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 | 为什么网红景区越来越不受游客待见?


专栏 | 深度研究

领域 | 网红景区

摘要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正常化发展,各种网红景区开始在网络摇旗呐喊进行全方位轰炸。但在表面的欣欣向荣之下,网红旅游市场供需两端的脱节趋势却越发明显。一方面,大量景区通过各种渠道引流来营造网红标签;另一方面,部分游客逐渐对网红景区敬而远之。为什么曾经所向披靡的“网红景区”号召力出现颓势?大量扎堆打造的网红景区又能够走多远?

网红景区透析

网红景区,意指因某些突出特质在网络空间上受到巨量流量追捧,进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游览的景区。

在文旅行业言必谈“网红爆点”的当下,“网红景区”这个吸睛利器似乎成了所有景区的追求目标。一些从“景区网红化”打造中尝到甜头的景区,更是把“网红景区”奉若珍宝。

自大唐不夜城、洪崖洞等网红打卡地走红后,肉眼可见的的游客激增带给文旅行业一针振奋剂,网红旅游的市场发展前景也被寄予无限想象空间。

此后,为抢占网红旅游市场,众多景区蜂拥而上。为吸引和博取流量关注,本着“好省快上”原则,伴随着大量模仿抄袭,各种带有网红元素标签又版本各异的“摔碗酒”、“网红桥”、“不倒翁小姐姐”从北到南一路复制,充斥着各个大小景区。

直到今日,通过各类搜索平台、流量渠道展现的景区,几乎都在争相为自己安上“网红景区”头衔。

网红景区对游客吸引力为何逐渐走低

作为文旅行业不可否认的弊病,现如今国内景区在“版权领域”意识极为薄弱,这一缺陷也造成了“网红景区”低质化泛滥。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红景区,大多数游客在短暂尝鲜后便开始有意识地疏远这些打着“网红”旗号的粗制滥造景区。

这些低质化网红景区不仅伤害了游客感情,也深深地撕裂着国内网红旅游市场。

概括来看,造成网红景区对游客吸引力持续走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审美疲劳,千篇一律。网红景区走红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特质在网络流量中完美的展现,即网红景区爆火的关键在于其独特又无以复加的“核心吸引物”。而模仿抄袭只能成为“浓眉大眼的劣质兵马俑”伪劣产品。

画面精美,内容空洞。网红景区都带有传播画面精美的特征,致使大量景区喧宾夺主,只追求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性、互动性等。最终沦为头重脚轻腹中空的“花瓶”。

宣传造假,全靠P图。基于网络传播引流目的,大量景区依靠P图技术,伪造并不存在的景区美景。例如国内去年大量出现的“天空之镜”造假拍摄事件,使得游客兴冲冲而至,失望气愤而归。

先礼后兵,欺客宰客。作为景区行业的通病,至今仍有一部分景区依旧在玩着“养猪杀猪”的游戏。例如去年凤凰古城部分无良商家阻止游客使用自带相机拍摄事件,极大地损害了景区形象。

网红景区还能走多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以大唐不夜城、重庆洪崖洞、茶卡盐湖为代表的“网红景区”,确确实实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大量游客。也验证了网红旅游这条发展路径值得景区进行深入挖掘尝试。
但如果我们通过仔细研究以上景区火爆全网的背后,就会发现这些景区都不是自发打造成为网红景区的。它们均是在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能力后,因为受网络流量所需求的特质,顺势晋升成为网红景区的。而不是,本末倒置,通过盲目追求流量而忽视景区内容建设。
对于网红旅游市场而言,或许只有做好以下三个方面,才能保证更健康和持续的生命力
精耕内容,引导流量。内容是网红景区的立命之本,只有形成自身的内容体系,才能不惧流量的进退,引导而不是屈身于网络流量,保持景区良性发展。
摒弃虚假,以诚待客。诚信展现景区真实内容,自信雕琢自身核心吸引物。只有真心对待游客,才能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与正向口碑传播。
规范行业,良性共融。旅游行业应尽快出台针对网红旅游市场的相关标准规范,加强景区独创性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压治理恶性无序抄袭模仿,营造网红旅游市场万紫千红的百花争艳式良性共融。
只有褪下“网红美颜滤镜”,具备真正的“内容”内涵,才能够确保网红景区在面向游客时,不会遭遇“见光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