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考2017.2.25(附:海边的风是海陆风还是季风)
【真题再现】
(2014·高考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答案]C
【思维过程】
1.信息获取
(1)降雨量、径流深度概念的理解。
(2)读图名: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⑶明坐标:两个横坐标——三层含义:降雨量、气温、径流深度;一个纵坐标——月份
2.图表解读

【规律方法】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需要关注的几件事
(1)河流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及流域面积。
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的河流,径流量大;降水量小,流域面积小的河流,径流量小(同等情况下,不同类型的补给类型,也影响径流量: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以大气降水补给(夏雨型、冬雨型)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②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②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
③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如地中海气候区),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无明显的汛期(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4)有无断流现象: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一般以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②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往往有断流现象——气温低,冰雪没有融化或无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径流量曲线起伏
和缓:可能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作用。
剧烈:主要考虑河流的汛期
附前天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篇文章
海边的风是海陆风还是季风
题记:此文为我201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的起源来自一个学生的问题,进而引发了我的思考。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百度”文库中搜索“夏季风”时,再次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此时,此文已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作为了“夏季风”的目录和解释文本。如下图7

看着屏幕中的参考资料,其中的作者期刊大多为大学教授或专业研究员,而作为一线中学地理教师与他们并列其中,我自豪!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人都有责任,而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更承担着重要责任。在自我视觉的观察与实践结合中感悟,把经验与教训诉或诸于笔端,然后分享与众,我认为这也是让教师职责所在!
下面我把此文分享给大家,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海边的风是海陆风还是季风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266108)钱大伟

“我们青岛市南区海边几乎每天都有风,这里的风是海陆风还是季风?”,每当学习了大气热力环流的知识后,学生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海边的风较大”、“海边一年四季都有风”这是实际情况,在他们看来,海陆风与季风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好象是一回事。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对海陆风与季风做如下分析:
一、细究成因有差异
虽然海陆风和季风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但是如果从其形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过程中来看,还是有差异的。
海陆风是由沿海的陆地与近海的海洋热力差异引起的。白天,沿海的陆地增温快于海面,陆地气温比海面气温高,以致形成一个从海到陆的气压梯度,近地面的风由海面吹向陆地,叫海风;夜间,沿海的陆地冷却比海面迅速,海面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因而出现从陆到海的气压梯度,气流由陆地吹向海面,为陆风。
季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最主要是由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的,比如我国的季风成因就是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的。其特征是夏季大陆强烈受热,气压变低,致使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气压升高,气流则由大陆吹向海洋。
由此来看,海陆风与季风的成因虽然从大的方面都可以认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其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一个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异,一个是沿海陆地与海面之间的热力差异。
二、比较差异大不同
1、空间规模不同
海陆风影响的空间规模小。海风深入陆地的距离,一般为20~50公里;陆风水平方向影响的范围更小,近的只吹入海上几公里。
季风影响到的空间规模大。比如我国的季风气候区是从海岸线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空间范围很广。
所以有“海风一条线,季风一大片”之说。
2、时间尺度不同
海陆风的风向变换周期为一天;季风的风向变换周期为一年。
3、分布规律不同
海陆风普遍分布在海陆交界的小范围内。不同纬度的海陆交界处海陆风的强弱程度不同,热带地区的气温日变化比较大,海陆风强烈,全年都可出现。温带地区海陆风较弱,主要出现在夏季。
世界上的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比如东亚(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等地)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
4、势力强弱不同
海陆风势力较弱,海风风力一般仅4~5级,陆风比海风还小仅1~2级。
季风势力较强,就我国而言,冬季风又强于夏季风。
三、青岛海边是什么风
青岛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存在冬季风,夏季存在夏季风;同时,青岛市南区位于海边,也存在海陆风。所以,“海边一年四季都有风”。
从季节上来看,冬季的冬季风将会加剧陆风的势力,削弱海风的强度,使晚上风较强,白天的风较弱;夏季的夏季风将会加剧海风的势力,削弱陆风的强度,使白天的风较强,晚上的风较弱。季风势力越强,其加剧和削弱作用越强。“海边的风较大”,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可知,青岛市南区海边的风既有海陆风又有季风,季风较弱时主要体现为海陆风,季风较强时则对海陆风具有加剧和削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