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我是这样治好便秘、耳聋、腿痛的

荐曲

■文/黑龙江  于安祥

按摩治好我的便秘

我曾一度便秘,吃过通便的中西药,可都是治标不治本。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友”出现习惯性便秘,是很常见的,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猝死于卫生间或茅房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通过有关专家的反复告诫,我意识到:便秘是绝不能忽视的一件大事。后来按照专家的指导,我长期坚持饭后适量的运动,适量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多吃蔬菜和低糖水果,便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后来,我把穴位按摩用在了治疗便秘上,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以脐为中心,右手在下,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绕脐旋转按摩腹部200圈,再改用左手在下,反方向按摩腹部200圈,每日早晚各一次。

在时间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我也会配合按摩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合谷。不到一年时间,我的便秘情况基本再没出现过。

孙思邈教我治耳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糖尿病病龄的延长,我的听力逐渐下降了,去年春天,更是发展到面对面说话也听不清楚了,为此我心中时常感到烦闷。在医院用口服药和静脉点滴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了二十多天,也没有收到明显效果。

偶然间,我在一本名叫《养生必养肾》的中医书上发现了唐代医圣孙思邈治疗耳聋的方法,于是,我按照书中的要求,每天进行3次“鸣天鼓”,每次做60下左右,结果没用一片药,没花一分钱,就治好了我的耳聋。

具体做法为:双肘支在桌子上,闭目低头,用两掌心紧贴双耳,十指放于脑后,食指抬起,搭放于中指之上,两食指同时用力,从中指上滑下弹击风池穴(脑后枕骨的凹陷处),此时会发出“咚咚……”的声音,犹如鸣鼓一样。

另外我还每天按摩补肾的双侧涌泉穴、太溪穴2次,每次3~5分钟。上述方法我仅仅坚持了一周,就出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听力基本恢复到了最好时期的水平,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

来自刘禹锡的启发

我的腰腿疼很严重,特别是腿疼,连走路都有困难,走上百余米就得停下来休息几分钟或者蹲一会儿才能继续走。女儿陪我去了上海的医院就诊,并拍了X光片,诊断为脊椎骨退行性病变,医生说是椎管狭窄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同时开了两盒中药,并说病情严重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我对于做手术很有抵触心理,因此对保守治疗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迷茫中,是刘禹锡的两句诗给了我启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树春”,古人都知道要在静止中看到运动的本质,在衰亡中看到生长的力量,我怎么反而看不透了呢?骨关节疾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铁板一块,骨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运动着,通过内外条件的改变,它也不停地发生变化并建立新的平衡。

为满足骨组织代谢的需要,我必须为此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给予它生长的力量。这个时候,以往饱读的书籍和报纸帮了我大忙,我根据自己的状况和口味,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方案:

1.吃。每天喝纯牛奶240毫升,自家做的猪皮冻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间歇喝喝老伴熬制的去脂骨头汤,每晚再服一片中老年钙片。

2.按摩。我还按照中医的经络理论,每天早晚两次进行穴位按摩(涌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睡前用温水泡脚20分钟,同时按摩足底反射区。

3.快走。我长期坚持饭后快走45分钟,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只能走走歇歇,但我从未间断过,雨天的时候就在室内走。

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我终于能自由行走了。

在和这些糖尿病的并发症抗争的过程中,我充分使用了穴位按摩以及经络的理论,也亲身体验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所以我总对朋友们戏言:“我的抗'糖’经验,是纯中国式的。”

(友情提醒:作者个人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出现病痛,还请及时就医)

文章来源:糖尿病之友杂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