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考2017.2.25(附:海边的风是海陆风还是季风)

【真题再现】

(2014·高考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答案]C

【思维过程】

1.信息获取

(1)降雨量、径流深度概念的理解。

(2)读图名: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⑶明坐标:两个横坐标——三层含义:降雨量、气温、径流深度;一个纵坐标——月份

2.图表解读

【规律方法】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需要关注的几件事

 (1)河流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及流域面积。

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的河流,径流量大;降水量小,流域面积小的河流,径流量小(同等情况下,不同类型的补给类型,也影响径流量: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以大气降水补给(夏雨型、冬雨型)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②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②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

③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如地中海气候区),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无明显的汛期(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4)有无断流现象: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一般以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②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往往有断流现象——气温低,冰雪没有融化或无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径流量曲线起伏

和缓:可能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作用。

剧烈:主要考虑河流的汛期

附前天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篇文章

海边的风是海陆风还是季风

题记:此文为我201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的起源来自一个学生的问题,进而引发了我的思考。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百度”文库中搜索“夏季风”时,再次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此时,此文已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作为了“夏季风”的目录和解释文本。如下图7

看着屏幕中的参考资料,其中的作者期刊大多为大学教授或专业研究员,而作为一线中学地理教师与他们并列其中,我自豪!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人都有责任,而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更承担着重要责任。在自我视觉的观察与实践结合中感悟,把经验与教训诉或诸于笔端,然后分享与众,我认为这也是让教师职责所在

下面我把此文分享给大家,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海边的风是海陆风还是季风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266108)钱大伟

“我们青岛市南区海边几乎每天都有风,这里的风是海陆风还是季风?”,每当学习了大气热力环流的知识后,学生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海边的风较大”、“海边一年四季都有风”这是实际情况,在他们看来,海陆风与季风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好象是一回事。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对海陆风与季风做如下分析:

一、细究成因有差异

虽然海陆风和季风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但是如果从其形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过程中来看,还是有差异的。

海陆风是由沿海的陆地与近海的海洋热力差异引起的。白天,沿海的陆地增温快于海面,陆地气温比海面气温高,以致形成一个从海到陆的气压梯度,近地面的风由海面吹向陆地,叫海风;夜间,沿海的陆地冷却比海面迅速,海面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因而出现从陆到海的气压梯度,气流由陆地吹向海面,为陆风。

 季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最主要是由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的,比如我国的季风成因就是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的。其特征是夏季大陆强烈受热,气压变低,致使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气压升高,气流则由大陆吹向海洋。

由此来看,海陆风与季风的成因虽然从大的方面都可以认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其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一个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异,一个是沿海陆地与海面之间的热力差异。

二、比较差异大不同

1、空间规模不同

海陆风影响的空间规模小。海风深入陆地的距离,一般为20~50公里;陆风水平方向影响的范围更小,近的只吹入海上几公里。

季风影响到的空间规模大。比如我国的季风气候区是从海岸线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空间范围很广。

所以有“海风一条线,季风一大片”之说。

2、时间尺度不同

 海陆风的风向变换周期为一天;季风的风向变换周期为一年。

3、分布规律不同

海陆风普遍分布在海陆交界的小范围内。不同纬度的海陆交界处海陆风的强弱程度不同,热带地区的气温日变化比较大,海陆风强烈,全年都可出现。温带地区海陆风较弱,主要出现在夏季。

世界上的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比如东亚(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等地)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

4、势力强弱不同

海陆风势力较弱,海风风力一般仅4~5级,陆风比海风还小仅1~2级。

季风势力较强,就我国而言,冬季风又强于夏季风。

三、青岛海边是什么风

青岛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存在冬季风,夏季存在夏季风;同时,青岛市南区位于海边,也存在海陆风。所以,“海边一年四季都有风”。

  从季节上来看,冬季的冬季风将会加剧陆风的势力,削弱海风的强度,使晚上风较强,白天的风较弱;夏季的夏季风将会加剧海风的势力,削弱陆风的强度,使白天的风较强,晚上的风较弱。季风势力越强,其加剧和削弱作用越强。“海边的风较大”,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可知,青岛市南区海边的风既有海陆风又有季风,季风较弱时主要体现为海陆风,季风较强时则对海陆风具有加剧和削弱作用。

(0)

相关推荐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河流》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图中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          ...

  • 【一日一题】(781)横断山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距今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2.48Ma,青藏地区 ...

  • 学术情境试题63:新疆夏季0℃层高度变化

    今天依然是看看2010年广州模拟考试的试题.2010年广州二模第2题.如下所示: 图2是我国某省份夏季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该省是 A.黑龙江     B.贵州 C.江苏        D. ...

  •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练习)解析版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 ...

  • 教学设计:水循环(下)(新教材)

        6.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1)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2)沼泽地的形成 (3)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4)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5)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7.聚焦城市内涝 (1 ...

  • 高考地理考点及主干知识总结5

    181.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182.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183.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184.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 ...

  • 2021年高考地理题组层级快练(十)

    一.选择题(2018·高考押题)下图为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完成1-3题. 1.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目的是为了( )A.减少洪水威胁      B.缓解水资源紧缺C.改善生 ...

  • 例析高考2017.3.15人口增长——续

    [真题再现](2014·高考课标Ⅰ卷)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    ...

  • 例析高考2017.3.14人口增长2

    [真题再现](2016·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思维过程] 图表信息 [答案]D [规律方法]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据国家发展程 ...

  • 例析高考2017.3.11地理环境地域差异

    [真题再现] (2016·高考全国乙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 ...

  • 例析高考2017.3.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真题再现] (2016·高考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 ...

  • 例析高考2017.3.6外力作用与地貌

    [真题再现](2016·高考全国乙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

  • 例析高考2017.3.5内力作用与地貌

    [真题再现1] (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思维过 ...

  • 例析高考2017.3.4板块构造学说

    [真题再现](2014·高考大纲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 ...

  • 例析高考2017.3.2地壳物质循环

    [真题再现] (2016·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 ...

  • 例析高考2017.2.28洋流的分布与判读

    [真题再现] (2015·高考江苏卷)(双选)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1)-(2)题. (1)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A.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