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6)

漢 白玉韘形珮。白玉,有黃斑。此器長條形,中央有一圓孔,上端有一尖角。由帶在手指上的韘的形狀而來,作成幾乎板狀體,繫繩配在腰間。器外圍鏤雕鳳紋。長7.6公分 寬6.0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雙鳳紋韘形玉珮。青灰色玉,沁色佳。韘的主體已近扁平形,略保留長的湴疾郏瑑蓚如U雕鳳紋,略有拙趣。寬3.5公分 長7.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鳳紋玉觿。玉質白,略有硃砂殘留。造形作獸牙,應為古代佩觿解結之遺制,琢一鳳鳥形,高冠,彎喙。長8.5公分 厚0.5公分 寬1.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珌。白玉,間有黃斑。玉珌,為劍鞘末端的飾件。梯形,上寬下窄,上下有通心穿。一面琢龍紋,一面琢獸面紋,龍首超出上緣,龍足頗健壯。長4.5公分 寬6.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璧。碧玉。兩面同紋,紋分內外二圈,內圈以三組不同方向的平行線,琢出格子,每格中琢一圓形乳丁紋;外圈以陰線雕三組鳳紋。外徑17.5公分 厚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圭。碧玉,質甚光潔。琢作一素圭,局部黏附有編織物花紋的泥土,並沾少量銅綠。素圭主要用於祭祀,或在墓葬中代表主人的身份。寬7.04公分 高16.2公分 厚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魚。碧玉。琢一對魚,造形簡單,僅以陰線刻繪腮、眼、尾。無穿。傳與一璧與一圭同出,或為祭祀用玉器。寬3.3公分 長12公分 厚0.6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魚。碧玉。琢一對魚,造形簡單,僅以陰線刻繪腮、眼、尾。無穿。傳與一璧與一圭同出,或為祭祀用玉器。寬3.3公分 長12公分 厚0.6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系璧。玉質。器之半部已沁成灰赭色,其一面雕有乳丁紋,另一面則琢飾花葉相連、並以圈繞器面之紋飾。厚0.6公分 徑5.57公分 孔徑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魚珮。青白色玉,有黃及黑斑。全器為一立雕魚形,溩留~眼、腮及鰭尾,魚身陰線雕有米字紋,上下有通心穿。附木盒。全高2.6公分 長6.9公分 厚1.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筒。青玉,深墨綠近黑色,器口有黃赭色斑。作一直筒狀,全器樸素無紋飾,器內底部有圓槽,似為嵌飾於他器之物。全高10.3公分 口徑6.25公分 底徑6.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劍首。玉質,圓形一面外圈琢飾穀紋,中間為漩渦紋。曾被平剖,只殘留有紋的一面,故僅0.7公分厚,又經染色大部分呈黑色。晚期或用作鎮紙。厚0.7公分 徑5.1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素璧。玉質,灰白,有赭斑。器呈橢圓,孔徑略大,亦呈橢圓。周身琢刻繩紋,作向器中心旋入之狀。徑4.9公分 孔徑2.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斧珮。玉質,周身有赭斑。器頂部分雕飾一臥獅,臥獅之前後足間有一穿。其下兩節均雕飾雲紋,兩旁各有戚齒三。全高6.0公分 長6.0公分 寬3.7公分 厚1.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璏。白玉,有赭黑諸色斑。長條形,較一般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略短,器面長二邊側各琢一道弦紋,內琢穀紋,但有些似是乳丁紋,其中一端有穿。全高1.3公分 長6公分 寬2.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璏。白玉,有赭斑。長條形,器面琢一迴身螭紋與雲紋。本件為[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之殘器,一端已斷去,但有重新加工整平與拋光。全高1.3公分 長6.25公分 寬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瑗。白玉,色灰白周身赭斑。圓璧形,器型略小,內外廓均凸起,器面湼〉耠吋y,雙面同紋。厚0.95公分 徑6.22公分 孔徑2.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古玉圈。白玉質有赭沁。附銅膽、木座。銅膽器身上有織寤ɑ軋D案。木座邊緣及足則飾以如意雲紋。高2.0公分 徑4.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環。白玉質,帶赭黃黑沁斑。環形器,內外均有廓,環兩面皆琢穀紋為飾。全器大多受沁,部分已深入器內鈣化,呈褐黃色。厚0.5公分 口徑10.3公分 孔徑5.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璧。玉質,帶滭S色及淡赭色斑。璧兩面均琢榖紋,尤可見三條平行格線的痕跡。附木架。厚0.5公分 徑15.25公分 孔徑4.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灰玉牙形器。玉質,色白有赭斑。器形略類羚角,質厚而微鼓。光素無紋。是否為隨葬時用的竅塞玉,有待研究。全高1.4公分 長3.30公分 厚0.7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螭紋璧。青玉,玉質有綹,並帶灰青赭斑。器作璧形,一面立雕雙螭,一面湼〉駧缀坞紋。厚1.0公分 外徑8.8公分 內徑3.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鏤空龍紋璧。圓璧形,有廓,廓內飾以鏤空雙龍,龍首回顧,附羽翼,尾交纏。雙面同紋,細部輔以陰刻線。徑16.1 孔徑4.7 厚0.5公分 重308.35公克。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圓(王勒) 。青白色玉,有紅褐色斑。疑為新石器時代玉管珠,後世曾染色。圓筒狀,中央胖向首尾端略圓收,上下對穿大孔。全器光素無紋飾。全高2.1公分 徑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青玉,器尾端有赭斑及土沁痕。全器作蟬形,中央厚、兩側薄,中央上方鑽有隧孔。用簡單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長5.8公分 最大寬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白玉,有滛骷汓c。全器作蟬形,中央上方鑽有圓孔,中央厚、兩側薄。用簡單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長6.1公分 最大寬3.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白玉,有赭斑。全器作蟬形,中央上方鑽有隧孔,中央厚、兩側薄。用簡單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長4.9公分 最大寬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白玉,周身赭黑色斑。全器作蟬形,中央厚、兩側薄。用簡單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此玉蟬未鑽孔,應只能用作喪禮中之口唅。長6.6公分 最大寬3.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青玉,玉色泛灰,有灰赭斑及沁痕。全器作蟬形,中央厚、兩側薄。用陰刻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無穿,可能用作喪禮中的口唅。長5.4公分 寬2.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白玉,有灰斑。全器作蟬形,中央厚、兩側薄,全器扁平。用簡單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此玉蟬無鑽孔,可能用作喪禮中的口唅。長5.9公分 最大寬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白玉,表面有土沁痕跡,有灰斑。全器作蟬形,中央上端鑽有小圓孔,中央厚、兩側薄。用簡單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長5.8公分 最大寬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白玉,有大片赭斑。全器作蟬形,中央厚、兩側薄。用簡單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此玉蟬無穿孔,可能用作喪禮中的口唅。長6公分 寬3.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玉質,呈深赭沁色。全器作蟬形,以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造型較寫實。自頂端有一直穿通到腹部。全高5.5公分 寬3.2公分 厚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白玉,一翅及顏部有赭斑。全器作蟬形,中央上端鑽有隧孔,中央厚、兩側薄。用簡單線條表現羽翅、身、頭等部位。長4.9公分 最大寬2.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圓(王勒) 。青玉,玉色泛黃,有赭斑及白斑。全器呈八邊柱狀體,上下有通心圓穿,無紋飾。長1.4公分 寬1.3公分 高3.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圓(王勒) 。玉色青白,一端口緣處有土沁。圓柱形,上下對穿大孔。上下二端各琢弦紋一道,器身反覆琢斜三連環小方形。全高2.9公分 徑1.5公分。

