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剂:干姜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干姜散

【处方】 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13克 款冬花15克 细辛0.9克 白术0.9克 甘草0.9克(炙微赤,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0.9克 木香0.9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效与作用】 治寒邪伤肺,气嗽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入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干姜散

【处方】 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膈气,食后呕逆,心胸中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

《圣惠》卷七十九:干姜散

【处方】 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术1两,艾叶1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缩砂半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石脂1两。

【功效与作用】 产后脓血痢,腹中痛,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上为细散。每服3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九十三:干姜散

【处方】 干姜1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半两(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小儿暴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干姜散

【处方】 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白矾(烧汁尽)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脾脏有积,霍乱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饭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干姜散

【处方】 干姜1两,槲白皮(姜汁炙5度)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一切赤白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温米饮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干姜散

【处方】 干姜(炮)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齆鼻。

【用法用量】 以少许吹入鼻中。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干姜散

【处方】 干姜(炮裂)1分,半夏(汤洗7遍)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悬痈肿,生息肉。

【用法用量】 盐豉和涂患处。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圣济总录》卷一四○:干姜散

【处方】 干姜末、盐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去毒。主毒箭所伤。

【用法用量】 敷疮上,毒自出。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

《济阳纲目》卷一○○:干姜散

【处方】 干姜2两,人参1两半,甘草1两半,细辛1两半,麦门冬1两7钱半,桂心1两7钱半,当归1两7钱半,远志1两,吴茱萸5钱,蜀胡椒7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胃虚胫寒,面浮身枯,诸骨节皆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一○○

《圣惠》卷二十:干姜散

【处方】 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半两,生干地黄1两,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风入腹,痛闷乱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半中盏,酒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千金》卷十五:干姜散

【处方】 法曲1升,干姜1升,豉1升,蜀椒1升,大麦糵1升。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效与作用】 心意冥然,忘食,胃寒不能食。

【用法用量】 食后服5方寸匕,1日3次。以能食为度。

【摘录】 《千金》卷十五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干姜散

【处方】 干姜、半夏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悬痈,咽热,暴肿。

【用法用量】 以少许着舌上。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

《圣惠》卷五十九:干姜散

【处方】 干姜2两(炮裂,锉),栀子仁14枚。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薤白7茎,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四十六:干姜散

【别名】 干姜汤

【处方】 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3分,白术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木香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气嗽,呼吸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五十九:干姜散

【处方】 干姜3两(炮裂,锉),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龙骨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久冷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煎乌梅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医心方》卷五引《效验方》:干姜散

【处方】 干姜2分,桂心1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效与作用】 鼻中不利。

【用法用量】 取如大豆许,以绵裹,塞鼻中,觉鼻中热便去之。

【摘录】 《医心方》卷五引《效验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干姜散

【处方】 干姜(炮)1两,白矾(烧)1两,蛇床子(微炒)1两,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藜芦(去芦头)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风疳虫蚀牙齿动摇,挺出隐痛。

【用法用量】 每用1钱匕,热酒调,热漱冷吐,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惠》卷五十九:干姜散

【处方】 干姜3分(炮裂,锉),黄连3分(去须,微炒),桂心3分,木香半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脓血痢,腹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干姜散

【处方】 干姜1分,黄连1分,桂心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肠澼,溏便脓血。

【用法用量】 酒服方寸匕,着糜中食,1日3次。

多脓,加姜;多血,加桂。

【注意】 忌猪肉、冷水,生葱。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干姜散

【处方】 食茱萸1两,干姜1两,白术1两,甘草1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效与作用】 胃冷,食后吐醋水,洗洗如醋浆,食羹即剧。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用酒或汤送下,1日3次。

【摘录】 《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干姜散

【处方】 干姜、雄黄。

【制法】 上各为细末,分别下筛。

【功效与作用】 目翳。

【用法用量】 取如米,着翳上,1日2次。

【摘录】 《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赤水玄珠》卷九:干姜散

【处方】 姜炭。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童便调服。

【摘录】 《赤水玄珠》卷九

《普济方》卷九十八:干姜散

【处方】 栀子、甘草、干地黄、细辛、茯苓、吴茱萸、芍药、芎䓖、干姜、当归、桂心。

【功效与作用】 贼风,腹中绞痛,并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即抢心胀满,胁下如锥刀刺;并主少阴伤寒。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酒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九十八

《卫生总微》卷十:干姜散

【处方】 干姜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水泻无度。

【用法用量】 粥饮调下半钱或1字。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圣惠》卷七十九:干姜散

【处方】 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神曲1两(炒微黄),赤石脂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产后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干姜散

【处方】 干姜(炮裂)1分,黄连(去须)3分,人参3分,肉豆蔻(去壳)1枚,当归(锉,焙)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5遍)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小儿下痢脓血,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以粥饮调下,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干姜散

【处方】 干姜(炮)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椒目半两,猪苓半两,小麦曲(炒)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妊娠下痢。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0)

相关推荐

  • 姜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丸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方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类人群都非常喜爱.今天就来看看姜附丸的功效作用等. [处方] 香附子1斤(大者,去毛皮,泔浸3宿,春夏1宿,滤出水 ...

  • 千方百剂:黄耆散

    <普济本事方>卷五:黄耆散 [处方] 黄耆(蜜炙)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洒,九蒸九晒)桔梗(炒)白芍药各15克 甘草7.5克(炙)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治咳嗽.咯血成劳 ...

  • 千方百剂:黄芩散

    <圣惠>卷六十二:黄芩散 [处方] 黄芩1两半(锉),黄耆1两半(锉),木通1两半(锉),前胡1两半(去芦头),川升麻1两半,栝楼根2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生,锉),川大黄 ...

  • 千方百剂:黄龙散

    <鸡峰>卷十九:黄龙散 [处方] 木通1两,瞿麦1两,大黄半两,陈橘皮1分,槟榔4个.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水气,服青龙丹后至第5日水道涩滞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2- ...

  • 千方百剂:黄柏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黄柏散 [别名] 黄柏白蚕散(<古今医统>卷六十三). [处方] 黄柏(蜜涂,炙千,去火毒)白僵蚕(直者,置新瓦上,下以火焙至丝断,去火毒)各等分 [功效 ...

  • 千方百剂:藿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散 [处方]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 [炮制]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 ...

  • 千方百剂:急风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急风散 [处方]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 川乌(二枚.炮裂.去皮脐) 南星(一枚.炮) 藿香(半两) 防风(去叉.半两) 白芷(半两) 全蝎(一分炒) 白附子( ...

  • 千方百剂:滑石散

    <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引<古今录验>:滑石散 [处方] 滑石60克 栝楼90克 石韦15克(去毛) [制法] 上三味,捣筛为散. [功效与作用] 清热生津,利水通淋.治热淋,膀胱 ...

  • 千方百剂:红散子

    <鸡峰>卷二十三:红散子 [处方] 蝎1分,防风1两,桔梗1两,茯苓1两,甘草1两,白芷半两,天南星.麝香1铢,龙脑少许,朱砂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风疾惊搐. [用 ...

  • 千方百剂:寄生散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寄生散 [处方] 桑寄生(切,焙)牡丹皮 鹿茸(酒浸,炙去毛)桂(去粗皮)各15克 [制法]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治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