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觸診的開始 用手看见骨头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其文不仅可读性极强, 其理念更是犹如一盏指路明灯。自2020年起,德中教育公众号开设专栏转载林两传医话系列,邀君同行,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在成为明医的道路上。

林两传2020法兰克福大课因新冠疫情延期至2020年10月17-18日

 觸診的開始

林兩傳2019.05.02桃園

我問師父:「到底什麽是骨頭跑掉了?」師父說骨頭跟骨頭之間是會移位的,骨頭跑掉了之後筋會繃緊,筋就不能動,動就會痛。我又問師父:「怎麽知道骨頭跑掉了?」

師父說:「骨頭摸起來會打到手!」師父帶著我們的手摸,什麽叫打到手的感覺。師父說摸起來不平順,骨頭會打到我們的手。許多年後,我才有辦法解釋,這個打到手的感覺,是有多復雜,但是當下最基本的感受就是,手順著皮膚肌肉滑過關節時,關節會有一種突兀感,不平順,連接得不好,因此手下會有像輪胎經過突起路障的感覺。

當我們還處在學習的混沌中,師父要我們在身體的兩側對比觸摸,去對比有問題跟沒有問題的手,有問題跟沒有問題的腳,這樣才能夠知道有問題的結構,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才能夠真正理解什麽叫打到手的感覺。因為有問題跟沒有問題的結構,痛與不痛之間,差別就在局部張力大到超過疼痛的警戒值。

在觸診的學習過程中,師父一再交代,「輕一點,輕一點,再輕一點!」,「慢一點,慢一點,再慢一點!」。在後來的學習中,無論是觸診還是治療,師父看著我們做,講的話永遠是這兩句,輕一點,慢一點!

對我們原本的大腦而言,這些微細的變化,是沒有什麽意義的,無法分析比較。必須要輕輕地,慢慢地,讓這些微細的感受,在大腦裏清楚明白的烙印,儲存足夠多的數據以後,才能夠分析歸納,在大腦內做出各種類別的數據庫,如此才有辦法真正的應用。

像我們進入一個植物園,看到的都是花草跟樹木,就顏色跟形狀感受美不美。但是一個植物學家,看到的是樹幹的形狀,樹皮的顏色、紋路,樹枝的分叉方式,葉子的生長方式、形狀、質地,這些細密的數據分析,是長久時間點滴累積來的,借著這些龐大的數據庫,才能夠一眼望出植物園的特色,種植安排的目的,這些沒有長久累積是無法做到的。

所以在觸診上也是如此,今天是逐漸累積的,常常有學生抱怨手感不好,沒有累積出自己的數據庫,手感當然不好啦!植物的分類,主要在形狀、顏色這些我們日常使用的感官,要做出分析比較,是相對容易的,因為我們大腦裏已經有很龐大的數據庫。但是

手下觸摸的覺受,其中各種微細的差別,是需要先有一個思維架構去歸納、儲存,手下感覺與數據庫不斷地反復對比,慢慢地這些數據庫才能變成背景知識,還是得觸診變成一種條件反射。這時才有真正的手感可言。

因此,師父反復交代,輕一點,慢一點,目的就是要我們慢慢建立這個數據庫。初學的學生,最大的問題在於,認為每個觸摸,都有一個對錯的答案,不是如此的。不是摸到的東西對還是不對,而是這個局部結構為什麽會變成這個樣子?是哪裏來的張力使它變成這個樣子?

