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五行志上(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未央宫失火,凌室和织室着火,这是上天降灾惩罚吕太后了;高庙被毁,这是预示着汉室江山被人篡夺了;乃至于其他因果报应,倘若吕雉在世,会笑掉大牙了。请看《<汉书>研读》第109章:

志·五行志上(四)

未央宫遗址

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五月丙申日,赵国的丛台发生火灾。刘向认为,当时吕后的女儿做了赵王刘如意的王后,心生嫉妒,她向吕后进谗言杀害了赵王。赵王始终没有醒悟,最后被幽禁饿死。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0年)十月乙亥日,未央宫凌室发生火灾;丙子日,织室发生火灾。刘向认为,当年吕太后杀害赵王,还残忍地杀戮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这年十月壬寅日,吕太后立皇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为皇后。乙亥日,凌室就发生了火灾,第二天织室发生火灾。凌室是用来供养饮食的,织室是用来提供宗庙衣服的,这和《春秋》中的御廪是同一含义。上天降灾似乎是在告诫说,皇后没有侍奉宗庙之德,马上要绝灭祭祀。后来,皇后没有生育子女,后宫的美人生有男孩,吕太后便让皇后说成是她的孩子,同时杀掉孩子的母亲。汉惠帝去世后,这个嗣子继位,但心中有怨言,吕太后马上把其废掉,改立吕氏的儿子刘弘为少帝。最后全靠大臣共同起来诛灭诸吕后拥立汉文帝继位,刘弘也被废掉帝位后幽禁。

汉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六月癸酉日,未央宫东门的罘思屏墙发生火灾。刘向认为,东阙是用来朝会诸侯的大门,罘思屏墙在其外面,这是象征诸侯的。汉朝建立后,大封诸侯王,各诸侯王的城池接连数十座。汉文帝继位后,贾谊等人认为,这违反了古代制度,肯定会发生叛逆。在此之前,济北王和淮南王都进行过谋反,后来吴、楚七国起兵叛乱被诛杀。

汉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八月己酉日,未央宫东阙发生火灾。先前,栗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因为犯罪受诏书征调被中尉郅都审讯,刘荣自杀。丞相、条侯周亚夫所提的建议不符合汉景帝的意图称病免职,之后两年下狱后自杀。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六月丁酉日,辽东的高庙发生火灾。四月壬子日,高园便殿也发生火灾。董仲舒对汉武帝说:“《春秋》的大道在于用过去的事件来预示将来。所以对天下各种事物,按照《春秋》中所列举的情况进行对比,精心观察其细微处蕴含的意义,触类旁通地理解事物规律,这样就会对天地之变、国家之事明白无余,再也不会有什么疑惑。按照《春秋》中对鲁定公和鲁哀公时期的记载,季孙氏的邪恶势力已经形成,孔子的圣明也到了极致。用极致的圣明来占胜邪恶,季孙氏势力虽重,鲁君虽然位置很轻,但这也是可行的。鲁定公二年五月两观发生火灾。两观本来就是僭越礼仪的产物。上天降灾烧掉它们,似乎是在说,僭越礼仪的臣子要除掉。罪证已经显现,然后告诉大家可以除掉,这就是天意,但鲁定公并不觉醒。到了鲁哀公三年五月,鲁桓宫和鲁釐公的宫室发生火灾。这两件事说的是同一件事,所预示的道理是相同的,就是要除掉显贵和不义之人。鲁哀公也不能觉察,所以在四年六月毫社发生了火灾。两观、鲁桓公庙、鲁釐公庙、毫社,这四者都不应当建立,上天就将其烧掉来警告鲁国,是想除掉乱臣后起用圣人。季孙氏无道已经很久了,以前之所以上天不降临灾祸,是因为那时鲁国还没有贤良圣臣,就是想除掉季孙氏,也是力量不足,鲁昭公时期就是这样。到了鲁定公和鲁哀公时期才见天灾,这是时候已到。不到时候不会出现,这就是上天之道。现在高庙居于辽东,高园便殿居于陵墓旁边,按照礼仪来说都不应当建立,这和鲁国发生的火灾相同。其不应当建立已经很久了,至于到陛下时期才降临天灾的原因,大概是时候到了。当初秦国承袭周朝的敝政,一直没有改革消除;汉朝承袭秦朝的敝政,也没有改革消除。如果说承袭了两朝敝政后,既接受了其政治影响,也同时承袭了其成堆的问题,所以极难治理。再加上分封这么多的兄弟亲戚骨肉为王,这些人骄奢淫逸,奢侈僭越、无法无天,这就是所谓的积重难返。陛下正当大敝之后,又遭遇重难之时,这是很值得担忧的。所以上天降临灾祸来告诫陛下:'当今之世,敝政积重难返,没有成就太平盛世的魄力和能力,是无法扭转局面的。要先对宗室诸王进行甄别,对于皇亲国戚以及诸侯中行为最不正当、最不安分的,要毫不留情面除掉,就像我们烧掉辽东高庙样就行了。然后再检视朝廷中的亲近之臣,对那些地位显贵却为人不正的,也要毫不留情地诛灭,就像我们烧掉高园的便殿样就行了。’这样一来,对在外行为不正的,虽然高贵如高庙样神圣不可侵犯的,都可以降灾烧掉,还用提那些诸侯王吗?在朝中行为不正的,就是显贵如高园便殿那样,都可以降灾烧掉,何况对于一般大臣!这就是上天的意图啊。对于在外的犯罪诸侯,就降灾于外;对于在内的犯罪之臣,就降灾于内。罪重要狠烧,罪轻要轻烧,这就是遵承上天帝之意。”

