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角度分析巨大争议中的《圆明园·铜制龙首》
就好比一尊香炉,没人敢说肯定是“宣德炉”一样,青铜器非常非常难做精准断代。 所以是不是圆明园那尊,这里也不做毫无意义的评估。就说这尊龙头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包括能从这个龙头上看出什么吧,时间所限,我只说个大概。
就龙的造型来说,这龙头形式制式并非现代款。鼻,嘴,眼, 眉,耳,角,包括龙头上的凸起护头纹,和清乾隆一朝的相关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形态是中西合璧,并非纯中式,也非纯西式,郎世宁设计,并且由法国人蒋友仁督造;同时期,这类有当时时代特征的龙头,很多工艺品上都有。近现代,没人这么做龙,除了日本。

圆明园兽首,全部由精铜,也就是近乎纯紫铜的材料制作,含铜量越高,越耐侵蚀。这是用在水池的,这个材料是首选(即下图中,高光部分,紫红紫红的颜色)。
纯紫铜是不能做铸造的,要适量加入一点点其他元素以增加高温后的流动性。这尊龙头,含铜量不会低于95%;另外是锡,其余为杂质。清代不能做标准材料分离,锡中会夹杂其他物质。
这是清代,至少是造办处的基础要求,无一例外,除非造像。佛教造像,清代乾隆时期分大概12个材料,含铜量65%~99%不等,这是基于外表处理如鎏金,或者装饰如镶嵌。含铜量低了,镶嵌会很烂,并且也不适合鎏金,必须基于高含量青铜,也就是95%以上的才能达到合适的铸造性能。大型佛像,不会用这么高含量的铸造,多是75%,开脸部分为了美观, 紫铜锻打而不用铸造。
龙眉上的位置,是一道环绕龙头的类似裂纹的结构,这个结构在带有纹饰的地方很明显,而后部平滑的地方基本看不到。因为清代,失蜡法铸造和现代没有区别,但有个关键的问题:清代没有硅胶,是“硬质”模做出蜡。因为硬的模不能退让,要想把蜡取出来,就不能有“扣位”。
但工件上有扣位咋办?
做几组模具,出了蜡后,把蜡拼在一起,这就是“接缝儿”。这个“接缝”在平滑的位置非常好修,但如果遇到肌理,如下图眉毛部分,一丝一丝的,很难修的非常精准,就会出现一个“道子”,术语叫“披锋”。
下图眉毛部分,明显是在蜡上接上的,眉毛是分件的,一个个接在龙头上,因为眉毛下边上空的,模具无法处理。这个方式直到用硅胶开模前,在中国应用了近2500年。失蜡法,从被发明到现在,没绝技过, 一直在用,因为便宜。无知文盲商贩为了忽悠更无知的客人,编造所谓“挖掘古法失蜡法” 这个裤裆里怼出来的词儿,仅仅是扯淡。这方法,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发明的,原因就是便宜;而陶范法,过于昂贵,现在真要有这个工艺做的,一般人买不起。
龙头鼻子部分, 可以看出有断裂,细软部分这个龙头上有磕碰,断裂痕迹很多。这个含量的近乎紫铜的,物理上是不应该这样的,但这个龙头出现了。
原因也很简单。近乎紫铜,严格的说,也是青铜合金,含铜量高而已。一起熔炼,就会在铸后出现两个材料因为比重不同,重的材料如锡会最先沉到底部,而轻的材料,紫铜,在上边。这个龙头的铸造,是“拿大顶”式样的姿势铸造,那么作为最底的细节触须部分,含非铜物质非常高。这个成分下,如果含量太大,冷却后容易断裂,也就是脆。
有多脆呢?
如果含锡量到达25%以上,青铜会像玻璃一样脆弱,一摔就四分五裂。即便是控制在10%左右,仍然非常“硬”并且“脆” 。请查阅古剑、古镜的资料,一目了然。龙头上出现这个痕迹, 至少证明,是那个时代的。现代人也可以做到,非常简单,但接蜡的方式现代人不用。

