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常态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令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总感觉到公开课是可看不可用,现实教学往往很难象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常态课能客观反映师生真实水平和教学实际,有真实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那么还是让我们现实一些,认真思考:如何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

一、常态课的教学:应该是朴实的、精彩的、也是高效的。

常态课是朴实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教学,就是要从课改的精神实质出发,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具有质朴的原力,不会因过滥、过繁、过度的的雕琢和宣染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态教学不是生搬硬套名人、名师的教学成果,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

常态课也应该是精彩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要经得住反复斟酌,既着意设计,又天然浑成,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在行云流水之中彰显教师的功力——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课。

常态课也应该是高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在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能真正达到“轻负担,高效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触及课改的灵魂,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二、常态课的课程: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形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课堂上什么样的交流是有效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思考的问题之一。

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有效交流”中活跃思维、增值知识,课堂,在“有效交流”中灵动生成、智慧闪耀,教学由此而精彩无限。

常态课上师生活跃,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所受的限制也较少,教师与学生配合很自然默契的,课堂上精神放松、情绪正常;不象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上师生的注意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转移——效果怎么样?这种功利的想法无疑会流露到课堂教学中。一次听一位很有威望的教师讲课,当学生回答问题“出轨”时,他脸红了,动作乱了,后面的教学可想而知;如果这不是公开教学,如果不是讲台下有听课的老师、听课的评委,这种状况绝对不可能出现,也许教师和学生会演绎出更精彩的学习过程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太追求完美,学生太看重自己班级的表现和教师、领导、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了,他们怕稍有闪失造成名誉上的损失,因此就极力约束自己,极力保持沉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

家常便饭最养人,教学也是这样的。常态课师生在自然状态下,教师的应变灵活、适时介入,教师的一点水花,能引发学生的层层涟漪。学生在表达各自思维的交流过程中,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催生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因为教师不必担心一旦闪失造成的损失,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活跃、自然,他们能互相启发、大胆质疑、积极发言、有效的交流。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的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形成课程。

三、常态课的教师:要依学而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好的常态课课堂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常态课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

要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它需要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拥有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 和“富有个性的创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深入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怀揣一颗朝圣者般的虔诚之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仅仅满足于做教材的代言人、教学常规的执行者,更要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把做研究型教师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学习、坚持研究,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0)

相关推荐

  •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陈华忠:常态课的“五特性”

    陈华忠,福建省特级教师,省数学学科带头人,省级数学科骨干教师,福建省第三届杰出人民教师,省优秀农村教师,集美大学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

  • 教师成长从常态课启航

    一.引言 常态课又被称为随堂课.家常课,是相对于公开课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教师在普通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下开展的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常态课不需要事先打磨和预演,也不需要刻意地去修饰.它是课堂平常状态的 ...

  • 上好每节常态课,是正路,更是王道

    上好每节常态课,是正路,更是王道 新校长传媒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小学管理 ,作者褚宏启 顾名思义,"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也就是教师们天天上的课.学生们天天听的 ...

  • 常态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在省评估团一行来我县进行"教育现代化示范县"评估验收时,我校被列为评估考察的学校之一.评估检查的项目很多,听课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县教研室和学校决定由我为评估团上一节思想品德课.接到 ...

  • 教师如何上好常态课?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常态课会陪伴每一位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教师天天就是平平常常地经营自己的课堂,有的老师观摩课做得很好,也是在常态课的基础上积淀 ...

  • 新教师上好常态课应知应会22条

    新学期,多数公办.民办学校均招聘了一批新教师,这些新入职教师怎样才能快速站稳讲台呢?为此,我依照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及协同因素,对流程进行了详细分解,总结了新入职教师常态课必知必会22条,供新教师参考. ...

  • 上好开班课,用一招三式,让续费赢在起点

    开班第一课,续班路径第一步! 续费路径的第一步,叫做报名第一次上课.续班是个系统性的工程,从报名那一刻,你的续费就要开始了.第一次课到最后一次课,从报名开始到他这个结束这一个周期,我们都叫做续费周期. ...

  • 郭学谦 || 语文课堂的无限可能性——由常态课《匆匆》所想

    教师授课一般有两种,一种为示范课,一种为常态课.示范课多是为了展示,虽然也以学生为本,但是必然经过练习磨课,而这过程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这样的过程,展示过后,即使很成功,赢得阵阵掌声,取得各级教 ...

  • 上好一堂课,你需要注意的23个细节!

    导读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事业心.责仼心.师德水平的真实反映,更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鉴于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以此为 ...

  • 炼磨常态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促成教师在教学专业领域中的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部门投入大量精力,积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使一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受益匪浅.此类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 ...

  • 魏书生:上好一堂课我都在落实这九条要素,简洁实用。

    我都在落实这九条要素,教师们要把一堂一堂课上好了. --中国现代教育实践家,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1.每堂课教案要公开 不用翻来覆去地写,老教案拿来用可以,有新的体会加到空白处. 2.所有的学生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