先前,淮南王刘安入朝时,就开始和汉武帝的舅舅、太尉、武安侯田蚡说了些叛逆的话。后来胶西王、赵王、常山王都多次触犯法律,有的甚至夷灭掉别的人家,用毒药杀害两千石官员,淮南王和衡山王暗中谋划叛乱。胶东王和江都王都知道他们的阴谋,暗中治兵强弩,想要起来响应。到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这些人被发觉后伏诛。这时候田蚡已经去世,来不及按罪诛杀。汉武帝开始考虑起董仲舒原来的建议,派出董仲舒的得力弟子吕步舒手持斧钺治理淮南王谋反案件,按照《春秋》中的大义自行在外断案,不必再行请示。吕步舒返回后奏报案件处理情况,受到汉武帝的肯定。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乙酉日,未央宫柏梁台发生火灾。先前,大风吹坏了那里的房屋,夏侯始昌最先预言发生火灾的日期,后来就发生了江充借巫蛊迫害卫太子事件。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涿郡铁官在铸铁时,铁熔化后飞到天空,这是火发生变异的必须结果。这年三月,涿郡太守刘屈氂(音máo,毛)出任丞相。一个月后,巫蛊事件发生,汉武武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丞相公孙贺、他的儿子太仆公孙敬声、平阳侯曹宗等人都被逮捕下狱处死。七月,使者江充在太子宫中挖掘巫蛊证据。太子刘荣和母亲卫皇后商议,害怕不能自证清白,就杀掉了江充,率领手下军兵和丞相刘屈氂发生激战,双方死者数万人,最后刘荣败走,逃到湖州后自杀。第二年,刘屈氂因为犯了诅咒罪被斩杀,他的妻子被枭首。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

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正月,沛郡铁官在进行铸铁时,铁水流下出来,隆隆发出像雷样的声音,又像击鼓的声音,十三名工人吓得都逃走了。等声音停止后,大家返回察看地面,地陷下数尺,炉子一分为十,有一个炉子中的销铁飞散如同流星,朝天空而去,这与征和二年出现的现象相同。这年夏天,汉成帝的舅舅五人都受封列侯,号称为五侯。汉成帝的大舅王凤担任大司马、大将军,秉持朝政。以后两年,丞相王商和王凤发生矛盾,王凤诬告王商,王商被免职后自杀。第二年,京兆尹王章上告朝廷,说王商忠直,王凤专权,王凤以大逆不道罪把王章逮捕下狱处死,王章的妻子儿女都被迁徙到合浦。后来许皇后因为巫蛊罪被废黜,赵飞燕上位成为皇后,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封为昭仪,她接着就害死了皇子,汉成帝于是没有了子嗣。后来,赵飞燕和赵合德都被杀掉。另外一种说法是,铁飞上天,是因其性质属金不属革。

