物。

第二是保和丸、大山楂丸

第二就是叫做保和丸,或者叫做大山楂丸,同仁堂有,大山楂丸是干嘛呢?因为我们现在的小孩吃肉吃得多,奶制品多,这种山楂丸是消肉食之积的。我们那个炒麦芽那是消你谷物的,别看都是消食的,我们山楂是消肉食的,你要是不愿意吃山楂丸,你就给孩子多买点山楂片,平时让孩子养成吃山楂片的习惯,或者吃山楂丸的习惯。另外他有中药的味,这个中药的味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孩子,你如果不让他从从养成对中药味的一种习惯的话,等他大一点后,吃不了中药,你捏着鼻子灌都灌不进去,你让孩子用山楂,让他熟悉了中药的味道。因为它是甜的,既可以帮助孩子消化,又适合孩子的心理,你让她对大山楂丸的味道,找到感觉到以后,他就能够适应了,这叫预防性的治疗。

你别等他里边有积滞了,再去治。

第三个小儿至宝丸、猴枣散、羚羊角粉

小孩有一点流鼻涕,有一点发烧,在三十八度以下的时候,流鼻涕,冷热不注意,这时候你就给孩子用小儿至宝丸,早上一丸,晚上一丸。

小儿至宝丸它既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同时还有泻下的作用,它既可以清外面的热,又可以帮助你去掉里面的热。不要一感冒发烧,三十八度就往医院跑,如果孩子烧过三十八度以上,而且有喘的感觉,就是有呼吸困难的感觉,要用一点猴枣散。猴枣散它主要是清肺热的,王氏保赤丸是清肠胃热的,所以一般过了三十八度以后,你可以用猴枣散。

如果孩子家里有条件的话,还可备一点什么呢?

羚羊角粉,如果孩子烧过三十九度、四十度,为了防止小孩惊厥,可以用一点羚羊角粉,0.3-0.5克,给孩子灌一点喝下去,体温很快就下来,我觉得这都是对小孩比较适用的一些自己可以把握的方法。

保婴丹也可以,七珍丹、一捻金,这些严格来讲,都是再小一点的孩子适用。
我现在告诉的这些,已经到了两三岁的,保婴丹是更小些的适用,婴儿阶段,所以我跟大家讲这些呢,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现在的下一代,关键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用的西药太多了,我们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用得太少了。

脾胃虚弱如何中药调理?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受寒型腹泻

如果小儿真正脾胃弱了,小孩儿拉稀了,你给用一些参苓白术散,现在没有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怎么看他的拉稀呢?如果他拉得特别臭,就说明他湿热重,如果拉得都不消化的,清稀的时候,这就说明脾胃弱了,受寒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得用参苓白术散。

原来是散剂,那是儿科药,现在都做成丸剂了,那这个丸剂怎么办呢?那一袋是六克,一般来讲,你用三分之一给他化成水,让孩子喝了,参苓白术散或者参苓白术丸专治小儿脾虚腹泻的,非常重要的药。

山药、鸡内金,治疗消化不良

你平时消化不良,弄点山药或者备一些鸡内金,就是鸡胰子里边的黄皮研成粉,孩子不太爱吃饭,脾胃虚弱的时候,你就用那三到五克研成粉和到粥里让他喝,这个药也有叫小儿内金散。

脾胃虚弱腹泻

小米油,脾胃虚弱腹泻

一般小孩有些腹泻,如果是脾胃虚弱,出现腹泻的时候,你可以小米熬成粥,上面那次小米油,撇下这层油那就能治腹泻,很神奇。

儿童启蒙教育,贵在经典熏陶、思维养成

我们中医确实有很多很多的好办法,我觉得三岁以内的孩子,我建议这个时候的教育应该从这里开始。

我们昨天讲到中医确实有很多很多的好办法。建议启蒙教育应该从三岁就开始。智力的开发也要逐步开始了,这个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般来讲这个孩子会说话了。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你要首先让孩子学会看图识字,尽量不要看电视,小孩子这时候你要让他去看电视,他什么都不懂,而且电视屏幕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家长在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点智力了,于是开始看动画片,我建议我们的孩子一定要从看图识字开始。

三岁启蒙,一定要从看图识字开始

很多的家长都把孩子交给了电视机。那么,这个看图识字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第一个过程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这用这个图,变成这个文字。比如这个汽车,上面一个汽车,他自己会说了,看了这个图之后,下面对应这个字,是由图变成文字的过程,这是第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至关重要,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不愿意读书?就是因为他在形成过程中,他没有从图像变成文字的过程,只有电视,找不到文字,从图像到文字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一旦积累多了,到四岁以后,再看书的时候,不一定有画了,他可以把文字转换成图像。你注意你的孩子,一旦让孩子自己会读书,你近近地看着他,他看那个书的时候,或者有字有画,看着看着他会笑了。这就说明,这个文字已经变成他脑子里的图像了,要么他不会笑,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一旦形成这么一个过程以后,你不就要怕你的孩子不读书了,他已经形成这么一种习惯了,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更为重要。因为外国的文字它是字母拼起来的,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它的文字和这个字形,形、声、义是统一的。三岁之前,你让他文字变成图像,还不可能,你让他图像变成文字的过程。

经典熏陶,启蒙心智,训练思维

这样的话就好办了,中国有一句话,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三岁以后就要开始逐渐向文字向图像转化了。所以,一般我们的启蒙教育从三岁开始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都要从这个阶段开始了。最主要是就背记,这时候就像牛吃草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他的求知欲很强,给他看点东西他都能背下来。只要看到文字她都能背下来。你看我们现在的小孩,什么字都不认识,他背广告词背得溜溜的。因为他的耳音,他耳熟能详了,象形文字在所有的文字里面,起到一个什么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中国人为什么聪明,就是那方块字,给你练出来的。

所以我们在小的时候,我建议三到六岁的这一阶段,一定要把中国比较好的,什么《千字文》、《道德经》就是这些东西,你不要让他理解,让他背会。这时候因为他的记忆力非常强,根本用不着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这样念的时候干嘛呢?是把中国文化的这种优秀文化的东西,在很小的时候就植入他的心灵里。

这时候是种种子的时候,所以我们国家古代非常重视,三岁到八岁的阶段,在这时候,你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东西,深深地种下去,种得越多越好,就像牛吃草的时候,你吃得越多,你后来反刍的时候东西就越多。家养小牛,反刍经典!而这些背下来的东西,随着年龄的长大,随着阅历的增加,他会逐渐的发芽结果。

我觉得这个教育,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家长,现在一定要注意的,现在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学习班,会不会你就上英语班去了,而且英语那种文字一旦学完之后,再回来学方块字就非常困难了。很多华侨的孩子觉得这个方块字太难了,因为他们小时候就学得英文,写也是英文,等他教方块字的时候,他觉得方块字比英语难多了,中国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是心灵的教育。我们的心灵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三岁到六岁学龄前的过程里边,我建议大家一定不要让孩子浪费掉,不要光玩。

《朱子家训》中,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时候你给他的东西,是他终身受益的。

本文摘自樊正伦教授“中医文化与养生-中华文明大讲堂”系列讲座

文源:中医思维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