漢 舊玉蟬。玉質,青黃色,局部微沁成満稚Os形,蟬的首、腹部及翅膀,已雕琢得頗為寫實。後人在兩面加刻篆文。全高6.0公分 寬3.2公分 厚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牙環。全器橫切一段牙材而成,內外周徑皆不規整,剖面呈扁方形;一面打磨光滑,一面較粗,光滑面細線陰刻紋飾,線條簡率流暢,略成鳥紋,細陰線內仍殘留紅色塗料。其一面打磨光滑,一面較粗,原可能是嵌件。這種細線陰刻填朱的裝飾方式,經常出現於漢代器物上。因此,這件牙環可能是漢代器物上的嵌件。外徑3.3,3.4公分 內徑1.2,1.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墨玉蟬。玉質,黑色,整器作一蟬形,頭部雕圓眼,一面湼〉裣s翼。另一面大致平坦,僅在上方刻兩現交叉,下方磨凹痕兩道,以區分出蟬身與蟬翼。本件作品表面使用簡單的數道陰線來表現玉蟬頭翅的作法,確與漢代玉蟬表現頭翅的作法類似,但是其蟬頭下有一道特別粗且深的陰刻橫線,又和典型的漢代玉蟬不類。因此,本器或可能是後代模仿漢玉蟬的作品。厚0.36公分 縱長4.85公分橫長2.4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代 蒲渦紋璧。青玉,全器有深湶灰坏暮稚撸胪该鳌A整,平廓,廓線湺积R整;中孔、外緣齊整;器面上刻飾溒褱u紋。直徑15.64公分 孔徑3.96公分 厚0.3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方形器飾。玉質,有深赭斑,附木座。全器呈方形,面飾乳丁紋,並以陰線相連,形成雲紋,背飾兩圈方格,內圈填綯紋。器背中央有牛鼻穿。座緣開光。高0.5公分 長3.7公分 寬3.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玉蟬。青玉,玉色灰白有赭斑。全器為一立雕蟬,中央厚而邊緣薄,琢有首、頸、翅、腹等,線條簡單但生動,背後有象鼻穿,還有一貫穿首尾之通心孔,作為帽上之飾,此類蟬飾即稱作貂蟬。附木座。長6.5公分 寬3.3公分 高0.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玉高足杯。灰白色玉,有赭斑及釘狀土沁。侈口,深腹,高圈足,有單耳,器腹紋飾以弦紋分作三層,上層為圖案紋飾,中層為交結獸紋,下層為花瓣紋,近足處有繩紋一圈。附木座及木匣。長5.4公分 寬7.5公分 高1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璏。青白色玉,間有黃斑。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是劍鞘上的飾品。長條形,兩端內捲,背面有一方孔。面琢乳丁紋,又以細陰線連接而成雲紋。雕工頗精細,可惜一端有傷缺。長5.9公分 寬2.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龍鳳珩形珮。青白色玉,有赭斑,一端有黑斑一片。器作璜形 (品名為韘形珮,煩請確認),鏤雕兩龍兩鳳,面各相向。兩鳳中間鑽有一小孔,以繫繩佩戴用。長7.2公分 寬5.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青玉扁方。青綠色玉,周圍有黑斑、中央有白斑。扁長方條狀,一角有傷缺。兩面紋飾捲如雲紋,部分間隙填以平行線。玉 屬於裝飾品類。寬1.6公分 高6.2公分 厚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鳳紋珮。白玉,泛溁摇黃色。長條形,中央有一圓孔,其上有一尖角,由帶在手指上的韘的形狀而來。鏤雕鳳形,雙面皆以細陰線刻紋。全高3.9公分 寬8.25公分 厚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珌。白玉,局部沁成深赭色。玉珌,為劍鞘末端的飾件,此件器形與一般玉珌不同,中間有一方孔,頂部一穿、底部三穿。獸首長鼻、無角,獸身短,帶尾。長4.2公分 高1.8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藏家群