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燕城南门发生火灾。刘向认为,这时燕王同奸臣勾结朝廷大臣,进谗言献诡计,是想谋划叛逆作乱。南门是用来连汉朝的通道,上帝发出的告诫似乎在说:“邪臣来来往往,对朝廷进行谗言挑拨,这是死路一条。”燕王没有醒悟,终于因罪伏法。

公元前77年五月丁丑日,汉文帝庙正殿发生火灾。刘向认为,汉文帝是汉朝的太宗之君,和成周宣榭发生的火灾含义相同。先前,皇后的父亲、车骑将军上官安、上官安的父亲、左将军上官杰谋划叛逆,大将军霍光率军诛灭。皇后因为是霍光的外孙女,年少不懂事,所以仍然继续作为皇后。霍光想让皇后生育儿子,就让御医向汉昭帝提建议,禁止其他后宫妃嫔和皇帝同房,只能由皇后一人侍寝。皇后在六岁成为皇后,十三年后汉昭帝去世,所以汉昭帝没有子嗣。霍光执掌朝政,就像当年的周公摄政。这年正月,汉昭帝举行成年加冠礼。他通读《诗经》《尚书》,天性聪慧。霍光没有周公那样的大德,秉政九年,在时间上超过周公,皇帝已经举行加冠礼,但霍光仍然不归还政权,这是想要危害国家。所以正月汉昭帝举行加冠礼后,五月发生火灾。古代的庙宇都在城中,但从汉文帝庙开始建在城外,上天的告诫似乎是在说,要去掉贵显而行为不正的人。汉宣帝已经继位,霍光仍然摄政,其骄奢淫逸超过礼制,以至于霍光的妻子霍显杀掉许皇后,霍光却充耳不闻,后来终于被诛灭。

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四月丙申日,中山的太上皇庙发生火灾,甲辰日,汉文帝庙发生火灾。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四月乙未日,汉武帝陵园的白鹤馆发生火灾。刘向认为,先前,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周堪辅政,被奸臣石显、许章等人谗言谄害,萧望之自杀,周堪被废黜。第二年,白鹤馆发生炎灾。园中周围五里是驰逐走马的离宫别馆,不应当出现在山陵昭穆之地。上天似乎是在告诫说,要除掉贵显亲近游乐不正之臣,他们会陷害忠良。后来许章因为犯在上林苑跑马举火追逐射猎之罪被免宫。

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六月甲戌日,汉宣帝杜陵园的东阙南发生火灾。刘向认为,先前汉元帝再次征召周堪任用为光禄勋,任命周堪的弟子张猛为太中大夫,石显等人再次进谗言诋毁,他们被贬迁往外地。这年,汉元帝再次征用周堪领尚书事,张猛担任给事中,石显等人始终想要陷害他们两人。陵园小于朝廷,阙楼在司马门里面,应当是宦官石显的象征。汉宣帝对皇帝亲而尊贵,阙楼是宣布法令的地方。上天的告诫似乎在说,违背法令,宦官受宠而显贵,必将成为国家的祸害。后来周堪很少能见到皇帝,只能通过石显上奏,朝政取决于石显等人之手。周堪生病声音嘶哑不能说话。石显诬告张猛,张猛在公车中自杀。汉成帝继位后,石显等人终于被正法。

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正月乙丑日,皇考庙发生火灾。当初时,汉宣帝作为汉昭帝的继嗣却为自己的生父建立庙宇,对于礼制来说为不正。这个时期,大将军王凤专权擅朝,其程度超过当年的田蚡,将要危害国家,所以上天才在元年正月显现天象。后来情况更加严重,五位王氏将军把持朝政,政治更加无道。

汉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八月乙卯日,汉景庙北阙发生火灾。十一月甲寅日,许皇后被废。

汉成帝永始元年正月癸丑日,大官令丞的凌室发生火灾。戊午日,戾后园南阙发生火灾。这时,赵飞燕正受到宠幸,许皇后被废,汉成帝想要册立赵飞燕为皇后,所以上天在凌室显现天象,和汉惠帝四年出现的情况相同。戾后是卫太子的姬妾,遭受巫蛊之祸,汉宣帝继位后追加尊号,对于礼制来说不正。又因为戾后出身微贱,和赵飞燕情况相同。上天的告诫似乎是说,身世卑贱而无品德的人不能奉祀宗庙。这会祭祀之人因此断绝,马上就会发生大祸了。这年六月丙寅日,赵飞燕终于被册立为皇后,赵氏姐妹二人骄横妒嫉,杀死皇子,后来因罪被处死。

