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从韩国N号房间到《看见》:描摹出最真实的人性

韩国N号房间的事情,再次刷新了我们对韩国男人的认知——26万人线上付费观看女性被性剥削,其中被剥削的还包括未成年,而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11岁。

这是个什么概念?韩国人口的官方统计是5164万人,刨去妇女、老年人和儿童,这意味着每100人中就有一个观看该视频且无动于衷的人。

而这些男性还认为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付了费却没有直播间看,运营者和那些被性剥削的女性犯了诈骗罪。

这个现象令我毛骨悚然——这扭曲的人性。

人性的可怕不仅仅在于它的黑暗面,更在于它的变化莫测,难以揣度。

1.

柴静的《看见》给我们重新将人性的轮廓细致的描摹了一遍。

“无声的尖叫”中,柴静来到监狱里采访几位杀夫女犯。

安华,被丈夫家暴长达20年,一只眼睛被丈夫砸在脸上的酒瓶扎瞎,她从不反抗,直到最后一次,她刺了他27刀。

另一位女犯小豆,结婚八年,从来没有穿过短袖,因为不能让别人看见身上的伤,被皮带子吊起来'溜’是家常便饭,丈夫经常在大半夜扯住她的头发往后拉,将一把冰冰凉凉的刀放在她脖子上。

小豆最终用铁棍把丈夫打死,就一棍,他挡都没挡,大概是没想到。

这些女性大多为农村妇女,没有受过教育,早早的嫁了,被关进去后只留着老人小孩在家里独守空宅。

年纪幼小的孩子在没有了父亲的同时永久失去了母亲,没有父母的教育,他们在长大之后又能做什么?偷盗?流浪?亦或者犯罪?

这于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正如文中所说的:“人性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

当善良被吞没,便只剩下一个以暴虐为食的行尸走肉。

2.

从孩子稚嫩的瞳孔中,我们也能窥见几分人性。

在“双城的创伤”中,一个偏远小城中几个六年级的孩子接连服毒自杀,看似只是因为小姑娘苗苗经受不住流言蜚语而自杀,她的朋友伤心得想要随她而去。但被深深掩埋在人性之下的,却是朋友间有心的算计.

小杨是班上最高的男生,苗苗叫他“哥哥”,但因为苗苗又认了另一个保安做哥哥,小杨不再理她,为了祈求小杨的原谅,在聚会上,苗苗的另一个好朋友当众向小杨表示好感,这时小杨让一个喜欢苗苗的男生抱她,她同意了。由此而产生的流言蜚语,让自尊心极强的苗苗生了离开的念头。

初读时不敢置信,这只是几个六年级的孩子。

早熟的情感,朋友间的虚伪,恶意的放大。

其中包含的嫉妒、算计等等细密的人性将真相紧紧的压裹着。。

大家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也正因为小孩是最纯粹的,所以他们展现的恶意也纯粹的令人心寒。

如果说,天灾我们可以团结一致,不公我们可以奋起抗争,那么人性呢?这颗已经生根发芽的种子要怎么解决?难道就这样任由它以负面情绪为食,在我们的心房开枝散叶?

这件事终是无解,大概只有打开孩子们内心才能知道最妥善的解法,但这恰恰也是直至现在我们每个人仍在努力的。也许当家庭重视,教育水平上升的时候,这样的悲剧可以减少。

就像这次疫情大家都说“这要从一只蝙蝠讲起”,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并不单单只是一只蝙蝠的错。

就像这件事情谁也知道这并不单单只是孩子的错。

3.

每个人眼里对“错”的定义不同,道德的底线更是有天壤之别。

06年有一段女人踩猫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里,那个女人带着笑,照着它的眼睛踩下去,那只猫无力的挣扎直到被踩死,她踩时面对一个摄像机,录下的视频被拿来在网上付费观看。

柴静分别采访了录制者和踩猫的女人。

是什么让她去做了这样'视生命为草芥’的行为?是利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你听得耳朵起茧,但是细细一品味,你会发现它恐怖得令人毛骨悚然。

录制者认为:“不违法,没有成本,没有风险,收益很大。而公民的道德规范里有没有写不能踩猫。”

利益一点点磨平了她心中道德的底线。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经历不同,心中那一条虚无缥缈的道德底线也就不同,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底线,他可以做任何在世人目光中的丧尽天良、伤天害理之事。

踩猫的女人在网络上也受到了舆论的制裁,她被媒体围攻,她的孩子无法去学校上学。自责和煎熬在她的内心盘旋不下,但是正应了那一句话“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她二十二年的婚姻,她弄不明白的感情和仇恨,对未来的绝望……一件件,都像石头一样,沉甸甸的压在她心上。

在长久的压力下而产生畸形的心理,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总结了以上三个事件,你会发现其实人性是没有国界的,对女性的暴虐、孩子内心的算计、轻视生命的微笑——这和韩国N号房间反应出来的社会现实相差无几。

但与之最大的不同,则是我们有随时可以修订的法律,而不是一纸“废除死刑”的决定。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霍尔姆斯说过:“法律不是一个道德或是伦理问题。它的作用是制定规则,规则的意义不在于告诉社会成员如何生活,而是告诉他们,在规则遭到破坏时,他们可以预期得到什么。”

《看见》要看见的不止是事实的真相,更是要看见人的内心。

不管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是成长的创伤,人性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同的是——人有控制自己的能力,而野兽可以无所顾忌。

就像我很难消化这本书一样,我也很难消化人性。

文/晏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