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可以唤醒什么?这是教育的落叶归根之旅,还有太多思考
当父母对孩子的期许,超过了对自己的要求,那么,父母就会让孩子的梦想成为自己人生的最终归宿。然而,当他们在世上经历种种麻木与冷酷之后,就会被这座城市无法疗愈的境况所逼仄。

可是,人都是难以选择的,也无从知道自己下一步的生活,究竟会在哪里。
最近,关于“学区房”的消息有些多。比如,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又有了新内容,这次主要针对初中升高中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内容大概是利益共沾,将优质高中把大部分名额拿出来,直接分配给全市各个初中。
继严查经营贷、消费贷入楼市,给学区房泼冷水之后,上海楼市又有消息传出:链家上海突然下架了上万套二手房。
对此,有人说:“学区房还是香的,只是现在给了非学区的学生的机会。”
如果说有些地方是冷静了,那么北京西城德胜、海淀万柳的学区房几乎成为家长们心中的白月光,甚至有一套房,一夜之间涨了40万元达到了620万元。

一边是淡然了,但是另一边还是很疯狂。
但是,对于学区房的激动之情,是很难调和的。从现状来看,我们实在是难以一棒子打下去。毕竟,谁家有孩子,不是希望他们可以有个奔头,以及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说到底,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让孩子们可以拥有一个好的学习平台,但是在这个冰如利刃的世界里面,到底学区房可以唤醒什么?
我想,至少学区房体现出某种辛酸,以及父母们的生存状态。
确实,学区房的涨幅令人困惑,伴随着紧张的供需关系,“买不起”的居住危机,更是早已有之。

这些买房者群像,诉说的是城市居住的血泪与苦痛。所有人的遭遇,早在不同著述中被剖析完全,不是为了刻意贩卖焦虑,而是在被孩子成长的竞争力驱逐之下,父母们不得已的行为。
不要让学区房成为一门生意。
最后,这是教育的落叶归根之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