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前记(赵永康)

(0)

相关推荐

  • 浅析志书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主要形式

    提要:地域特色文化是志书中最能彰显地方特色的部分之一.四川省新方志特别是第二轮修志采取拓展志书编纂种类.多体裁并用.升格设置.浓墨重彩记述等形式反映地域特色文化,不同程度地凸显了各地文化特色.     ...

  • 幕府诗人的蜀漂往事

    马琳 唐代幕府制度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大批文士入幕为僚,幕府创作也随之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高适.岑参.杜甫.韩愈.杜牧.李商隐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幕府诗人."自古诗人皆入蜀" ...

  • 刺络闻见录 书内有日文 欢迎阅读

    刺络闻见录 书内有日文 欢迎阅读

  • 赵子路:闲话三星考古(文史网会文章之一)

    一.中国古典文献支持科学考古 三星考古,近日已成热点.敝人外行,不宜多言.科学考古应由三家分治,即发掘.保藏.研究. 可就我所知咱们三家,自古就是一家.考古同步发表"发掘报告",乃 ...

  • 《中西闻见录》述略

    <中西闻见录>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创办于北京的一份近代期刊.对其内容和作者的量化分析表明它以传播西方的近代科技为主旨,与其续刊<格致汇编>相统一.<中西闻见录 ...

  • 杨煜达 | 吴大勋事迹与《滇南闻见录》的史料价值

    云南僻处边疆,文献缺乏,自古以来,内陆人来云南留下的笔记.游记,就成为我们研究云南历史的宝贵材料.在清代,有不少人或为宦,或流寓,来滇留下了记载.如刘崑<南中杂说>.同揆<洱海丛谈& ...

  • 张聊公:梅兰芳三十生日闻见录

    民国十二年十一月(旧历九月二十四日)为梅氏三旬览揆之日,缀玉轩内,贺客如云,兹将闻见所及,琐录如下: 梅兰芳与姚玉芙.冯耿光.齐如山.李释勘等友人在无量大人胡同梅宅院内假山石上合影(1927年冬) 京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一)

    一 李瑞清藏一汉砖砚,上有"黄龙"二篆字,乃清人阮元旧物.内刻有"阮芸台校十三经之砚""阮芸台砖之二"等题字,墨池前有清人翁方纲单刀刻铭文,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三)

    一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并未引起时人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四)

    一 一九一九年秋,张大千往上海,经朱复戡介绍,拜曾熙为师.举行拜师典礼那天,张大千在"小有天"酒楼准备了两桌酒.邀请了不少上海书画界名人,如李瑞清.商笙伯.姚云琴.熊松泉等一起见证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六)

    一 1906年,李瑞清将多年积蓄捐出,加上地方富绅襄助,在上海创办短期的留美预备学堂,企望"送一人出国,将来救中国就多一个人的力量".1912年,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离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七)

    一 1955年,郭子直先生调入西安师院(陕西师大前身)任教.当时学校初建,校图书馆存书不能满足教学之需,急待充实,而国家百废待兴,上市书籍奇缺.先生爱校如家,急校方之所急,响应号召,于1956年8月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