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精华10句,博大精深,让人受益匪浅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1.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出自《礼记·学记》。一切求学的道理中,尊重师长是最难做到的。尊重师长然后才能尊重师道;尊重师道然后百姓才知道去恭敬地学习。
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出自《礼记·学记》。教学要讲究引导而不是强行灌输;要讲究鼓励而不是抑制;要讲究开导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3.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出自《礼记·学记》。就算有佳肴,但是不去品尝的话就不能知道它的滋味;就算有顶级的学问,但是不去学习的话就不能知道它的好处。
4.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出自《礼记·曲礼》。诉讼和纷争,如果没有礼仪,是不可能决断的。君主和臣子,上下尊卑的人们,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如果没有礼仪这些名分是没有办法确定的。

5.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出自《礼记·曲礼》。能够积累钱财,又可以分散钱财来救济那些贫困的人们。能够安于现实,但也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6.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出自《礼记·中庸》。身处下为的人们,如果得不到在上位人们的信任,这样就不能够治理好百姓。

7.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出自《礼记·礼运》。人们不只要将自己的亲人当做亲人,也不要只将自己的子女当做儿女。要使得老年人可以终老,年轻人有所用处,年少的人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8.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出自《礼记·曲礼》。礼仪的作用是来断定亲疏关系,解决判断疑惑、区别相同和不同之处,明辨是非的。

9.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出自《礼记·曲礼》。礼仪的学问,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自己可以体会的。只听说过那些不懂的人前来学习,没有听说过老师主动传授的。
10. 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出自《礼记·曲礼》。圣人们兴起的时候,就会用礼仪来教化人们,使得人们能够有礼,懂得将自己和禽兽区分开来。