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医话系列丨談針灸; 針法心得; 針法的新進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其文不仅可读性极强, 其理念更是犹如一盏指路明灯。自2020年起,德中教育公众号开设专栏转载林两传医话系列,邀君同行,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在成为明医的道路上。

 談針灸

林兩傳 2020.12.20 台灣桃園

上次台中慈濟醫院的演講,我在臺上用手指能量隔空引導結構變化,許多人看見了。所以我們在治療時,不管你用針還是手法,在還沒有碰觸病人時,治療已經開始了。

從前我試過很多次,用意念隔空治療,當一種意念、感覺通達,進入病人身體或跟病人相合的時候,病人當下就好了或不痛,但是這種方式,時靈時不靈的,當然不靈的時候多,而且過後會有一種亢奮之後的疲累感。廖學長告訴我這屬於訊息層次的治療。

對於能量引導的治療我有把握的多,因為能量和有形身體結構相伴變化,我知道怎麼用氣引導結構,也同時擺勢,用結構引導氣行。意念訊息則不行,是因為看不清楚意念怎麼運作,用我的意念、訊息強迫病人身體跟隨我的意念變化,算是蠻幹,因此常常無效。

但是如果我看著病人,用話語加我的意念引導,也算擺勢引氣一種,效果就會比較好。但是勢終究不是我擺出來的,不是那麼精準,所以未必有氣引有效。最好的是我用彎棒點擊,激發病人身體自己傳遞波動的本能。

慢慢我了解,結構或能量治療的關鍵在引導,而有意義引導在事前的看見或掌握,看見病人的需要,知道引導的歷程,預測治療的結果。

像扎針治療,在擺好下針的姿勢時,病人的氣和結構已經在改變了,因為知道要什麼姿勢病人的結構會還原,針只是引動而已。所以同樣躺著,病人的腳要不要彎曲,彎多少?大腿擺多開?枕頭墊多高?兩手放哪裡?胸前、外展、頭上?病人在行針時,頭和身體要不要轉動?何時咳嗽?何時深呼吸?何時伸舌頭或吞口水?這些都是引導的辦法。很多事古人是知道的,叫動氣療法,並不是叫病人自己胡亂動一動就叫動氣療法。

我在教刮法時分三層刮,第一層只有輕輕接觸皮膚,等於像是非常輕的,用很細的線,撫過皮膚,透過我們皮膚的覺知,使最裡到最表層的所有結構,氣機連貫,使物質流動路徑的共震阻力下降,由皮膚到最深層的肌肉都會變得如吸滿水的海綿一般。用針時也一樣,輕輕觸壓觸皮膚,等皮膚鬆開針尖可以滑入時,不僅皮膚鬆開,下面組織的變化也會跟刮法第一層刮開的感覺很相似。

所以輕觸皮膚有一種引導的作用,使由下而上的能量流通。因此扎針時,不只體位擺好製造一種連貫的流通,想要遠處發生作用,也可以用輕觸法,先使該處活絡,針法要引導流貫會容易許多。所以我不理解書本上說的「揣、抓、切、進」到底什麼意思,如果照一般的理解用指甲摳按出痕跡,為了進針容易而不痛,根本就是胡說,因為指甲摳按以後,局部組織已經滯住糾結,如何傳導,所以書本寫的很多是不見得可信的。

在還沒有進針之前,在持針觸及皮膚之前過程中,意念以及指尖能量已經開始與病人交流,所以感覺敏銳的,可以隔空針。當病人準備接受扎針治療時,身體也已經變化成欣然接受治療,或是準備對抗疼痛,因此扎針越溫柔,病人願意接受醫生的引導變化,效果會越好。

我所謂的「看見病人的需要,知道引導的歷程,預測治療的結果」,指的是知道病人結構連貫的錯亂,能量流動的阻滯,引導過程中,掌握還原變化的細節,整個系統宏觀、微觀的變化過程都清清楚楚,而且如原本預期的一樣。像一針扎下,皮、筋、骨會發生什麼樣的宏觀、微觀結構變化,組織彈性、循環、色澤、溫度會有怎麼樣的改善,這是在行針過程中,不斷評估,當下不斷改變的,看見的是病人全體的變化。

這樣的想法跟傳統針灸有很大的不同,傳統針灸,穴位的選定是藉著經絡的理論推定的,穴位治療的操作只管手下是不是所謂的得氣,不管病人實質的變化,而療效評估則是一種期待式,統計有效率式的治療。

