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军已经消灭45万赵军主力,为何拖到40年后才灭赵国?
相关推荐
-
秦将白起:究竟是暴掠者还是战神?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戈德温男爵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700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他是中国军事史上罕见的天才 ...
-
战神白起,征战沙场尚能全身而退,却葬于庙堂小人之口
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军四十五万主力军,如果乘胜追击,围攻邯郸,赵国就将从战国七雄中除名. 当初长平之战赵国的主将本是廉颇,秦军在廉颇手上讨不到半点便宜,双方僵持了三年之久,最终是秦国派间谍到赵国传播谣 ...
-
春秋战国时秦晋争雄及影响(2)
秦国变法及反攻河西 魏国在对秦作战中几乎是大获全胜,不断的压缩着秦国的生存空间.而秦国几乎濒临灭亡,但也有不少秦国贵族不甘失败,不断变法,目的就是为了反攻魏国,收复河西. 公元前384年,在外流亡二十 ...
-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直攻邯郸,为何秦昭襄王拒绝,若同意能灭赵吗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说它大是因为长平之战投入的兵力是整个战国最多的,秦国和赵国合计投入兵力接近100万,哪果史书说的没错的话,这就是作战部队的人数,还不包括运输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而且 ...
-
战国时第一战神,一生无败绩的秦国“杀神”白起,终被迫自刎而死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历史进入了更加动荡.战乱更加频繁的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林立,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利益而搏杀不断.当历史走进了战国末期,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成为当时头号强国,无 ...
-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生存40年,为何能歼灭20万秦军10万匈奴兵
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赵国是最难打的,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队战斗力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强的,而且赵军中有为数不少的林胡.楼烦等胡人骑士,这些胡人骑士后来还加入了秦朝,在楚汉战争中都有出现,这也成为 ...
-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决定暂时议和,谁更有道理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精锐尽出,在赵括的率领下,赵军被秦国名将白起歼灭了45万人,这是赵国参与长平之战的全部兵力了,白起只留下240个年龄很小的赵军士兵,把这些人放回邯郸报信,白起这么做的目的有两点: 1 ...
-
本来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何40年后才灭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在这场大战中,秦国坑杀了赵国40多万降卒,可以说,基本上把赵国的主力全歼.留在赵国内的,只剩下40岁以上的老人(古代那个年纪确实叫"老人&q ...
-
长平之战,秦国已经消灭了赵国主力,为何却在40年后才灭掉赵国?|魏国|齐国|秦军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后,赵国战败,整整四十万大军,被秦国主帅白起,坑杀殆尽.这一战之后,赵国几乎损失了全国所有的精锐军队,军事体系已经彻底崩溃了. 但有趣的 ...
-
长平之战秦军60万,为何人口2亿的明朝,打满清凑十几万都难?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会发现一件事儿,越往前的朝代,打仗时兵力越多,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就拿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来说,这场赌上国运的战争,赵国出动了45万,秦国一口气也押上了60万! 可越往后的朝代,明明人口更 ...
-
长平之战秦军大获全胜,为何名将白起为赵括说话?只因这三个原因
战后后期,秦国因商君变法之后日渐强大,放眼六国之中,只有赵国能与之一战.赵国老将廉颇用兵如神,和秦军对峙多时,使秦军不能前进一步.秦国上下对这个局面不甚满意,于是施展离间计,蛊惑赵王将赵括替代廉颇,最 ...
-
八年抗战消灭45万日军,苏联6天消灭了75万,差距为何这么大?
八年抗战消灭45万日军,苏联6天消灭了75万,差距为何这么大?
-
白起坑杀45万战俘,为何放走120名童子军?这是赵国最绝望的
白起坑杀45万战俘,为何放走120名童子军?这是赵国最绝望的
-
这块45万美元成交的籽料,十年后能值多少钱?这就是答案!
下午一群玉友在聊天,一位玉友问大家,买一块玉,十年后能升值多少?涨两倍,五倍还是十倍?大家纷纷表示问题比较笼统,不好回答. 他又给大家看了一张图片,说如果以这块刚刚以4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85万元) ...
-
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秦军是如何做到的?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小长假,聊点历史. 文/如海 长平之战,历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超级战争,坑杀 ...
-
湖北发现秦墓,揭开长平之战真相,学者:白起能杀45万俘虏并不难
引言 <涅盘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种瓜得瓜,种李得李.'这句话和人们常说的"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人们在教育后代时,都会让其行善事,得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