龙的下巴,有断裂迹象并不严重,不是贯穿断裂,又因为缝隙附近没有捶打痕迹,那么这个现象就是“热收缩”产生的应力效应。这个位置,出蜡非常麻烦,也不可能很薄,这个地方非常厚。青铜,一旦太厚,并且工件本身不均匀厚度,就会出现这个痕迹。
龙头这个部分,因为厚降温太慢;而降温快的部分,会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力,大到足以把这个地方“拽断裂”。这个现代人做的也会发生,说明不了什么,但仔细看牙缝,牙龈部分,行话说,就是“利索” ,干干净净不拖泥带水。也就是说,这是件很不错的铸件, 缝隙里没有气孔和渣子,青铜器,别看表面,因为能打磨,缝隙里才证明实力。
这件龙头,干干净净,并且最关键的,没有看到有现代工具打磨迹象。嘴叉子上,有铸造缺陷,这个上边的痕迹是捶打,也就是把缺陷用锤子敲平用铁铲铲平,边缘部分有明显的铁铲痕迹。现代用的是砂轮,3秒钟;焊机补上,然后一打磨即可。
清代,乾隆时期,没有焊接,缺陷是用减法修补,切削掉。而这个方式,是任何同时期设计制作需要考虑的。不能留暗角,所以古代青铜器都是“圆软顺溜”的缝隙和边缘设计,是为了方便修。这龙头上,迹象明显。

断裂的原因刚才说了,但这图看到平的地方,好像有“爬虫纹”。这也和温度有关,这个地方厚,冷却不均匀,铜的高温和常温的体积,出入超过5%。太厚,表面细节就会如图似的,出现爬虫纹。现代可以用后期修补,古代做不到,出现后,靠锻打切削做平。
这个工件太大, 如果是小型佛像,不会出这个问题。并且这个缺陷,就这么大个作品,基本看不到。下图不知道谁拍摄的, 拍照人非常懂古典青铜,一般人不会留意这个特征。

两个重点,“开口儿”和“高古皮”。特征在于,能用手摸的地方,是没有绿锈的,而有绿锈的地方是均匀的不是斑点状的。铸造及其高超,缺陷很少很少,不知道拍摄者是不是也想说明这个特征。这是很多精工青铜器最基本的特征。一般二般的工坊,想都别想, 洗洗睡即可,别较劲,办不成这状态。
而图下方,龙虎须,可以看到锻打切削的痕迹,这么大工件,胡须又细,保证铸造整体良品的同时一定牺牲细节。胡须不完美就对了,否则就是现代人做的。
缺陷全部锻打切削,痕迹清清楚楚。现代人会这个手法的,青海西藏、江南、江浙,不是没有,但伺候不了小单子,也不做小玩意。龙头就是京作造办处的调子,这是没什么商量的,可以参阅同时期青铜器。
圆明园烧了,颐和园还在,故宫天坛还在,对比一下即可。另外,争议中的所谓没有水龙头的出水口的,估计眼瞎吧,还要怎么清楚啊?看不到大空洞啊?

神一样的超薄铸造,厚度1毫米左右。这是人为作用下的破损,这种特征古代金属物品上很多,非常脆弱,因为蜡壳非常薄。年份久了,越来越薄,纸皮似的,用手也能按破 。这个痕迹,这个位置应该出现的特征,无法分件,一股脑冲蜡,空间流动性不好,蜡也薄。现在不会这么做,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这关乎成败, 一毫米, 这么薄, 破了没办法修全要扔。
所以都做的厚,但问题是这样牺牲了细节。青铜器,以轻为善,完美细节必须这样。而这件, 兴许皇帝不在乎重量吧,非常轻盈。

眉毛的线条,清代造办处基本功,仔细看, 除了侵蚀没气孔。针尖大的看不到,真的不得了。这个位置高,铜含量最大,磕碰出来的是平压纹;再看两个眉毛之间的“眼罩”,也就是那些褶子,目测不到一毫米。 而这个线条,一条一条的,放大看是隆起的, 而圆明园的猴子头,放大看过,一模一样。这种肌理的处理,类似指纹,没有两个人会一模一样,高低深浅,壳刀速度都会看出来。类似子弹的膛线,机器做的,都会不同,何况手工?
手工迹象,一个人做一辈子都会一样。但任何人模仿,八辈子,做不出来,就好像没有两个人指纹一样。鉴别青铜器第一项,通体纹饰的肌理放大,看区别和出入,古代都是专人制作制度,很少几个人同时处理,因为一旦出现缺陷很难判断谁出错。
一个人做,细节是一模一样的。
顺手说一句,这做工神级,倒不是因为它值2000万,客观的说,我玩了这么多年青铜了,不扯淡。

