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嶓冢山

(0)

相关推荐

  • 汉族的汉怎么来的?

    汉族在汉朝以前称华夏族(华和夏上古时期同音,本一字,互相通用,先秦古籍中称夏或诸夏,以区别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大约在春秋时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华夏连用,出现华夏称谓,相传在大约五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 ...

  • 陈欲胜:陇西乡镇系列篆刻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 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隋改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 ...

  • 【干货】祁山是哪座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妇孺皆知,但祁山是哪座山从古至今说法不一,主要存有两说: 一是祁山堡说.<辞海>:"祁山:在甘肃省礼县东.汉代在西汉水北岸山上筑城,极为严固,即今祁山堡,为军事必争 ...

  • 陇西三台有个古城

    豲道略考 王利仁 遗稿 张宏峰 整理 -请作者张宏峰先生联系本平台,支付稿费- 旧时,陇西一直流传:"豲道古城在陇西东铺渭河北岸的台地内"之说法.后见一<通讯>内称:豲 ...

  • 《水经注》卷二积石之山、析支河曲、河厉等考略

    △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 河自蒲昌,有隐沦之证,并间关入塞之始,自此<经>当求实致也.河水重源,又发于西塞之外,出于积石之山.<山海经>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 ...

  • 《水经注》所载“白鹿山”在哪里?

    传说,三国时人桑钦著<水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名<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中记载"清水出河内修 ...

  • 《水经注》里的合离山

    △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 合黎山也. 合离山,<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合黎山.<元和志>卷40张掖县:"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亦作合离山 ...

  • 《水经注》里的朱圉山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即冀县,山有石鼓,<开山图>谓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则鸣,有常应.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鸣浅殃万物,鸣深则殃君王矣. 朱圉 ...

  • 《水经注》里的西顷山

    西顷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 <禹贡>中条山也. 西顷山,又称嵹台山,西强山.即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西倾山.西北一东南走向.属秦岭西端.为洮河.白龙江分水岭.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

  • 《水经注》里的熊耳山

    △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 是山也.谷水出其北林也. 熊耳山,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南.<汉书·地理志>弘农郡卢氏县: "熊耳山在东,伊水出." <后汉书·刘盆子传&g ...

  • 《水经注》里的陇山、终南山、敦物山

    △陇山.终南山.敦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 陇山,山名.古称陇坂.陇坻.陇首.为六盘山南段 的别称,在陕西省陇县西北,南北走向,北连朔漠,南带汧渭,长约100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山势陡峻, 是渭 ...

  • 《水经注》里的荆山

    △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 东条山也. 卞和得玉璞于是山,楚王不理,怀璧哭于其下,王后使玉人理之,所谓和氏之玉焉. 荆山,荆山,在今湖北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水西岸.沮.漳二水发源于此.<尚书·禹贡 ...

  • 《水经注》里的汧山

    △汧山在扶风汧县之西也. 汧山,即岍山.亦名岳山.吴岳山.岳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汧县:"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续汉书·郡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