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为什么要切成心形?
心形钻石的历史极为悠久。早在1463年,心形钻石就已经在意大利贵族之间流传欣赏。1562年,苏格兰玛丽女王赠送给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套心形钻石镶嵌而成的珠宝。这套珠宝甚至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中也有出现。
和水滴形和椭圆形钻石一样,心形钻石也属于“半圆形”的范畴。它有59个切面,从形状上看就是水滴形钻石的圆弧上切了一个“凹口”(注:水滴形钻石即“梨形钻石”,形状如水滴,上尖下圆)从而形成了两个“肩膀”。

圆形、椭圆形、水滴形、心形的比较(非真实大小)
与圆形钻石相比,心形钻石的价值大约要低21%-56%(取决于具体的颜色和净度)。下表显示了1ct和0.95ct的心形钻石价值对比(预设同等级1ct圆钻的价值为100%)。显然0.95ct的价值下来了一大块,以此体现出“重量阶梯”的重要性。

关于那个“凹口”
要完美地切出那个“凹口”其实是很复杂的工艺,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心形钻石是很珍贵的原因之一。以前的人们使用古老的工艺,切出凹口的两边总是大小不一。很多年来,尽管技术不断更新、专利频出,但能切出完美心形钻石的少之又少。
直至最近几年,随着激光切割工具的使用,这才显著提升了切割品质,简化了切割步骤。
“净度”的优化
不仅仅是凹口的问题,净度在切磨心形钻石中也是一道非常困难的工序。要知道,有时候原石里的某个包裹物可能会出现在某种形状的成品钻中,而如果换一个形状的话,包裹物就能被完美地切掉。是否有包裹物的存在,会很大地影响一颗钻石的价值。
这种困难最终会落在切磨工匠的肩头。他们得选择一种最适合的形状作为操作目标。拥有了现代技术之后,切磨工匠能很轻松地判断出包裹物的位置,从而切得净度尽可能高的钻石,而不是“放纵”它存在于单一的圆形钻石中。
下图是一张3.71ct的原石3D照片(感谢Sarine的技术!)。切磨工匠既可以切出一颗圆形钻石,或者一颗心形钻石。
如果切成圆形的话,成品钻的重量应该在1.21ct,意味着有67.5%的原石会被消耗掉!

另一个选择,就是切成一颗心形钻石(如下图),这样成品钻的重量为1.50ct。

不但如此,如果仔细看图就能发现,相比圆形钻石,切成心形可以避免在成品钻内出现一个重要的包裹物,从而提升了钻石的净度。所以,虽然圆形钻石的单位价值高于心形,但由于净度和重量都提升了,因此切成心形钻石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切割比例很重要
当我们切磨一颗钻石的时候,打造合理的各部位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价值还是审美。无论是形态,还是反射光的程度,都取决于各个部分的合理性。在最完美的状态下,光线从钻石顶部射入,经内部反射之后,再从顶部射出。反射出的光越多,这颗钻石就越亮。
下图就是一些有关心形钻石切割的重要比例标示:

小结
本文的目的,在于帮助各位了解心形钻石价值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理解在出现一些变量的时候,怎样做出整体价值更高的选择。毕竟,钻石的某些特性发生改变的时候,价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略显枯燥,各位海涵。
文末列表对比各形状钻石的价值(以1ct、D、IF为标准),取材自Ehud Arye,可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