解释什么是“神”。内堂儿,不用很仔细看,都是随形儿的。再看壁厚,目测3毫米~5毫米,均匀 。现代人,你杀了丫的,把他孩子绑了,有几个能做的到的?
因为很多人只要重就好,渐渐的,本应该是轻薄的,全都很重。为了速度,大刷子刷蜡,表面都是一绺一绺的,厚厚的越重越好。但看这件制作,内部均匀平顺,润滑,照片没看到不均匀。当年工具掏不到的地方,有绿锈但也很均匀 。 能碰到的地方,黑漆古,么有绿气儿。包括最最关键的我图上没画, 右边有个U形豁口。这想必是为了套在什么东西上方便,而一旦内部结构有问题,一摘就下来了。这个细节,绝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当年的水龙头,可不就这样拆装,没更好的办法,否则坏了咋修?
我看“专家”们还扯淡这个有现代机械弧度的细节不够老。乾隆时期都有喷水池了,还不够玩闹的? 佛教造像,分体式的,不都这样吗,怎么叫不够老?上边有夔龙纹才够老?想什么呢这是?
这个龙头,是不是圆明园的不敢说,但这龙头,用j8专家鉴定啊。河北省唐县找个卖茶叶蛋的都能看出来不是现代工,也不是现代皮,因为没这个“玩法”。
灰绿雾状的皮子,现代人怎么做?用尿素?
我估计绝大部分抬杠的,压根就没见过其他几件,低下头,看看其他几件的U形位不就一目了然了,啥都没见过,张嘴就来,扯什么呢?另外没看见最里边的沟槽,架设水管的扣位?

