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四)

(0)

相关推荐

  • 临颜真卿楷书东方朔画赞碑 06环玮博达

    临颜真卿楷书东方朔画赞碑 06环玮博达

  • 读《语石 语石异同评》札记(二)

    八.卷五"造像十二则"条柯氏评云"曾见一石于场市,无造像人名,但云延昌二年二年正月七日造谷石象.隋何长莘造像云:造間石象.谷石間石,他象所无." 案:谷石間石, ...

  • 古建有声,遇见东陵!(一)

    景陵解说词 景陵是入关后第二帝康熙皇帝的陵寝.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卒年69岁,他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也是功绩最为卓著的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平定了三番之乱,收复了台湾,尤其是与 ...

  • 明孝陵与中山陵,钟山龙蟠的隐喻(叶平)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 -- 题 记 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的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丰富优美,文化底蕴博大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一)

    一 李瑞清藏一汉砖砚,上有"黄龙"二篆字,乃清人阮元旧物.内刻有"阮芸台校十三经之砚""阮芸台砖之二"等题字,墨池前有清人翁方纲单刀刻铭文,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三)

    一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并未引起时人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六)

    一 1906年,李瑞清将多年积蓄捐出,加上地方富绅襄助,在上海创办短期的留美预备学堂,企望"送一人出国,将来救中国就多一个人的力量".1912年,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离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七)

    一 1955年,郭子直先生调入西安师院(陕西师大前身)任教.当时学校初建,校图书馆存书不能满足教学之需,急待充实,而国家百废待兴,上市书籍奇缺.先生爱校如家,急校方之所急,响应号召,于1956年8月毅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八)

    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江苏独立,一些达官贵人见大势已去,纷纷弃职逃遁.李瑞清却坚守学校,照常敲钟上课.总督张人骏敬其尽职,遂请其代理布政使一职.在城池被围期间,李瑞清利用职务之便,保全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五)

    一 清道人以宗法北魏驰名.曾农髯则主南宗,有"南曾北李"之称,二人与吴昌硕.蒲华.高邕.王震.俞语霜.谭德钟并称"海上八怪".清道人去世时,曾熙作挽联:&quo ...

  • 刺络闻见录 书内有日文 欢迎阅读

    刺络闻见录 书内有日文 欢迎阅读

  • ​《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前记(赵永康)

    △2020年9月,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赵永康带领<边州闻见录>研究整理项目考察工作组一行到筠连考察相关工作.(方志四川) <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前记 赵永康 边州者何?西 ...

  • 《中西闻见录》述略

    <中西闻见录>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创办于北京的一份近代期刊.对其内容和作者的量化分析表明它以传播西方的近代科技为主旨,与其续刊<格致汇编>相统一.<中西闻见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