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利”(高杨斌)

“上水利”这个词儿是从父母那里听来的,我对这个词也只是一知半解,因为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小学生。

过了多少年,上小学、读初中、进高中、考大学,父母还在为我讲他们“上水利”的一些事情,这才慢慢真正懂得那年那月的那些水利事。“上水利”,这个将被历史永久记住的名词,记载了父母的青春岁月,记载了他们的艰难困苦,也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雷抽黄一级站建设工地(图片拍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后来我才弄明白,父母两人“上的水利”不是同一个水利工程。父亲当时是以“民工”的身份去陕西合阳抽黄工程“上的水利”,干的自然都是些苦活、重活、累活。而母亲所说的“上水利”,则是家门口的事情。老家地处黄龙山南麓,大峪河上游,山高沟深,在家门口兴修水利,母亲自然见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她讲起那时候的事,就像在说昨天发生的故事。

出于好奇,上小学那会,我经常约两三个人,偷偷进山看水库、看涵洞、看水泵,看那片神秘的山林。水库修在大山出口,拦河成坝,绵延数百米,碧水荡漾、蔚为壮观。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许是故土难离,我从那时起便对水利工程产生了兴趣,也由衷地叹服父辈们创业的艰辛。家门前的那个水库——曹家河水库,它不仅仅是家乡人的骄傲,也是我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生有许多机缘巧合,我一个学历史教育的人,居然半道出家从事水利工作。这样,也终于有幸去揭开父辈们“上水利”的神秘面纱,近距离感悟父母亲曾经走过的那些艰难岁月,从而也深刻地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陕西省洛川县石堡川水库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雷抽黄塬下总干渠

多少次,我站在渭河大堤上看西岳华山雄奇伟岸,看两岸滩涂繁花似锦,仿佛2003年那场洪水已是久远的历史。又有多少次,我在渭河大堤上看那洪水携泥滚浪、淹田冲地、奔涌向前,来势汹汹不减当年,然而在八百里堤防工程的“震慑”下,只得“顺势而下、不敢造次”。人类就是在顺应自然中创造文明,在克服灾害中创造辉煌。

多少次,我到抽黄、抽渭、引洛灌区学习参观,被那一座座现代化的泵站、一间间机器轰鸣的泵房、一处处雄伟壮观的水利工程所震撼、所感动。不知为什么,我总想带父母来这里看看,让他们看看时代的变迁,让他们感受新时代的工业文明。但我又怕,怕他们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他们一定不理解,才三四十年,社会变化怎么会这么快、这么大。

洛河渡槽

近年来,我去过许多大江大河,看过许多大库大坝,刷新了我对水利工程的认知。现在的水利工程,已不单单是为了浇地灌溉,也不仅仅是为了防汛防灾,也可能是为了疏导交通、保护生态。这些,年迈的父母亲更懂,因为他们的青年时代是在山沟沟里度过的,是在兴修水利的工地上度过的,是在劳动的艰辛中度过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走进新时代,我们的生活主题是保护生态,更多的是要对传统的用水方式说再见,与传统的治水理念说再见。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开车回老家转转,看看家乡的变化,望望雄伟的水库,感受峪道之深邃,理一理自己浮躁的心绪。

唯此,我才能读懂父母故事,悟透“上水利”那些事儿。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水务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