找对圈子很重要

(0)

相关推荐

  • 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和田玉

    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和田玉

  • 国色天香:台北故宫藏伊斯兰玉器

    印度 嵌玉花盤.青玉,有白綹.全器成橢圓形,重瓣花口沿,平底.盤內以碧玉金絲鑲嵌花卉,花呈貝殼形,金絲局部有脫略.為痕都斯坦玉器風格.附束繩印花布套.全高1.1公分長24.5公分寬18公分.國立故宮博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5)河南部分4

    玉剑格西汉 宽5.8.高2.6厘米 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僖山汉慕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日玉.正面浮雕一蟠螭.身躯弯曲,长尾上卷,背面线刻变形兽面纹和云纹,中部有一长圆孔可供穿插. 玉剑格西汉 长5.7 ...

  •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

    漢 白玉連環.玉質,有赭色.褐黃烤斑及瑕紋.兩環以一小玉圈串聯.正面各飾二浮雕穿雲螭紋:背面亦琢穿雲龍紋,ㄧ凹一凸各具趣味,串聯玉圈一面飾獸面紋,一面則琢「延年」二字.附雙圓牙座.長11.5公分 寬6 ...

  •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玉神鷹.全器以鳥為造型,尖喙銜珠,羽翅飽滿開展,雙爪內縮,作飛翔狀.局部雜赭斑,腹有兩穿.長6.5公分 寬5.3公分 高1.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雙鳳形玉觿.棕褐色,不透明之某種玉石質 ...

  •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2)

    西漢 鏤空龍紋劍珌.青黃色玉,表面多沁為灰白色,局部帶硃砂.王珌是嵌飾在劍鞘末端的玉飾.大部份的玉珌為對稱的梯形,少數為一邊斜出的不對稱形,此器呈不對稱形,鏤雕成一凶猛的異獸,有勾喙,也有尖耳,還有力 ...

  • 高古玉器的光气之美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玉的自然属性被人格化.道德化. 在中国古代玉器馆内,现代化的 ...

  • 鉴赏:台北故宫馆藏高古玉器,难得一见!

    兴隆洼文化或新开流文化早期 玉弯条形器 绿色玉,有白化现象.弧度优美,一端变窄,一端加凿穿孔,穿孔很靠近边缘. 翡翠如何选?这里只需出厂价,场口直供,一手货源 广告 兴隆洼文化 玉耳饰玦 全器沁作白色 ...

  • 高古玉器鉴定的一些小技巧,纵横古玉市场就靠这几招!

    古玉是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等特点.从时间上来说,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 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从上古先民到近代百姓,人们对玉均情有独钟 ...

  • 高古玉器一揽

    这些图片主要由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曾国玉器.湖北枣阳九连墩古墓群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楚国玉器组成.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另外一些玉器,则出自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早期遗址.黄陂是今日武汉市的前身 ...

  • 欣赏古玉器的美

    最早的玉器工艺是从磨制开始的,并非大多人口中的雕琢加工.在很古老的年代,人们在磨制石器的基础上打造出了玉器这一特殊工艺.他们在漫长的劳动过程里面逐渐对材质有了一定的研究,有了美与不美的区分意识,加上磨 ...

  • 高古玉之美,让人无法抗拒!

    玉石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影响地位,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玉雕也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体系,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玉石梦. 古玉乃万宝之首,非钻石.翡翠.红蓝宝石可比矣!若论其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