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年谱简编(22)广德二年(764年)五十三岁
相关推荐
-
你们知道杜甫草堂吗,今天给大家分享杜甫草堂攻略
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来到成都.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 ...
-
杜诗七律赏(49)杜甫·秋尽
杜甫·秋尽 秋尽东行且未回,秋末从成都往东行到了梓州至今未返, 茅斋寄在少城隈.成都的草堂就留在小城角落让它空闲. 篱边老却陶潜菊,草堂篱边种植的陶潜菊白白地老掉了, 江上徒逢袁绍杯.梓州江上我又空遇 ...
-
【每日古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第93期)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释: ⑴客:指崔明府.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 ...
-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审美赏析
在<杜甫传>中记载,由于成都少尹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二月,听说朋友严武再度任成都尹兼剑 ...
-
新松恨不高千尺,杜甫的这个诗词名句,如何理解
大诗人杜甫的诗歌里有很多经典名句,给我们欣赏阅读时增加了很多惊喜.如著名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这些诗句之所以能够成为经 ...
-
崔淼:杜甫咏春,总在明媚悲壮间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尚书大传>云:"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位于东方,五行属木,色青.这些观念都意味着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但 ...
-
杜甫年谱简编(19)上元二年(761年)五十岁
从他留下来的诗作来看,今年比去年的基调又有了些变化.去年的春天忙着搭建草堂,朋友们也都来帮助他,住处安定下来后,有了闲适的心情享受生活,虽然需要自己在田间劳作,但和家人孩子是团聚在一起的,偶然想起依然 ...
-
杜甫年谱简编(11 )天宝十二载(753年) 四十二岁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以如此浅白如话的句子开头,说出了时间和地点,我们可以想象古时上巳节的风俗盛况,不过到了唐朝的时候,已没有汉朝以前那么的郑重其事了,但人们还是喜欢出来踏春.郊游.杜甫以 ...
-
杜甫年谱简编(15 )至德二载(757年) 四十六岁
从以上的诗题摘要中已经能看出杜甫今年的行踪了,他今年继续被叛军困在长安,四月从长安逃出来,跑到肃宗所在的地方陕西凤翔,授左拾遗.大约当了四个月,九月回鄜州省亲.可能是在十一月回到长安,这时候长安已经被 ...
-
杜甫年谱简编(18)上元元年(760年)四十九岁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在杜甫的一生中,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转折点是在天宝十四载(755年),这一年他开始入仕,是一个叫兵曹参军的小官,但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安史之乱", ...
-
杜甫年谱简编(16 )乾元元年(758年) 四十七岁
今年的春天,杜甫继续任左拾遗,从<杜诗详注>中所收录的诗作看,也写了不少,但从一些选本上看,选录这段时间创作的诗作却并不多,主要原因,这段是时间内的作品以应酬.颂圣之类的应景诗比较多,这类 ...
-
杜甫年谱简编(26) 大历三年(768年) 五十七岁
今年正月,公历应该是在2月份,杜甫一家又开始奔波了.从他留下来的诗看,今年最早的作品是<元日示宗武>和<又示宗武>,这年,宗武已经十五岁了.给他的诗,满满的都是父爱,还有对他的 ...
-
杜甫年谱简编(20)宝应元年(762年)五十一岁
这又是相对平静的一年,虽然杜甫在华州辞官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已不愿意再步入仕途了.在成都草堂,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是自在的.而且,总会跟一些朋友有联系,寄诗,应答诗,赠诗,和诗,谢诗,赠别诗等内容 ...
-
一代诗圣杜甫的传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战乱流离
导语: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天宝五年,三十五岁的杜甫结束了十余年的壮游生涯,意气风发的踏上了西去长安的漫漫长路. 然而,小人得志,奸臣当道,贵妃受宠,君主不朝,满怀壮志的杜甫怀才不遇,备受冷落饱受 ...
-
原位标注2根25加筋和2根22的二排
原位标注2根25加筋和2根22的二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