 傷科診斷的兩個主軸 
林兩傳2017.07.02桃園

傷科主要在藉著結構的改變,來還原身體的活動障礙或機能失調,而影響身體結構的兩個軸線,可以區分為縱軸跟橫軸。

縱軸指的是沿腳上骨盤到肋排,影響身體縱向力線走向的軸線,這個決定因素在兩側足弓的形跟骨盤的旋轉。

橫軸指的是兩個上肢因習慣使用的不同,造成兩側張力不一,由於肌肉系統的牽引跟皮膚的滑移,影響肋骨的排列旋轉,進而改變了胸椎的旋向,也改變了胸廓的形狀。

由於這兩個因素在身體裡造成的影響,常常交會糾結,使得要尋找身體結構改變的張力來源,變得模糊,不知道頭痛肚子痛該醫腳還是醫手。

疼痛大致區分為兩種,一種是定點而部位清楚明白的痛,一種是糊糊的一個區域痛。定點痛,是該處有了清楚的骨錯縫跟筋出槽,該處錯位必須解決才能了痛。糊糊痛(痠麻痛)的,是該處筋膜系統張力過大引起的,常常是遠處張力牽拉,遠端張力解決了,痛就了了!

上述兩種痛,都是系統結構錯亂後造成的果,只是定點痛除了消除系統張力,還要解決骨錯縫筋出槽而已。至於系統結構錯亂,還是會有一個主要的張力來源,不是縱軸就是橫軸,一個簡單的檢查,可以做為大致的區分方式。

讓病人坐在一張沒有靠背而可以旋轉的椅子上,醫生在病人背後,病人朝前正坐平視前方。初步檢查可以以疼痛的減輕或消失為準。用腳固定椅子,讓病人的椅子不動,去轉轉病人的雙肩,或左或右,這時縱軸不變,橫軸張力改變,如果是張力是橫軸來的,或左或右,會有一個方向疼痛加重,一個方向疼痛減輕。這時傷科或針灸治療的主要標的在手臂。

然後讓病人雙肩固定不動,醫生可以雙手固定兩肩或是固定胸背,然後用腳轉動椅子,這時病人橫軸不變縱軸張力改變,一樣,如果痛有增減,就是結構張力改變的因在腳及骨盤。

這有一個問題,如果兩個檢查的結果相近,疼痛都有改變,如何區分,這時就要以病人的結構變化來做區別。因為有時結構變化在縱軸,而改變橫軸時,因皮膚的挪借,雖然結構張力沒有改變,疼痛一樣會減輕。

定點痛的比較容易,依著痛點,找到其上錯縫的骨關節,摸清楚錯縫的骨頭交界處,轉動縱橫軸看看,是那一個可以改變該處的關節狀態。

比如說肩膀痛,可以摸到痛點處下面突起的肱骨稜線,落枕可以摸到翻轉的第一肋或是拉歪的肩胛突起,腰痛可以摸到不平的腸薦關節或是突起的腸骨後上脊,背痛可以摸到稜角突起的胸椎或是翻旋的肋弓,摸著這些點,分別轉動縱橫軸,可以尋找到張力來源。

糊糊一片痛的,就直接搭在該區域,輕輕用手含住整個肌群,轉動縱橫軸,不要受皮膚滑移的影響,去感受其下的肌群張力變化,決定張力來源。

如果兩個因素都有,那手腳都要治療,但通常不是太久遠的疼痛,都會有一個主導因素,這種判斷,對於治療的速度跟精準性,不管是傷科手法和針灸,應該都會有所幫助。

 雜談: 結構問題的基本張力追尋

林兩傳2017.07.02桃園

病人正坐,醫者將其手臂伸直側上抬,如果肋骨有被牽動,就是肩帶沒調好,需調好肩臂系統肌肉,否則肋骨受到肩臂系統牽扯,無法正常伸展開闔。

病人鬆坐(略低頭不要挺胸),手臂屈肘90度外展45度,醫者旋前旋後下臂,近極限時如果肌肉繃緊,就是下臂肌群沒有解開,近極限時舟狀骨或豆狀骨卡死不能動,也是下臂肌群沒有解開。

病人正坐,雙手手心向上置於大腿上,醫者從後面搖晃病人背部,如果整個背不能動,那是肩胛骨卡住整排肋骨,需解開肩帶(這時做側上抬臂一定牽動整個肋排),肋骨才能動。如果背可以動,可是脊椎錐體之間不能互動(也就是兩個錐體之間不能往前陷入的滑動),那是骨盤和薦椎之間沒有對位,脊柱有點旋轉才不能互動滑陷。