这年四月癸未日,长乐宫临华殿和未央宫东司马门发生火灾。六月甲午日,汉文帝霸陵园东阙南门发生火灾。长乐宫是汉成帝母亲王太后的居住地,未央宫是帝王居住地,霸陵是太宗汉文帝的盛德园。这时,太后的三个兄弟相继秉持朝政,整个王氏宗族都占据了高位,充塞朝廷,王太后、赵皇后这两宫的亲属会危害国家,所以天象一再出现。第二年,成都侯王商去世,他的弟弟曲阳侯王根接替他担任大司马执掌朝政。四年后,王根告老回家,推荐他哥哥的儿子、新都侯王莽接替自己,于是汉朝便覆灭于王莽之手。

汉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正月癸卯日,桂宫鸿宁殿发生火灾,这里是汉哀帝祖母傅太后的居住地。这时,傅太后想和汉成帝的母亲等号齐尊,大臣孔光和师丹等人执政,认为这事不可以,太后都被免去官爵,随后称尊号。以后三年,汉哀帝去世,傅氏被诛灭。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七月己亥日,高皇帝原庙殿门被大火烧尽。高皇帝庙在长安城中,后来因为叔孙通讥谏汉惠帝在通往高庙的路上架设复道,所以在渭水之北再建一庙,这里不是正庙。这时的汉平帝年幼,汉成帝的母亲王太后临朝听政,所有朝政都委任王莽掌管,王太后要篡位汉朝,毁掉高祖宗庙,所以上天降示灾象。这年冬天,汉平帝去世。第二年,王莽临朝摄政,并借此篡国,后来终于被灭。

王政君

黄其军

作于2021年6月23日(古历辛丑年五月十四)

(0)

相关推荐

  • 赵飞燕生理上有一种特殊缺陷,汉成帝十分迷恋,不惜为此荒废朝政

    成语"环肥燕瘦"典出中国古代的两位大美人,环指的是杨玉环,她是唐玄宗的宠妃,燕指的则是赵飞燕,是西汉成帝的皇后.杨玉环和赵飞燕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人,有意思的是,两个人一肥一瘦, ...

  • 俞晓群︱后妃灾异录

    吕后封同姓王,出自元刻本<新刊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 文︱俞晓群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记载了一些女性的名字.按照所谓正史记事的主 ...

  • 西汉帝后一览(含追尊)

    2021-06-28 21:40·易宸清 包括所有生前所立和身后追尊的皇后.皇太后.帝太后.太皇太后.帝太太后.皇太太后. 一.汉始祖:刘煓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太上皇的人,中国历史上 ...

  • 汉宣帝一共有六子,汉元帝昏庸无能,为何汉宣帝传位汉元帝

    汉宣帝刘洵(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创造了"孝宣之治",完成武帝未竟之业--彻底击败匈奴与让匈奴臣服,汉朝疆域在他手上达到最顶峰,是一位雄才大略古 ...

  • 一出手就破绽百出的人是怎样的?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1-20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成皇帝 绥和元年 前7年 五月,丙戌,立皇后傅氏,傅太后从弟晏之子也. 诏曰:"<春秋> ...

  • 汉成帝皇后许相如传略(转载)

    成帝是宣帝的孙子,登极为帝之后,又立山东巨野许氏女为皇后,这位皇后叫许相如.许相如,许氏族谱中记名为许香茹,是宣帝皇后许平君堂兄许嘉之女,许况.许党之妹.其命运也与堂姑母许平君之命运一样,居皇后之位而 ...

  • 两个再婚女人,都成为皇后,一个还垂帘听政主持朝政多年

    在封建社会人们思想比较保守,女性地位比较低,尤其是再婚女人,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还是有两个再婚女人成为皇后,其中一个还垂帘听政,主持朝政多年,她们是王娡和刘峨. 王娡是汉武帝的母亲 ...

  • 志·五行志下上(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上(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上(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上(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上(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中上(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中下(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下上(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下上(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