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以后,必灸这里,整年无忧!

夏至

时间

2021年6月21日

五月十二 星期一

导读

夏至,天地一阴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交节时会用艾灸健身防病,三伏贴、夏至节气灸等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好养生祛病之法,本文介绍夏至节气灸,顺应天序,夏至未央,长养安康。

中医养生中讲顺应天序,人与自然相应,人的生命依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中节气或四时的更替交接之时也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疾病的转归与演变表现最突出的时期。临床可见四时阴阳之气变动剧烈之际,也是年老、体弱、虚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

比如夏至、冬至前后是中风、溃疡及哮喘等高发之时。假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法扶助正气,激发机体的潜在的顺应能力或应变能力,则有助于防病保健。后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我国古代医家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简便经济的防治方法,“节气灸”正是应运而生的独特方法之一。节气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至一阴初生,却是阳气极盛的时候,所以,在夏至施以重灸时会比冬至时疼痛得多,但疗效会比冬至施灸要好,因为极盛的阳气加上艾草的火力,对于阴邪来说,就等于杀鸡用牛刀。所以说,治疗宜在夏至左右,补养应在冬至前后(即所谓“冬至进补”)。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什么时候发现,就在什么时候治疗,以不延误病情为原则。

1

夏至艾灸神阙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载蒸脐治病法:

夏至酉时,冬至寅时……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

此乃神阙养生法!别忘了是:酉时。

【神阙别名】脐中、命蒂、气合(舍)、环谷、维会、生门。

【释名】神,神气;阙,原意为门楼、牌楼。神阙意指神气通行的门户。《厘正按摩要术》:“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穴当脐窝之中,故又称“脐中”、“命蒂”、“生门”。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腹中部脐窝中央。

《针灸甲乙经》:“脐中,神阙穴也。”

【刺灸法】一般不针,多用灸法(隔盐灸5~10壮,艾条温灸15~20分钟)、敷贴或穴位照射法。

如回阳救逆以治虚脱,可用隔盐灸法;

治腹部冷痛,可用热熨法或艾条温灸法;

治疗慢性腹泻或荨麻疹,可用拔罐法;

治盗汗或神经性呕吐,可用五倍子粉调敷;

防晕车,可用香桂活血膏等膏药外贴。

如将药末置于脐中,再在其上施灸称熏脐法(蒸脐法、炼脐法),所用药物可因病而异。如需针刺,须清洁脐窝,严密消毒后,直刺1~1.5寸;有脐瘘管、脐疝者禁刺。或由天枢、水分、气海进针后向神阙透刺。

2

【二十四节气灸】——夏至节气灸

公历6月22日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了,这个时候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方,白昼最长,阳气最盛。夏至前后几天都是艾灸的好时机,大家不妨买些艾回来,借助天时,祛除体内寒湿,强身健体。

夏至这个时令节气到了,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夏至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艾灸选择的时间】酉时;每个穴位艾灸20-30分钟。

【注意事项】

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施灸前请喝淡盐温开水。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汗流过多,而引起虚脱。灸完后闭上眼睛静休15分钟。不要立刻起床。不要在空调屋艾灸。

【适宜人群】

对于关节劳损,颈椎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等这些骨关节疾病的朋友。这个节令是最好的时机。

对于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疾病的人群,高温需谨慎病情。这个节气最好是悠着点,不要盲然。但是有艾灸爱好的朋友。也不想错过这个节令,您们可以选择神阙穴酉时艾灸。神阙穴位于脐之中央,具有“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之效力。艾灸20分钟左右。

3

夏至节气针灸的保健作用

每年的夏至前后15日适合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夏至节气针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

首先是扶正祛邪

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平素正气不足,到冬天气温偏低,病邪力量较强的时候,体内的正气不足以与病邪相抗争从而发病,故而冬天宜治标为主,尽可能减轻症状。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

其次是培补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再次是助阳散寒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证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而夏至节气针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4

夏天养生注意事项

按照古中医《内经》的养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们体内的阳气是大量往外生发的,多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就知道如何来养生了:

1.首先生冷寒凉尽量少吃最好是不吃;

2.进入空调冷气房要注意保暖,没有必要空调风扇少用或不用,尽量让人体顺应夏天阳气生发旺盛的自然状态,也适当发发汗,以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气;

3.谨防受寒,尤其是平时就是虚寒湿的虚弱体质,气血两亏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脚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