病人正坐,觸摸薦椎下端,尾椎兩旁,如果兩側肌肉是鬆的,並沒有繃緊尾椎旁,那腿部肌肉系統是鬆的,不會影響骨盤及腰部以上張力,如果是緊的,緊的一側,就是筋膜系統張力有問題(膝蓋或腳踝受傷之類的),兩側都緊,就是兩個足弓都形變需要調整,不然骨盤被鎖住,腰部以上筋膜無法伸展攤開。

病人正坐,醫者坐於病人體側,雙手一搭下腹一搭薦椎,要病人前彎再慢慢往後倒,看看腹部筋膜是不是可以完全陷入腹內。再挺胸後仰,看看薦椎附近筋膜是不是可以完全滑移,髂薦關節是不是可以完全貼平。如此可以知道身體前後筋膜張力分佈,知道是身體是骨架問題還是內臟區張力出現問題。

要病人站立,雙腳與肩同寬,不要太外八(腳尖與髂骨平行),輕輕前後搖晃病人,看看是骨盤,腰腹還是胸背不能動,可以知道身體張力最大地方,再往四肢末端去尋找張力來源。

(0)

相关推荐

  • 阿春师兄的学习分享 以及林老师的文章 没事多听听能解决不少临

    阿春师兄的学习分享 以及林老师的文章 没事多听听能解决不少临床遇到的问题在这里跟后学们分享我在学习林氏手法上的一些小体会.在跟两传老师正式学习之前,就像李晔姐之前的分享文一样,我们先跟两传老师认可出来 ...

  • 穴位口诀

    中醫穴位口訣(精華版)簡單又易記 中醫穴位口訣 足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 能除心腹脹,善治胃中寒. 腸鳴並積聚,腫滿膝脛酸. 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 人過三旬後,針灸眼能寬. 取穴當舉足,得 ...

  •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硬伤科,软伤科 ; 伤科治疗中的导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 ...

  •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用针,针感,手感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 ...

  • 林两传医话系列丨談針灸; 針法心得; 針法的新進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形 ...

  • 林两传医话系列丨有關刮痧; 談談刮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形 ...

  • 林两传2018.06.09日记

    疤痕组织是不是需要处理,除了美观的理由,所依据的应该是会不会造成系统活动的障碍.如果会造成系统活动的障碍,那就是其间有张力存在,这组织或系统间的张力会造成很多问题的.最基本的是会影响皮下组织的神经及感 ...

  • 林两传中医正骨2

    ​林两传中医正骨2 2010-07-29 01:22阅读:618  脊障医者 博主很神秘,什么也没有留下~ 关注 疼痛有其結構性的因素,有從骨架.肌肉系統而來,或因組織牽扯.力線動態錯誤產生,構成運 ...

  • 触诊摸病的秘密(作者:台湾林两传)

     觸診的開始 林兩傳2019.05.02讲于中国台湾桃園 我問師父:「到底什麽是骨頭跑掉了?」師父說骨頭跟骨頭之間是會移位的,骨頭跑掉了之後筋會繃緊,筋就不能動,動就會痛.我又問師父:「怎麽知道骨頭跑 ...

  • 林两传老师谈''开穴''

     林两传 Facebook 2014年8月27日文章 << 闲话中医伤科之五-开穴 >> 当年跟通宵师父学时,师父的治疗会始于一个动作,叫做"开穴"! 师父 ...

  • 林两传: 闲话 知识和直观掌握

    转载 林两传 2014年6月29日 文章 - 闲话 知识和直观掌握 最近脸书上,一些朋友的响应,常常提到各种其他人的观点想法,来和我的做法比较,也算提供想法让我参考. 对于这些,我当然是抱着感激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