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桥】夏至已至,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推荐三款膳食!——明日夏至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杨剑桥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中心副主任/中药药师

《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委会标准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青年委员等。

擅长:运用食疗学、营养学方法,调理各种偏颇体质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例如:怕冷、倦怠、便秘、超重/肥胖、孕前调理、产后调理等。

门诊地点: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营养门诊726室。药膳即食疗,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人体既有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又能具有医疗效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用食品。古人有关食治论述道:“凡人疾病,未有不因八邪而感。所谓八邪者,风、寒、暑、湿、饥、饱、劳、逸也。为人子者得不慎之,若有疾患,且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疾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

【节气膳食】或汤、或菜、或粥、或茶,按节气推荐一款养生膳食,让吃与养结合,让美味与营养兼具。

今日推荐心语:

『夏至』

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明日夏至

夏至 · 三候

一候 鹿角解|《逸周书》曰:“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属阳性的山兽,因阳气盛极而衰,鹿角在夏至脱落,是自然界万物更替的结果。

二候 蝉始鸣|让人感到夏天到来的,不单单是热度和阳光。一声悦耳的蝉鸣同样宣告了夏天正式的到来。夏蝉又叫“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鼓翼而鸣。

三候 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此名。半夏是一种白色的喜阴药草,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

夏至 · 食养

夏至时节,气温炎热,易多汗失津|谨防气津两伤1. 及时补充水分夏至时节,人体阳气运行畅达,气血趋于体表,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增加。中医认为“血汗同源”,血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因为夏与心气相通,故多汗易使心气涣散,此时保存或及时补充津液至关重要。

2. 最佳选择——淡盐开水夏天气温高,出汗多,汗液中除水分外,还有很多无机盐等成分,由于汗水带走了体内的盐分,使体内的渗透压失去了平衡。如果单纯大量补充水分,这时喝下去的水无法在细胞内停留,又会随汗液排出,排汗又带走盐分,形成了白开水喝得越多,汗出得越多,盐分丢失越多的恶性循环。

还可引起低氯性碱中毒、肌肉无力、疼痛,甚至抽搐。所以,大量饮水时,可加入适量盐,如喝些淡盐开水或淡盐茶水。有学者指出,热水中单分子较多,能迅速渗入细胞,使缺水的机体及时得到水分补充。因此,口渴喝淡盐开水会加快的纠正缺水状况而觉得舒服。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夏季饮水在1800~2300毫升为宜。

3. 适当多食酸味、咸味食品夏季多汗除津液流失严重外,同时伴随矿物质的流失,易导致心脏搏动异常。《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夏至时节,阳盛于外,脾胃阳气不足|慎食寒凉1. 凉性瓜果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中医认为,夏季阳热在外,脾胃阳气相对不足,在夏季适度吃些凉性蔬菜瓜果,如苦瓜、冬瓜、西瓜、芽菜、银耳、香蕉等,有助于清热消暑,但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2. 忌食冰镇食品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对于炎炎夏日,嵇康《养生论》有其独到见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

①推荐膳食:益脾饼

1. 材料准备主要食材:面粉200克,南瓜25克,鸡蛋1枚,木糖醇5克。食药物质:大枣5克,鸡内金(炒)5克,干姜3克。

2. 制作方法1)大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弃去枣核,留水及枣肉。2)南瓜去皮蒸熟,制成瓜茸。3)鸡内金、干姜打粉,同枣肉捣如泥,拌入大枣水、南瓜茸、鸡蛋、木糖醇及面粉,和成面团。4)分成8个小饼,常规烘焙至焦黄酥脆,当点心食用。口味甜香。

3. 功效:健脾益气,开胃消食。

4. 适用人群: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腹泻,神疲乏力等症状者。老幼皆宜。

5. 膳食点评:夏至依旧炎热,此时饮食应以健脾助运,消食导滞的食物为主,益脾饼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具有健脾益气,开胃消食之效,炒鸡内金可健脾消食,加上少量温中散寒化饮之干姜使其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效果更佳,大枣一方面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另一方面可以使药膳的色味更佳,作为五谷之一的面粉亦有和中养胃之功。最终益脾饼可以起到缓补脾胃之气,开胃消食之功。

②推荐膳食:圆肉柏子仁炖猪心

1. 材料准备主要食材:猪心250 g,调味品适量。食药两用材料:桂圆15g、柏子仁10g。

2. 制作方法⑴ 将猪心洗净,放在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洗净;⑵ 将柏子仁去杂、洗净,放入猪心内;⑶ 烧热锅加入猪油,煸香葱姜,烹入料酒,放入清水,倒入炖盅内,放入猪心、桂圆,上笼蒸至猪心熟烂,拣去葱、姜即成。

膳食点评:“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益肾”,《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心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足,浮越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此时以圆肉柏子仁炖猪心汤做食养,有助于保护、调养人体的君主之官——心。

③推荐代茶饮:香薷薄荷茶

1. 材料准备食药物质:薄荷2克,香薷1.5克,淡竹叶1.5克,车前草2.5克。

2. 制作方法将上述材料加入沸水焖泡约20分钟,可反复冲泡至味淡,每日一剂。

3. 功效:清热祛湿,消暑利水。

4. 适用人群:因感暑热出现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