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元史》: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上)韦力撰
相关推荐
-
剑桥中国隋唐史史料的问题
与任何更早期的中国历史相比,现存的隋唐时期的记载是很丰富的.现在仍有完整的隋代正史<隋书>和两部唐代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隋 ...
-
燕王朱棣:迎娶徐达长女后不久,去凤阳历练,四年后就藩北平
朱元璋从小饱尝生活艰辛, 他担心自己的儿子生活安逸,不能吃苦,养成骄纵懒惰的坏习惯,所以有意安排他们接受一些锻炼.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吴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朱元璋让内侍制 ...
-
《明实录》有没有可能被满清篡改过??2
<明实录>何止是篡改,简直是尸骨无存! 我大明历代先王之实录,底稿没有一本存留于世,不,应该说一页存留于世的都没有. 每一朝的明实录底稿,那些无数人花费无数心血的手稿,都被有些帝王们下 ...
-
史事繁杂、编纂者资质有限:为什么《元史》进展却飞快?
文|郭晔旻 实际上,在史事繁杂.编纂者资质有限的情况下,之所以<元史>进展如此之快,与明太祖朱元璋是脱不开干系的.按理说,明军攻克大都之后,顺帝北走大漠,明朝的统一大业远远没有完成,残元的 ...
-
【觅史记】宋濂《元史》: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元史者(上)
题目的评语出自钱大昕于<十驾斋养新录>的所言,这段话的前后文为:"<元史>纂修,始于明洪武二年,以二月丙寅开局,八月癸酉告成,计一百八十八日.其后续修顺帝一朝,于洪武 ...
-
「觅史记」崔鸿《十六国春秋》:已佚再现,真赝互见(下)韦力撰
崔鸿家族原本居于河北清河郡,他的曾祖崔旷早年跟随南燕主慕容德南渡黄河,迁居于青州.崔鸿的祖父崔灵延在宋孝武帝时,任龙骧将军.长广太守,授封关内侯.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灵 ...
-
「觅史记」魏收《魏书》:婉而有则,繁而不芜(下)韦力撰
也许是皇帝的承诺使得魏收敢于放胆书写,在那时,史料留下来比较充分,使得魏收有三年时间就撰写出<魏书>一百三十卷.那么魏收在撰写魏史时是否真的那么狂妄,可以任意地褒贬他人呢?为此,<北 ...
-
「觅史记」马骕《绎史》:上古三代,创新体例(上)韦力撰
马骕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县孙镇人,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专注研究夏.商.周三代史实,故王世贞在<池北偶谈>中赞誉马骕说:"书颇为精博,时人称马三代. 关于马骕年轻时的情况, ...
-
「觅史记」王鸿绪《明史稿》:以退休之臣,独任艰巨(上)韦力撰
华亭王氏乃当地望族,王广心为顺治六年进士,官至巡仓御史,他的儿子王顼龄.王九龄.王鸿绪也均为朝官,叶梦珠<阅世编>中称:"一家父子四登科,三入词林,亦吾郡近来科名最盛者.&quo ...
-
「觅史记」黄宗羲:公所著有《明儒学案》六十二卷(上)韦力撰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关于他的定位,骆兆平在<黄宗羲和续钞堂藏书>一文中称:"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时期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黄 ...
-
「觅史记」沈约《宋书》:言辞典雅,颇具别裁(上)韦力撰
沈约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史学家,<南史·武商纪上>中称:"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quo ...
-
刘知几《史通》:自有刘知几,然后中国始有史学(下)韦力撰
<史通>一书的篇章和结构是怎样的呢?瞿林东在<中国史学史纲>一书中给出了如下宏观概括:"<史通>以<六家><二体>开篇,从史书的内 ...
-
战火未熄而《元史》已成:留给后人的极大遗憾
文|郭晔旻 战火未熄而<元史>竟成.这满足了朱元璋的政治需要,却给<元史>本身留下了极大遗憾. 最显著的问题,就是缺漏.就整个蒙古帝国而言,前期历史无疑更加波澜壮阔.铁木真以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