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红霞: 从《山海情》到精盐恋

原创作者:李红霞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从《山海情》到精盐恋

最近,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让全国观众,在笑中带泪,意犹未尽中追完了全集。2021年的开春之年,迎来了年度的第一爆款国剧。高开低走的影视剧很常见,这样高开高走的电视剧在影视界还是很少见的。牢牢圈粉了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豆瓣开画评分更是以9.4分收官。这是一幅西海固人民激荡着理想主义的浪漫,又蕴含着现实主义真切的扶贫画卷。它讲述着90年代宁夏西海固地区“吊庄移民”的故事。看到简陋破烂的土坯房,穿着破旧的衣衫,黝黑粗糙的脸上浮着两朵“高原红”的村民,落地感满满喜怒哀乐的宁夏方言,质朴如尘埃的黄土地贫苦生活,无不带有鲜明的时代感,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剧中的几个核心人物无时不刻地在向我们传递着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的“希望值”和“价值感”。只有希望值辽远广阔,向上而生,我们才能追求人生美好的生活;只有价值感硬核强大,向内而长,我们才能拥有自信人生的底气。
剧中有这么一幕:水花架着木板车,拖着残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奔走在了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上,7天7夜,400多公里,她带领着全家奔赴新的移民点(吊庄)走不动了,她就唱“花儿”给自己鼓劲,漫天黄沙里,她的笑容,让人动容。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有一种乐观,独立,倔强的力量,像生生不息的蔓藤柔软而坚韧,即使命运是冰冷刺骨的铜墙铁壁,也依然不改初心,坚强的向上攀爬,肆意生长……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精盐车间的加碘工,夜夜守在皮带前,一眼不眨地盯着那忽大忽小,渐粗渐细的加药水管,皮带上跑40公分的湿盐,药液的弯度就会开在180°;遇到细窄的盐流时,他们就会及时调整在90°;当皮带上铺着一层薄沙时,他们随时就会调整在45°。有时遇到粗沙和细面时,他们就会经验,稍微的改动着一点点的流量,迅速取样,做样,快速调整适当的滴液。有时一个合格品样子,都要重重复复做五六次。爬在皮带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任凭空中落下层层叠叠的盐尘,遮住了双眼,眼睛疼的直淌眼泪,也不敢放松责任和担当的决心。一个班跑下来,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遇盐水浸泡过的工作服穿在身上,皮肤痒的全身都起红疙瘩……命运如石,砸向生活,激起水花,人生命运的好坏,终究会依赖你的能量积累,才华胆识,向阳而生的心态,即使被生活打入谷底,我想你的运气也不会太差。正是我们周围无数个这样的“水花”在告诉着人们:努力和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天赋。人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幸福和自由。
剧中的马得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得福是千千万万个扶贫干部的缩影。他身上每一个闪光点都是扶贫干部最美的印证。他带领着大家背着干粮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席卷着过迁徙的队伍……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开疆拓土,苦战黄沙,辛勤劳作,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村民们移民安置,60户通电,灌溉扬水,磨菇建棚等。二十年后他终于让“青山绿水,塞上江南”出现在了影片的结尾处,引起了观众前所未有的共情。不由得就会想起我们的高厂长,在精盐车间任职的这几年来,每天踏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仔细查阅昨晚的化验单,成品盐是多少,二级品盐又是几成,出现的不合格品,他都要亲自到货位上查看堆放的区域是否符合定置要求。对于 合格品他还要随时抽样。不管是早晨还是下午,查阅完化验单后,他就会换上工作服和绝缘鞋,都要到精盐车间的每一个班组的作业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检查一些严重腐蚀隐患相当大的设备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一一记在上面。等到每年停车检修时给我们更换新的设备,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有时会为几个精盐车间超出的额定人员而夜不能寐,处心积虑的想着怎样才能很好的内部消化;有时会为员工多争取一些加班的名额,他都要提前打报告向盐碱分公司总部申请;有时会捧着员工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洁白,粒大,味纯的加碘盐,面对全国疫情市场滞销,他总是泪如雨下;有时在公司的年度会上,听到国家中盐公司的总部的领导宣布我们精盐车间又上升为食品级食用盐的运营企业,他总是热泪盈眶……孟子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成大事者!!!
在我的眼中,剧中最动人的场景莫过于福建的扶贫专家为村里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技术、资源,带领着家家户户学种植双孢蘑菇画面,可当大家满怀信心种植出了热闹灵动的磨菇时,由于市场供应量的饱和卖不出去,很多农户全部烂在了自家的地里,男主人公气愤难当,一把大火烧了自家的大棚疏菜,蹲在院里的土坯墙角垂头丧气痛哭流涕的情景……这一幕将整个剧作的悲点渲染到了极致,看的我阵阵酸楚又无可奈何。这让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一个维修工发在精盐车间工会群里的一张图片,在几十米高的露天平台上了,几个维修工轮起铁锤拆卸着不能运转的故障机器。厚厚的防寒服被盐水浸湿了一大片瞬间变成硬铁片,棉帽子上,眉毛上都是嘴里哈出的热气结成的冰渣子,镜片上雾气蒙蒙,满脸的高原红,眼泪都结成了冰柱子挂在了脸上,哆哆嗦嗦扳动着如铁似刚的螺栓,盐水油污粉尘冰块腐蚀的铁锈迹斑斑纹丝不动……半个小时后,小伙子又发来一组图片,是维修工重整出发,手握撬棍,肩扛大锤,提着几个冒着热气的水桶,怀里踹着爬在地面上干活的草甸子,登上了通往平台的铁梯子上。精盐车间全体上下领导和员工跟随他的照片揪着的心一起一落,大家盼望着能早点拆掉故障电机。又过了半个小时,平台上一片空白。工会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基层领导和一线员工的纷纷点赞。一部电影的主旋律能不能获得好的口碑关键要看作品有无“硬核”的内容。有没有“有情怀、有温度、有筋骨”接地气的生活气息。能不能引起大众喷薄而出的共情。一篇篇文字记载的背后,是我们精盐车间一个个俯身一线不计任何回报兢兢业业基层干部(硬核的理想主义)。一张张图文传递的饱满,是我们精盐车间一群群乐观向上,努力拼搏,艰苦奋斗鲜活可爱的劳动者(硬核的现实主义)。我们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手中的根)。同时守住信仰与初心,坚守理想,铭记奉献(老一辈手中的根)就像那沙漠公园深处那一片历经严霜,依然生机勃勃,黄叶染金,光影交错,闪烁着万丈光芒的胡扬林……
几个月前,一个驾驭光影的行家,他的作品都以构图诗意,内涵隽永著称。他总是喜欢运用镜头传递理念。在夕阳西下时,他站在精盐车间一线离心机的平台上,架着自己落地老式的照相机,眺望远处微波粼粼的卤水湖面。夕阳穿过蓬勃旖旎,带着几分科幻色彩的天空。投射下来线线金闪闪的光芒,印照在波光粼粼的盐湖镜面,朵朵溅起的水花耀耀生辉。“根”源起地,分外絢烂,分外壮阔。一个极速的“对切镜头”太阳一次次从地平线缓缓升起,散发出金色的光芒,照耀着蓝天白云下的精盐车间:宽敞干净的马路,高楼大厦的厂房,排列整齐的车场,绿树成荫的通道,迎风飘扬的火红灯笼……一次次光影,造型,场景,道具,云破天开“空镜头”的呈现,为勤勤恳恳的人们和“艰苦、奋斗、坚持”硬气之硬的现实主义者打上了诗意的高光!

李红霞,阿拉善文学爱好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