我這樣的想法,算是一種結構針法,結構針法最重要的是結構觸診,跟手法操作一樣,隨時掌控病人全身的變化,而這樣的結構觸診與治療,並不是管結構不論氣化,氣化一定伴隨質的變化。只論氣完全不管結構宏觀、微觀變化的,或許是針灸多年來一直沒有太多實質進步的原因。

針法心得

穴位的作用,依所在的經絡及穴性而定。

穴性有聚散的作用及使亢衰的功能。
針穴位要先還原穴位結構才能有長久的效果。否則只是穴位藉經絡的勢而有一時效果。
沒有還原穴位微觀結構,在穴位的手法操作,就是腰痛扳腰一般,看似有效,徒增紛亂而已。
針法效果,在還原微觀的勢,固定局部小勢,引動聚散或亢衰,傳導至大勢,所以還是只在勢與可動否!
治療只在陽經或陰經上的聚散或使亢衰。陽經重在亢衰,陰經著眼於聚散。
林兩傳2020.01.25新北大板根

 針法的新進展

林兩傳2021.08.27 桃園

針法的新進展

自學醫、從醫到現在,見識過不少針灸名家,但一直覺得李曄姐姐的針法是最高明的。因為其他人在下針、行針時,我都隱約可以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依的理由、理論是什麼。只有李姐的扎法讓我真正不明所以,但是效果又是出奇的驚人。

李姐都徒手進針,還用最細的46號針(0.12),就看她將針點在皮膚上,磨蹭半天(是一陣子的誇張形容)針才進去,然後蘑菇蘑菇的蝸速進針,更特別的是她不捻針,似乎也不提針(只進不退的),然後進針約針身的一半多就停止,留針。

有那種幾天睡不著的,被李姐扎了一針,要趕飛機了,卻怎麼叫也叫不醒。我也見到針還沒離手被針的已經打呼了,見到被針的當眾嚎啕大哭,見到被針的第二天腎結石掉出來(我親弟弟)⋯⋯

後來我的結構針法,很多概念都是從李姐那裡偷來的。像我進針的想法,就是被李姐啟發的。進針時點在皮膚上,等下面的皮下組織和淺層肌肉鬆解,表皮張力軟化,讓針自然滑進去,這就是逐層開解的第一步。

同樣的想法,為了讓皮下組織和淺層肌肉快一點鬆開,我研究了很多辦法,像動搖結構或是挪移皮膚等等,但不管怎麼進針、行針,我的針法就還是在改變結構,似乎都和李姐的針法,一種真正的能量針法,有很大的差異。直到最近我才有一些突破。

李姐的手感無與倫比,她的手摸起來,表皮像罩了一層雲霧,極為細膩柔潤,這應該是她極致感知能力的憑藉。所以她是看見組織中微細結構的流通變化,用針在其中穿引,所以她扎針還真有點像繡花,動作極微細的轉針尖。

到底李姐首先看見什麼,問過,李姐沒有很明確的答案,我想這跟如果你問我游泳如何換氣一般,就頭抬起來啊,一樣,一種本能,會的就會,不明白的就是說再多頭一樣抬不起來的。

最近我手感越來越好,所以有點明白李姐在扎什麼了。手感這東西,如果不是憑藉純然天賦,就是要不斷練習,然後將之知識化,但是即便很「知識化」了,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就像我結構治療手法講得清清楚楚,還是很多人認為是天書。

進針同樣要使不同層次之間,逐層開解,深淺層次之間張力連貫,從前我是藉著針尖壓力等待身體自己改變,其實也是一種眼盲,現在我可以看見針尖鑽進(擠進、融入⋯)皮膚最表層的狀態。打個比方,針尖就像一根棍子,皮膚就像由繩子排列成井字型的組合,棍子就進入井字中央一樣。

而皮膚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排排晾在衣架上的被單一樣,針一層一層的穿過去,每個被單還是分開飄移的,針尖有清楚的分層進入感。這樣進針最大的特點是退針時,皮膚不會黏住針,不會有兩層黏在一起。

針尖穿過一層,抵住下一層時,也就是出現阻力時,左手知道如何挪移皮膚、肢體,右手針尖知道如何轉折,真的像繡花一樣。這時似乎比較明白李姐針下的光景。

試針太太跟兒子嘴巴破洞,只扎一針,破的洞口立刻疼痛減少很多,因為一層層進入過程中,遠處一樣依著針下的狀態重組、對位、流通。最後留針,讓遠處有時間依著針下固定的狀態,充分跟著變化完全。

