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第三十三章——快乐机制

博超背倚墙而立,手支靠在立架的横杆上,腰部以下包裹在按摩器里,这是大杨为他们设计的。大杨说,坐轮椅的时间长了,下肢总处于不运动状态,需要每天一到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的站立按摩,这对保持肌力很有益处。

他们把这个时间称为罚站。这个时候人的身体处于非常舒适放松的状态,思维便如潺潺山泉,流水清冽,源源不断。这是博超的体会。

梦亚和予昕坐在沙发上,前面电视播放的是凤凰台节目,予昕在玩一个三维拼图,两只天鹅的造型,可以有两种组合,交颈相靡或比肩同行。这是小迪的玩具,他长大了,已经淘汰了。予昕一手抓着一只天鹅,一次次要让两只天鹅相契。偶尔对上了,她一只手拿着上下观赏把玩一番,再两手用力将它们掰开来。接着重新契合,乐此不疲。

“今天你说的话,有些悲悯的气息。”这个时候,梦亚通常都陪在博超身边,两个人喜欢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你的嗅觉很灵敏呀。”

“小狗的秉性嘛。”梦亚一手揽着予昕一手还拿着本书,慵懒地将头歪靠在沙发上。她看了看闭目养神的博超,“汪汪,感觉哪儿不对了吗?”

予昕看了眼妈妈,也“汪”地叫了一声,继续玩她的拼图。

“哈哈哈”梦亚大笑着搂住予昕,在她的脸上用力地亲了一下,“你又不是小狗。”

博超瞧着娘儿俩也笑了。“在北山,感觉就是不一样。在外边,接触到的人,看到和听到的,时常让我心里沉甸甸的。各地建立起来的工作站,我们自己认为是在做公益,残联也看作是一项工作业绩。帮助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免费配置假肢矫形器,肯定是好事,对吧?我开始时被那些热热闹闹的场面所感动,听到的都是赞扬之词,看到的也多是笑脸,表示感激的残疾人真的也是很多,这些你肯定也都体会到了。但渐渐地,也会听到一些抱怨,一些不友好的声音,原来在那些溢美之词的背后,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觉得好呀。”

“我也听到有些人抱怨工资太低了,特别是那些原本拿了低保的,工作和低保不能兼得。工资扣去原来的低保金,实际工作所得打了折扣,工作的价值也就被打了折扣,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这样。我们追求工作的快乐,通过工作获得人的尊严,将此视为工作的价值之所在。我们的工作是我们自己谋求来的,我们是因为快乐而谋求工作,所以,每一点的创造和成功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但工作站的员工,他们快乐吗?我们能够给予他们工作岗位,却难以将快乐也同时给予他们,甚至可以说,快乐是不能给予的。在北山,似乎已经存在一种快乐的机制,相互感染的氛围,即便是一个新人进来,在一个快乐的机制里也能够分享到快乐。给予的工作与自己谋求的工作存在本质的区别。如果没有快乐机制,抱怨也会相互感染,甚至比快乐传递得更快。”

“快乐机制,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喀什噶尔的快乐也可以分享。明天开个公民大会,建立我们的快乐机制。”

“嗯。快乐不能给予,但至少可以营造快乐的氛围,人们通过这样的氛围可以感受到快乐。这样的快乐虽然与发自内心的喜悦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但或许也不失为方法,让人们能够在那些由内至外快乐的人感染下,渐渐地由外至内陆快乐起来。”博超停顿了一下,“但你说尊严呢?尊严才是快乐之本,没有尊严,工作的最高境界不过是机器人。”

“在没有认识你们之前,我很少想到尊严这个问题,似乎它就在那里,与生俱来。”梦亚望着博超,眼里流露出敬仰的神情:“在你的身上,尊严也从未丧失。我爱你,便是因为你灵魂的高贵,这种高贵在许多人身上并不具备,它与身体有没有疾病无关。”

“在没有生病之前,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尊严。我在那里,尊严便在那里。”博超思考着说:“尊严是什么呢?是人所应当拥有的权利,是他的权利和他的人格得到其他人应有的尊重。疾病在突然之间令我们丧失了工作的权利,与人交往的权利,生活的权利,甚至生存的权利,人们象避开瘟疫似地避开我们。这时重新进入人群,重新获得尊重就变得很重要了。对尊严的渴求正是源于被剥夺,如果不曾被剥夺也就不存在要获得,也就无需反抗和争取。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和存在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权利,是应该受到的尊重。你所说的灵魂的高贵,其实是自尊。当人的尊严受到侵犯时,自尊也会受到伤害。内心得有多强大的人在这样的境况下自尊才能不受到伤害呀?如果内心没有足够的强大,为了保护自尊,就会给自尊裹上一层防弹衣。我们在争取尊严的时候,这层防弹衣已经嵌入肉体,抗争便是撕裂,是向死而生的勇气,向死的自由。”