5

辨证取穴,“节气灸”强壮脾肾为主

艾灸还是以强壮脾肾这两个先天根本的要穴为主,可以坚持艾灸无病长寿8要穴,其中强壮肾的穴位可适当多灸,如关元,气海,涌泉,神阙(隔炒盐灸更好)。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

“治少年房多短气(少年过度房事纵欲伤肾后少气无力),盐灸脐孔中二七壮”(约十四壮,艾炷大小和壮数应依体质和对艾火的耐受度为准);

还可以加灸命门,八髎,肾俞,筑宾,太溪,三阴交等穴;

脾虚者还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

平时容易气虚疲劳者多灸百会和上背部的大椎,身柱,膏肓穴极效;

薰耳灸和坐薰灸也是很好的补阳排寒湿灸法。

大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穴位施灸。

6

根据节气时间施灸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的养生要顺应天序。时令是指季节和时序的变化。因为时序以十五日为一节,又称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人在交节气(一年之中以“两分”“两至”较重要,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时候艾灸神阙关元尤其有益。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可芳香辟邪、养神安眠、静心除晦、纳福招财、史书载记原理玄妙。这种春温、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特点从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看是: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素问·厥论》)。

可见自然界有它自身的阴阳变化规律。

“节气灸”常选配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比如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

一般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分别选择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阴阳变化明显的时候施用,艾灸多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灸。

春分的曲池“节气灸”预防眼病;

秋分的足三里“节气灸”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等,

冬至前后的关元“节气灸”预防中风、感冒助阳保健延衰强壮,

都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的“节气灸”方法。一般而言,“节气灸”只要使用得当,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

这些病需要三伏灸:

呼吸疾病: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妇科疾病:宫寒、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虚寒性);

疼痛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

其他疾病:畏寒肢冷等。

(0)

相关推荐

  • 【针养生】冬至艾灸正当时,补对一天,健康一年

    冬至节气  2020 WINTER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 ...

  • 明日夏至,乾坤正亮,做好艾灸,整年无忧~

    夏至简介 时间 2021年6月21日 五月十二 星期一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这是一年 ...

  • 人体救命通道, 灸一穴通7经,怕冷的人必灸!

        如果你经常感冒,头痛汗出,鼻塞流涕,腰背冷,那么有个地方你肯定保护的不够好,这个地方是--大椎穴! 人体小太阳,灸1穴通七经 大椎穴,人上半身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大椎穴很容易找,我们坐着,低下 ...

  • 冬季养生必灸穴位,养护好这里,生命才旺盛

    在中医看来,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为主.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运转的公司,肾绝对是那个默默干活.任劳任怨的好员工.两个像拳头大小的肾,每天过滤和处理的血液有200升, ...

  • 人体救命通道, 用中药艾条灸一穴通七经,怕冷的人必灸!

    如果你经常感冒,头痛汗出,鼻塞流涕,腰背冷,那么有个地方你肯定保护的不够好,这个地方是,椎穴! 人体小太阳,灸一穴通七经 大椎穴,人上半身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大椎穴很容易找,我们坐着,低下头,手顺着脖 ...

  • 女性必灸这条沟,清宫血排宫毒,远离妇科病!

    这个地方,竟是人体的毒窝 一提及排毒,或许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膀胱经.肝胆两经,很少有人会想到淋巴系统. 即使想到了,也只会想到去疏通颈部淋巴和腋下淋巴,极少人知道原来腹股沟那块也是重要的排毒区! 腹股 ...

  • 艾灸必灸腿,灸腿调百病?为什么说不管什么病,一定要灸腿?

     艾灸,不能忘记灸腿! <灸绳>里的一个案例,一个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急性脑膜炎女孩: 采用"灸架"取百会穴连续日夜施灸,嘱家长轮流守护观察,始终不更换穴位,各种症状逐步缓 ...

  • 胆囊问题必灸两穴,您知道吗?

    胆囊炎 灸能退热,是灸疗主要效果之一,如见有灸后热升,当是由于灸效尚未充分发挥和机体发应增强的原故. 内脏病在背部取穴,灸感扩布缓慢不能深入时,可于胸腹相应部位加灸,前后同取,以增强效果. 例1:严× ...

  • 五一必灸:人体8大黄金穴,强脾胃,扶正气,调根本

    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不管你在哪个行业,这一天我们都是最光荣的劳动人民-劳动最光荣,健康价更高!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五一养生保健手册,希望大家在奋力前行的路上,也不要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五一养生要 ...

  • 【你知道吗?】感冒必灸的四大穴位!

    <黄帝内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