前幾天,用了這種針法,針了慧慈兩隻腳,結果慧慈皮膚病大發,頭一直痛,才明白這樣的針法只能下一針,如果兩邊下針的話,兩邊層次之間固定的狀態不可能完全一樣,在中軸就會起衝突。後來重新扎一針,皮膚、頭痛就好了!一樣扎了姿慧一針,她渾身發癢了兩個小時,後來疲憊不堪,應該是過勞累積太久,重新疏通的結果。

這種針法只進不出,是遇到下一層的阻力時,非常微細的退一點點,讓那一層有空間、時間鬆開,不能真正退出上一層,不然層次之間會瞬間滑移過頭而出現錯亂,氣機會逆流、紊亂,因此當然也不能捻針。

李晔 西學中 吉隆坡  13:12

说句实在话,是学了老师的结构治疗手法之后,才注意到针下的能量流通与层流,因为,以前虽然针灸也是进针了就有针在跳动,主要是眼睛比较会看穴,手下比较会摸阳性点,下针比较准,但是尚不会去对上身体的势,能感觉到能量流动,却没有把握到导引层流的方向,说白了就只能是不断地试着摸索着针……,学习了林氏结构治疗手法后,手感特别是手下针下对于能量流通的感知越来越清晰了,对于身体结构的觉受越来越好了。大家可以看我2015年5月所写的第一次跟两传老师学习手法的感受。

我也是第一次跟老师学习林氏伤科手法时,才感知到做手法和针灸手下有很震撼人的能量流的。那时我回去就写了两篇文章。第一篇是2015年0506吧,文章中写的2015年5月学习的片段:

……几天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林两传老师确实是当前伤科的里程碑,经老师手中轻轻一带,我们搭在被老师处理的学员身上的手,都能感知到老师对上了的轴线,这些筋膜上确实有流体“嗽嗽”流动,甚至能感知到不同肌肉组织的筋膜形态。因为每块组织的筋膜上的流体虽然流动方向一致,但是流体的运行形态与层次还是能通过感触得到一个3D的构象。林老师对上每一块肌肉对上正确的体轴,我们从中体会到体势中结构变化的因果来去,也对针灸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林老师是让针给筋膜对上后一层层松解、还原,让筋膜中的流体顺利导向正确的方向,人体的长短轴纵横轴都在针下发生变化。这颠覆了我固有的知识架构——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思维和操作方式,我的西医基础与中医的一些理论在头脑里被震荡到模糊了,我感到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思考……

20150510片段:
中医界的都知道当今伤科泰斗非台湾的林两传老师莫属,感叹他的手法“神乎其技”,其实,他的伤科针灸也是登峰造极的。

母亲节我们临行那天下午,林老师正在兴头上,给我们演示了伤科针法。
最先叫上来的一个大块头师弟,老师让我们看他全身有很多处不对的地方。师弟的脊沟已经变平很不明显了。老师兴致勃勃的说:“要赌就赌大一点,咱们把他的脊沟给针进去!”我们都被老师幽默口气感染得大笑起来。
平时我们用手法调中轴都是从脚下拆足弓开始的,林氏伤科针灸也是始于足下。

老师一眼就看出师弟的右小腿有一大坨硬邦邦的肌肉。可是,他不是从这里下针,反而是从周围找到一处比较松软的空隙下针(小腿内侧靠上的三头肌),说这样才能让紧张的筋膜有足够的空间跳回来。

老师针灸就好像在弹琵琶一样的,一层层的提插捻动,一层层还原……,他看筋膜有无调开了不是看进针时有无阻力,而是看退针时那层筋膜有无黏着的感觉。针好了的时候,上下提插针都是松的。

这种针在空空的地方,叫做“引”,是为了唤醒大脑的觉知。揣穴进针是为了制造出空间好能引动没有对上的筋膜。还有一种针法是“破”法。

师弟的右脚足弓有不对位的地方,林老师一手在上方针,一手把师弟的脚踝摆到一个位置上,一边针一边活动师弟的右脚。原来老师不是直接调足弓,而是先调开了他的腓骨,这一招老师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接着往下调时,师弟下肢松的部分比较多了,筋膜有了活动的空间,这时在他腿弯偏内下了一针,目的是要把内侧的腓肠肌对正,说这样跟腱才有回去的路。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将手放到师弟脚踝感觉这些变化,老师左手扣住师弟的跟骨,右手的针一动,就说进去了。那时,我也同时觉得师弟的跟腱一松,他的跟骨就滑进去了。后来,再继续往上找下针点,大约不到20分钟,师弟的全身都被调过来了。他的脊沟终于很清楚的凹了进去。

