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朱圉山

(0)

相关推荐

  • 甘肃省陇南市籍三国名人:礼县两人,成县四人,文县一人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该地在秦代被定名为武都道,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将该地更名为武都郡,隶属于凉州刺史部.自刘备占据益州后,蜀汉.曹魏两国 ...

  • “天水”探源/ 赵逵夫

    礼县发现的天水家马鼎. 天水市秦州区齐寿山. 天水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郡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置史.其间,其治地屡经变迁,以致后人对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 很多书籍.文章谈到 ...

  • “严”姓源流

    严,郡望为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即前114年,拆分陇西郡地置郡,治所在平襄县,即今通渭县平襄镇.东汉永平十七年,即74年,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即今甘谷县东.三国魏复名为天水郡,治所仍在冀县.唐武德元年 ...

  • “姜”姓源流

    姜,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即前114年,拆分陇西郡地置郡,治所在平襄县,即今通渭县平襄镇.东汉永平十七年,即74年,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即今甘谷县东.三国魏复名为天水郡,治所仍在冀县.唐武德元年,即公 ...

  • 秦人的西畤就在朱圉山身处

    甘谷县朱圉山脉大山附近约十公里范围内有一个大型石雕群落.这些石雕群落的分布是按照我国古代的五行思想的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设置的.是秦襄公为庆祝秦立国成为诸侯而设立的祭祀五方 ...

  • 郭强《朱圉山颂》

    朱圉山,秦岭西延之余脉,虽然它没有华山的雄伟壮观,泰山的巍峨秀丽,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名篇.其貌不扬,朴实无华或许是朱圉山最真实的写照! 褚红色的山崖,在夕阳的映照下,是那么的娇艳 ...

  • 旧文重发:《甘谷县朱圉山莲花石石雕群落中的朱雀石》

    朱雀,亦称"朱鸟",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淮南子>:& ...

  • 《水经注》卷二积石之山、析支河曲、河厉等考略

    △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 河自蒲昌,有隐沦之证,并间关入塞之始,自此<经>当求实致也.河水重源,又发于西塞之外,出于积石之山.<山海经>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 ...

  • 《水经注》所载“白鹿山”在哪里?

    传说,三国时人桑钦著<水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名<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中记载"清水出河内修 ...

  • 《水经注》里的合离山

    △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 合黎山也. 合离山,<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合黎山.<元和志>卷40张掖县:"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亦作合离山 ...

  • 《水经注》里的嶓冢山

    △嶓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 南条山也. 陇西氐道县,在天水放马滩地图1号图中,有一个带框的地名为"邸".李学勤先生认为:邸是县道一级地名,即后来的氐道,在今天水西南,属陇西郡.曹婉 ...

  • 《水经注》里的西顷山

    西顷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 <禹贡>中条山也. 西顷山,又称嵹台山,西强山.即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西倾山.西北一东南走向.属秦岭西端.为洮河.白龙江分水岭.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

  • 《水经注》里的熊耳山

    △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 是山也.谷水出其北林也. 熊耳山,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南.<汉书·地理志>弘农郡卢氏县: "熊耳山在东,伊水出." <后汉书·刘盆子传&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