最后扯几句,这是不是圆明园的龙头?我想,这个定案,很难下。但肯定一点,绝非最近一二十年的作品。
原因上文也说了,如果是,这也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值不值那个价格分怎么说;如果不是, 可能会是几种情况下,制作的这尊龙头呢?
1 .自有货币和自由市场经济,人类就有这个行业,古代叫做“仿古”,不仅仅是老百姓,乾隆皇帝做过很多,底款都直接写“仿古”。最伟大的当属大明宣德皇帝,宣德炉都是按照宋代存图所做。这尊龙头如果不是圆明园的,那么就是后人仿作,那么问题在于20年前1500美金都没人要的时候,没人认识这个艺术品的时候,谁吃饱了撑的做这个?
图样怎么来的?包括U型插槽,这不是东方传统形式,这个制作毫无道理,假设是最近5~10年做的,一毫米的舌头部分的氧化形式和内壁的氧化,那是开门亮的性质,我奥格做不到的,也没人能做到,日本有人能做到5分程度,虽然没见实物,但造型、铸工、施工、修补、刻线、做皮、内皮外皮,这不是一个团队一个人能搞定的,并且有此等能耐的人,不一定会掺合这么卑鄙的事情,奥格还没咋样,为了骗人定做高古的,也不接,因为这是黑暗青铜届的买卖儿,缺德先不说,真出了事情,是要吃大官司的(坦白说十几万就想让我们做是不可能的!@#¥~~)。我今天闲的扯这个事情,一方面是通过这个现成的还没实锤的事情介绍点基础制作工艺,其次因为前几个月,我接了一尊龙头,并且为对方做了高古,纯帮忙没有收费,对方是拍卖做商会慈善的,做慈善的奥格不收钱也是多少年的规矩,因为这个,我下心思的研究了几个铜首。包括皮色,当年的工艺等等,否则这一时半会的也扯不出这么多。如果不是圆明园的,也并非现代工,如果是,卧槽,奥格关门!我心甘情愿为制作这尊龙头的人或者团队为奴,心甘情愿,不扯虚的,这就好比是武侠里的绝学,就像伊利丹梦寐以求的魔法,足以以身相许,终身求索,虽死无憾!!!
2.不可能是现代人做的,那么这个所谓现代人,仅限于最近10年,甚至五年,因为这系列这阶段以前没人要,会不会是晚清民国所做?兴许,但那时候仍然没道理做这个,中国档案馆都没有当年造办处的存档图样,我去查过,当时找的是圆明园各处的香炉图样,包括北京图书馆的清宫营造所的档案,至少没有这个分类,七七八八的什么也没有;兴许存在,但至少已经知道的资料,么有出现。包括圆明园的布局图都是最近30年国外流回的,晚清这圆明园是烂葬岗,民国这地方也不是什么好去处,唐宋佛像还都忙不过来呢,谁做这东西? 再说也没人知道圆明园有这些。另外5~10年,中国地面上能有这等能耐的,无论高低,我都认识基本;铜作非山西或奥格不能铸,修补包括皮子非河南或者奥格不行,奥格做不出来的,河南更差的远,关键是专功不一样;郑州线上没这等好汉,王老师不做这题材,李老师还在坐牢,洛阳地面上都不玩这路东西,夏商周的套路也都忙不过来;陕西方面也不做这么精准的,青海甘肃,不擅长汉传造型,并且不善于做皮;安徽可能性大,但说实在的,绝大部分真没这个品味,并且没有做皮子的基础;江浙也不行,这地方高手都现实,这买卖儿不先给几十万,没人接,而这么出名的东西,敢拍卖,要么是勇气暴,要么真心缺心眼,这和号称有毛主席假牙一样,极具癫狂。即便是现代人做的,这人脑子真心问题大的厉害,整个一条线的操作都是有精神障碍的,这手艺做宣德炉,风险小、见效快,做这么个龙头,这等如今都火的跟什么似的东西,正常人不会。几千块起拍号称是圆明园的龙头,这本身就是立即笑场的事情,流拍就永无翻身,真要几千块成交了,也完蛋,总不能再做一件继续拍;而几千块欧元,不够这件成本,零头都不够。
3.仿古行业,最低调、最道貌岸然的,当属日本,最近几十年养着这个圈子,他们的手段也高,仗着中国人贱骨头多,一骗一个准,先不说朋友圈各种“日本回流”,就连中国“院”字级的博物馆,也被忽悠的跟傻逼似的。这龙头,如果是现代人做的,最有可能的是日本人,因为他们有完整的营销机制,全世界都有他们的皮条客,基于传统,多做中国古代艺术品,而中国人钱也多,这事他们干的出来。这尊龙头,真打算做一年足够,加上两年的精心培养,十个里边出一件,一锤子买卖,赢了,一生够了,输了无所谓,继续做中国宣德炉,卖不完的,赔率也可以,一尊2万,十尊20万,玩一票大的,剑走偏锋,明知不可为而为,日本人有这种偷袭珍珠港式的赌性,真不是盖的。10年内,他们干了几票这种大茶饭,胆儿也绝对肥,运气要是好一点,输赢可就说不定了,但我还是不信这是现代人做的,太牛逼了这水平。拍卖行,三五百万成交的,一眼大明盘是假的,但买的人也不一定不知道,各有所需,都懒得扯这话题。但这个龙头,完全不是套路货,毫无章法,完全不按照剧本走。

百度图片中各种仿造龙首的图片
总之,我估计实锤很难了,这价码的玩意儿,比如鬼谷下山这样的,等等。包括宣德炉, 无法从理化指标做定案的,全凭经验了,而这方面不可能有实锤。
上周我眼睁睁看着一个老大爷80万RMB刷卡,弄了件不入流的高古佛像。看出假的很容易, 镶嵌的都是施华洛世奇~八心八箭~~能j8是大明永乐吗?但这种情况,当面敢说吗?会不会被恼羞成怒的骗子打断腿先不说, 这一个不对付,老爷子再劂过去?再出了人命~
至于高古类文物文玩,就青铜器来说,但凡下心思,确实没有做不到的。很多不做,是因为代价和收益问题,不存在工艺问题。现在这个青铜圈子,包括明年开始,石制文物, 都会越来越难实锤,因为手艺基于利润,都在拼命进化。
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