在这里,不管我们赌得多大,赢家永远是林两传老师,他已经把筋膜和骨头玩到无斧凿痕的地步。理脊骨如骨牌,调肌肉同魔方,闭着眼也能把病人垮掉的身体结构还原。犹如庖丁解牛一样。

也是这次的班上,我看到了两传老师给这个大块头师弟调上肢的时候,看到了被调好的胳膊猫着腾腾蒸汽一样,手搭在他上臂的皮肤上就感到了手下的肌肉里有千军万马一样的组织流动感,后来我觉得是结构复原后的能量流通。然后临床中我用山寨版的林氏伤科针刺方法治疗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跟腱滑囊炎……,由于是第一次,做的很不到位。我是在心里琢磨,左手感觉有能量流涌动下来就稍稍动动,给筋膜再多一点滑动的空间,再针再等,慢慢的也能看到肌腹充盈起来……,跟林两传老师的做法还是走版很大,不过,我是感到局部有流通了就改变层次治疗,不断的做下去……,病人还是好了很多。

当然,我的治疗多少还有点盲动,不过,居然消肿了很多,让患者下地走走看,他活动之后说,疼痛好了90%以上。

这个患者又来用林氏结构针法治疗了一次,也因膝关节疼痛来治疗过数次,跟腱后滑囊炎的恢复一直保持良好。再也不用复诊了,后来又来过一次,是送了两盒很名贵的月饼来,电话通知了,月饼送到人就走了。

李晔 西學中 吉隆坡04:35
林氏结构治疗真的是要全面用手法很多年才能有所悟,不然,很多的专业医生,做的比专门用结构治疗手法的相差甚远。知识代替不了感知下悟出的实践经验累积,没有对身体结构的精微认识就无法体会到林氏结构治疗的精髓,更不可能把这门学问深刻领会,只是知道学技术,却没有根据具体的身体结构状况采用见招拆招的技巧。

(0)

相关推荐

  • 挑筋法[挑筋法]

    挑针法的一种.选好针挑点并消毒后,持细长而有足够硬度的针(缝衣针或特制挑针均可),将针具放在挑点中心处,以慢进针法进针.当针穿过皮肤后,可放松左手食指的压力,右手同时把针尖翘高一些,提高针体作左右摇摆 ...

  • 林两传医话系列丨有關刮痧; 談談刮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形 ...

  •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硬伤科,软伤科 ; 伤科治疗中的导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 ...

  •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用针,针感,手感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 ...

  •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觸診的開始 用手看见骨头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 ...

  • 林两传2018.06.09日记

    疤痕组织是不是需要处理,除了美观的理由,所依据的应该是会不会造成系统活动的障碍.如果会造成系统活动的障碍,那就是其间有张力存在,这组织或系统间的张力会造成很多问题的.最基本的是会影响皮下组织的神经及感 ...

  • 林两传中医正骨2

    ​林两传中医正骨2 2010-07-29 01:22阅读:618  脊障医者 博主很神秘,什么也没有留下~ 关注 疼痛有其結構性的因素,有從骨架.肌肉系統而來,或因組織牽扯.力線動態錯誤產生,構成運 ...

  • 触诊摸病的秘密(作者:台湾林两传)

     觸診的開始 林兩傳2019.05.02讲于中国台湾桃園 我問師父:「到底什麽是骨頭跑掉了?」師父說骨頭跟骨頭之間是會移位的,骨頭跑掉了之後筋會繃緊,筋就不能動,動就會痛.我又問師父:「怎麽知道骨頭跑 ...

  • 林两传老师谈''开穴''

     林两传 Facebook 2014年8月27日文章 << 闲话中医伤科之五-开穴 >> 当年跟通宵师父学时,师父的治疗会始于一个动作,叫做"开穴"! 师父 ...

  • 林两传: 闲话 知识和直观掌握

    转载 林两传 2014年6月29日 文章 - 闲话 知识和直观掌握 最近脸书上,一些朋友的响应,常常提到各种其他人的观点想法,来和我的做法比较,也算提供想法让我参考. 对于这些,我当然是抱着感激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