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残篇之二十二 如何读懂易经(上)

原著:无极道人

生死轮回一场梦,

迷悟只在一念间。

俊鸟出笼游太虚,

大道无极任逍遥。

我们前面讲解了古人对于物质的理解,概括了物质形体的产生过程,即:从无中生有到气形质全,从“天地含精”到“化生万物”;总结了物质性质的分类方法,即: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为原则把万物“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脱离《易经》的指引,这说明《易经》是真正的智慧之书,是当之无愧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但是,现实中我们一说到《易经》就很容易跟玄学联系起来,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摇卦算命之类的东西,然后有些了解《易》的人就会联想到一大堆的哲学理论,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盛极而衰等等大道理。总之,现在人们一提到《易经》就跟玄学或者哲学画上了等号,其实,这是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读懂易经,读不懂自然就没办法产生科学的认知,错在人,不在《易》。其实,《易经》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它只是古人观察和测量天地万物的一套工具而已,下面我们就讲一下如何读懂《易经》。

上面我们说《易经》是一套测量天地万物的工具,那既然是工具,就应该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来介绍这套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原理、功能、用途、基本参数,以及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就隐藏在《易经》的易传部分,主要在系辞上下和说卦传三篇,我们接下来按照产品说明书模式来分析《易经》这套工具。

名称:易经。

型号:连山、归藏和周易三合一升级版。

规格:

卦数八,爻数六,乾坤之策数三百六十,万物之数一万一千五百二十。这个数字是如何得来我们以后会有详细介绍。

出自《易经·系辞下传》第十章:“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性能: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显诸仁,藏诸用,百姓日用而不知。《易》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其阴阳变化规律适用于天地万物,遍及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知不觉都在遵循着这个规律,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

出自《易经·系辞上传》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原理: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大原则,我们前面介绍过,不易是根本,即“贞夫一者也”。“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所以能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出自《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经·系辞下传》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tui)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功能:

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曲成万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能通神,可测量天地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说“范围天地,曲成万物”。

出自《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用途:

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开物成务”即开发民智,成就事业。“冒天下之道”即包容天下所有的道理。“如斯而已者也”即仅此而已。所以圣人以此来通志,定业,断疑。

出自《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於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执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0)

相关推荐

  • 100关于《易经》的那些事情

    上古时期 伏曦时代 据传说 历时1260年 成言乎<艮>.<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成言:指文字的诞生. 东北:转指老百姓. 万 ...

  • 从致用和肇源的角度,整理《系辞》

    系辞上 第一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

  • 十句话读懂易经

    <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 ...

  • 无极残篇之二十三 如何读懂易经(下)

    原著:无极道人 生死轮回一场梦, 迷悟只在一念间. 俊鸟出笼游太虚, 大道无极任逍遥. 前面我们讲解了<易经>产品说明书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原理.功能和用途部分,下面我们继续讲解&l ...

  • 刘禹锡很豁达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八字,读后心胸开阔

    悲秋,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为历代诗人所涵咏.或是感应秋之物候的萧瑟,或是抒发身世浮沉的悲叹,或是蕴藉深沉的历史之感与国事之忧.总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 ...

  • 【往期悦读】2020年诗歌专刊(珍藏版) · 二十二‖总第1016期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zjxsyzz.com 2020-4 [本期作者]老游.故城.马芊芊.陈鹏.杨进汉. 106.伞 文/老游(福建) 把爱像天空一样背在背上 腰弯曲成祈祷的四 ...

  • 人死并不悲哀,悲哀的是活着的人已经死去 ——读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有感

    文/肖旭 "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在浚旌重葺,游梁馆更添.心因好善乐,貌为礼贤谦.俗阜知敦劝,民安见察廉.仁风扇道路,阴雨膏闾阎.文律操将柄,兵机钓得钤.碧幢油叶叶 ...

  • 赵无极:绘画的十二个要点,句句经典!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 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 ...

  •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之二十二

    22.心灵体操 俍致:丫头们今天干活累不累呀? 兰馨:又不是第一次干家务活,我们早已经轻车熟路啦. 娜迪雅:学习累了,做点家务,既是放松,又是锻炼,一举两得,谈不上累. 俍致:活干完了,歇一会吧. 兰 ...

  • 朱熹“二十四字”读书法,拯救“不会读书”的你!

    明代画家郭诩绘<朱子像>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总结归纳"二十四字"阅读法, ...

  • 【诗话文章】刘川|五言绝句粥饭读(二十二)

    五言绝句粥饭读 刘川 导言: 因近期开始学写五言绝句,故茶余饭后,信手随缘读明清及更早的诗人作品,多涉猎五绝,随记几笔读后感受,且多有演绎发挥,呈与大家,闲读可也,不是赏析与学术研究.请批评指正,候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