“这样的悲壮也只有你们的经历才能真正体会。”

“汪!”予昕高兴地叫着高高举起天鹅。

“真棒!拼出另一个造型了。”梦亚拿过予昕手里的天鹅夸奖道。

“这是创造的喜悦,工作的快乐。这样的快乐似乎渐渐地已经离开我了。”

“单纯才能享受快乐。你想得太多了,背负这么沉重的思想还怎么能够快乐呢?”

“你看一棵树,枝叶向上伸向光明。它越是向往光明,它的根越是要扎入土中,扎入幽暗的深处。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你能够拒绝向上吗?为了不失去这已经获得的尊严,就得要拼命向上伸长,就要像那些向往阳光的树一样,根深深地扎进黑暗。不断走向黑暗的深渊,不断撕裂,陷入对生命的悲哀之中。”博超看着她们俩,“谁不喜欢单纯呢?像孩子那样的单纯是多么的美好。然而,我已经不能,许多人长大了也就失去了单纯。梦亚,只有你,依然像金子一样的单纯,纯洁无瑕。”

拯救自己,如何拯救。对自己说大难不死必有不死的理由,做点什么,活出不同的人生。这就是拯救,让自己活得确实有些意义,然后让意义再大一点,更大一点。梦亚没有需要拯救自己的渴求,在她的生活经历中,她没有多想自己为什么活着,也不需要强调自己活着的理由,她总是不自觉地处在拯救他人的位置上,拯救他人几乎是一种本能,没有任何功利和目的。当然,许多时候她并不能拯救他人,所以她也会放弃,也会逃离。但只要她能够担起,她就会竭尽全力,甚至不计后果,也因此,她常被自己的行为拖入困境。

对梦亚所做的事,你若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会惊奇地瞪大眼睛问:还能怎么做呢?谁遇到都会这么做的,不为什么才这么做的。这正是她的可爱之处。

我就做不到了!博超的思想仍在继续刚才的对话。我总是赋予一件事很强的目的,拯救、快乐、尊严。其实制造了一个假象,以为已经将快乐、尊严赋予了残疾人,以为这样便可以获得快乐和尊严,这就是拯救。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免费的假肢矫形器,真的能够给他们尊严吗?是否他们在接受赐予的同时也接受了怜悯?当你以一个施予者的面目出现时,接受者的尊严是不是受到了挑战?这还得对有尊严者而言。先期我们做的网上公益就与此有别,像豆豆那样,主动参与并获得共享资源,有付出也有得到,没有施予者也不存在接受者,但每个参与者又都是施予者和接受者。

我现在加入到社会施予者的一群,因此获得社会的认可,世人的尊重,自我的尊严。但确定获得了尊严?确定不是假象?没有这些成功,我会获得尊严吗?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象梦亚说的那样不需要在意什么尊严,不需要做出了多大的成就才能获得尊严,天赋人的尊严与成就并没有直接的关联。那么,获得尊严的并不是那个作为人的我,而是我所做的那些事,所谓的成功,就像爱马仕的装点。没有这些外在的物质,普通人仍然是普通人,而残疾人就是残疾人,被贴上了可怜的、丑陋的、无用的标签,最多是为他人提供了一个施舍的机会,这就是唯一的用处了。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现实。残疾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被怜悯,也被唾弃,真没有什么尊严可谈。因此,当你以为获得了所谓的尊严时候,其实应当清醒地明白,什么尊严也没有获得。当你失去了这些让人们以为成功的外在物质时,你便只是一个重病人,一个残疾人,一文不值,谈何尊严!

今日的我反对昨日我的作为,可我仍要向世界展现向上生长的枝叶,仍要向往阳光与蓝空。至于在地下爬行的根,在黑暗中摸索,又有谁看得见?又有谁在乎?那可怜的自尊,或者藏在防弹衣里,或者撕裂,早已扭曲得不成人样。外在的尊严,就像为贞女树立的牌坊,百年不倒。

博超沉浸在自己漫无边际的思绪里,像一个站立的思想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