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339:纷纷扰扰,惺惺了了,天理昭昭——读《白泽先生志怪谭》

文/望月听雪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开明南有树鸟,六首。”《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其中“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历久弥新,其中人物太过于玄幻,因此常常被借用书写出更多感天动地的作品,最喜欢的莫过于桐华的《曾许诺》和《长相思》了,“'天上鹣鹣不独飞,水中鸳鸯会双死’,爱一个人,就是接纳他的一切,璟陪小夭去问巫王她和相柳的情人蛊,不会因为相柳而责怪小夭什么。相柳拼死保护小夭,成全她跟璟,让她有人可依。”“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请将我的心掏去,让我血漫荒野,似山上桃花,只要能令你心中有我。”而故事的主角,相柳,在《山海经》中,是上古时代的凶神,共工的臣属,“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连人形都不具备的相柳,却在桐华的笔下有了人性,有了灵魂,将那个传说美化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就是志怪小说的魅力,有着那样人神共愤的传奇,却又具有人性的阴暗或者光辉,两者完美又矛盾的结合铸就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人物。
这本书,一经翻开便是手不释卷的一气读完,熟悉的气息自然令人想起《山海经》以及其他类似的作品,而更具看点的便是由一本手写体志怪小说《修罗鬼志》引出五十年前尘封于历史尘烟之中的真相,加入的推理仿佛看到了柯南的影子,“聊斋志异”,“鬼吹灯”,“默读”,“福尔摩斯”,脑海中浮现出这些精彩无比的故事。而修罗恶鬼,又称夜叉,“头生犄角,手拿钢叉,身有蝙翼,是古代最恐怖的恶鬼。它们并非阳间的生灵,而是生于阴间的天生鬼物,乃是血海修罗的奴仆。作为奴仆它们同样的嗜血好战,是鬼中恶鬼。如果它们出现在人间,那周边必然掀起血雨腥风。”人间修罗案,因修罗的志怪而起,有着双重含义,人心鬼域,“人心似鬼,鬼行如人;看似志怪,实为谜案!民国学者白泽先生,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揭开鬼怪皮下真相,作中作、局中局、案中案,密室套密室,无人生还连环反转!山野秘闻、民间传说、连环命案、鬼魅人心”,“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天道轮回,总有人将世间的“魑魅魍魉”一网打尽,五十年亦不为晚,一份迟到的慰亡灵之民国浮世绘。
“民国十一年,白泽先生的好友陶方璧意外拾得一本手写体志怪小说《修罗鬼志》。本以为不过是些唬人的恐怖故事,却意外发现其内容与五十多年前数桩无头疑案惊人吻合。而最后一桩'无人生还’案,更是巨细靡遗。山顶古寺,吊桥断裂,成云中孤岛;黄昏来客,密室身死;雷暴之夜,无人生还……唯有那来无影、去无踪的修罗鬼,消失在晨雾之中。”
“暴风雪山庄”,雪地,是完美的密室设计,因了任何痕迹在雪地上将无所遁形而著称,在各类侦探著作中屡见不鲜,却各有各的创意与抽丝剥茧的推理手段;“苦厄寺无人生还案”,山顶古刹,原本应是一个推开门便看见如许美景的静修之所,却在一个雨疏风骤的月黑风高夜,寺内7名僧人和2名香客一夜之间全部惨死,无一生还,将一个寺庙变为人间炼狱修罗场。而就在血案发生之前,这座寺院通往外界的唯一桥梁因为年久失修加之风吹雨淋而损毁,寺院完美成为了“孤岛”,鬼魅无声的将黑手伸向了这座人进不来也出不去的寺院,这场惨绝人寰的血案的真相是什么,谁是隐藏在阴暗处的“魑魅魍魉”?“专抓不睡觉小孩的妖怪,掌管河水涨落的河神,能预测吉凶的狐仙……类似的志怪传说,你一定听过。而白泽先生,就是一位专门研究各地志怪传说的民俗学者,热衷于从志怪传说的细节中,探究那些被埋葬的历史往事。”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将撕开鬼怪的面纱,真相只有一个,人不可能枉死,乱世里的人性沦丧,将这个时代碾碎在凌乱的风尘里,撕开过往、揭开伤疤,血淋淋的事实终于大白于天下,半个世纪之久的恩怨了却,“终须报。正直无私依公道,任天公较与不较。纷纷扰扰,惺惺了了,天理昭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